袁志勇
“北京到廣州,再到印度德里,工作6小時再坐夜航到pune(普納),馬不停蹄。再次體會到國際重癥超聲推廣的不易。尤其是作為項目負責人?!边@是晁彥公最近的一條朋友圈更新。從“黑暗中摸索”到“為同行引路”,作為最早將重癥超聲技術與理念引入國內的先行者,除了本職工作,晁彥公的時間都鋪在了重癥超聲應用的發(fā)展、研究和推廣上。
見到晁彥公時,他剛剛做完實驗動物的準備,采訪過后要帶著來參加清華第一附屬醫(yī)院急重癥超聲培訓班的學員做實驗。晁彥公記不清這是舉辦的第幾次培訓班了,手機里全是詢問何時開班的信息,“提前半年名額都報滿了”。
2011年,在從法國回京的飛機上,突然廣播急尋醫(yī)生,有人暈倒。晁彥公過去詢問情況,飛機上噪聲很大,聽診器聽不清,又摸了摸脈搏,還在。在得知病人有糖尿病史后,晁彥公憑借經驗判斷是低血糖。
結果也正如晁彥公所料,結局也是讓人欣慰的,補充了糖分之后病人沒事了??僧敃r的晁彥公心里只有一個念頭,要是有一臺便攜的超聲儀該多好!
“20世紀70年代就有超聲了,大家已經習慣了排隊等著做檢查,等著出結果。而最近這十年,隨著設備小型化和便攜化的發(fā)展,超聲正在往‘可視化聽診器’的方向發(fā)展?!标藦┕榻B,現在超聲儀變成了筆記本甚至是手機大小,醫(yī)生可以拿著隨時到病人身邊去。
重癥超聲作為重癥病人的監(jiān)測和評估工具,已經成為國際重癥領域的熱點問題。由于超聲動態(tài)、實時及可重復的特點,使其不僅僅可以用于病情評估,還可以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得到一些其他監(jiān)測手段不能得到的重要監(jiān)測和評估數據,為重癥病人的治療調整提供及時、準確的指導。
“這是一個重大的變革,超聲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标藦┕e例說,假如有個人出車禍肝或者脾撞壞了,原來還要用平車把病人拉到超聲科去檢查,這不僅要花費大量時間,而且病人轉運過程中就可能發(fā)生問題,而現在憑借便攜的重癥超聲技術在急救科甚至是急救車上,就對病人有了快速且準確的了解,大夫也準備好了相應的搶救,極大地提高了救治效率。因為這樣的變化,越來越多學科的醫(yī)生帶著小型儀器來到病人身邊。
晁彥公從2007年開始接觸重癥超聲,“那時候國內沒有人這么做,國外當時也是剛剛有一些文獻出來,因為全世界做此類研究和應用的人也并不多?!?/p>
肺部超聲可以作為重要工具,幫助大夫在很多臨床急癥上進行鑒別和診斷。在看到國外這方面的報道后,晁彥公覺得很神奇。但苦于國內完全沒有人從事這方面工作,于是晁彥公自己就鉆研起了國外文獻。
沒有師傅指導,晁彥公就嘗試摸索著研究。
“超聲是要看圖像的,沒有圖像,光聽人家說什么是A線,什么是B線,完全是一團漿糊?!币虼藝饩W站上只要有圖出現,他都會存下來。
他還專門找工程師開發(fā)了軟件,為的就是把在床邊檢查和網上的超聲資料都記錄下來,然后再對比文獻,逐漸理解具體是怎樣應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晁彥公慢慢地有了一些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兩年多的時間里,晁彥公積累了很多的問題,沒有同伴可以交流的他迫切地想找人指點迷津。2009年,WINFOCUS(世界重癥超聲聯盟)在泰國舉行了一個學術活動,中間有一段培訓。晁彥公得知后自費趕到曼谷,住在一個醫(yī)院旁的小飯店里,白天上課,晚上還要完成一篇約稿。
WINFOCUS的專家們注意到,一百多名參會人員里,只有這么一個中國人。而且,這個中國人還異常活躍,不僅課上積極提問,下了課還追著專家跑,把自己積累的問題和案例拿出來和專家討論。
這次會議聚集了包括WINFOCUS奠基人在內的多位頂級專家,他們發(fā)現,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原來不光是來學習的,他不僅對重癥超聲的理念理解得非常到位,還在中國做了大量的工作。剛好WINFOCUS想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臨床超聲的應用,就對晁彥公說,既然你已經做了這么多工作了,那你愿不愿意加入到這個團隊,一塊向全世界推廣?
一年以后,晁彥公作為國際培訓講師赴歐參加了為期幾個月的完整培訓,在意大利、法國等不同中心全面學習了重癥超聲應用以及培訓和交流技能。在這一過程當中,晁彥公又結識了很多歐美專家。大家交流得很多,討論得很多,國外專家又發(fā)現,晁彥公在醫(yī)學專業(yè)軟件的研發(fā)和應用方面,很多工作走在他們前面,于是又問,你愿不愿意成為這個組織的核心成員?
于是,晁彥公成為了WINFOCUS全球核心團隊成員,負責信息化方面的支撐工作。2012年后,晁彥公開始參加聯合國舉辦的醫(yī)療技術進步相關論壇,多方溝通并專題發(fā)言。
日前,2015第四屆環(huán)太湖地區(qū)創(chuàng)傷急救論壇暨“上海市急診ICU質控中心床旁超聲技術培訓班”舉行,晁彥公特別講授了《急診休克:聚焦的流程化超聲管理》,給大家?guī)プ钚碌某曔M展和國際理念,使大家對超聲的應用和理解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但晁彥公記得第一次在國內公開演講的時候,并未像現在這么熱鬧。
2011年,晁彥公把重癥超聲帶回到國內,去不同的場合推廣講課。有一次講課是在國內的重癥年會上,“400人的會場,只有15個人聽課?!钡岅藦┕吹较M氖牵敃r在場聽課的都是國內的大專家。
隨著國際上重癥超聲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循證醫(yī)學證據的積累,國內臨床超聲也逐步成為熱點。在著名專家劉大為教授的指導下,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王小亭和晁彥公共同推動成立了中國重癥超聲研究組,開始致力于重癥超聲在中國的培訓、推廣以及未來的高水平科研合作。
培訓是發(fā)展與推廣的基礎,質控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由于超聲技術學習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要求,晁彥公創(chuàng)新性地建立了氣胸、胸腔積液和ARDS動物病理模型,方便學員實際操作。為了保證學習質量,每次培訓都是小班授課,所以培訓班火爆異常,“通常都是半年前就報名報滿了。”幾年下來,急診、重癥、麻醉,甚至包括心內科和呼吸科醫(yī)生在內,培養(yǎng)了大量臨床超聲醫(yī)生,有效推動了重癥超聲在國內的發(fā)展。
然而,他們的工作并沒有止步于此。
隨著小型化的快速發(fā)展,超聲作為可視化的診斷和監(jiān)測工具與信息技術結合正在突破傳統(tǒng)醫(yī)療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提高臨床診療的準確性、可及性并降低醫(yī)療花費。因此,晁彥公與WINFOCUS合作,將超聲與院前、院內的急重癥醫(yī)學救治相結合,建立了遠程移動可視化急重癥救治體系,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時間和空間對急重癥患者救治的不利影響,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由于信息技術平臺的創(chuàng)新優(yōu)勢,目前該系統(tǒng)已經被意大利政府用于2015年度米蘭世博會的急重癥救治的重要支持平臺。在國內也分別在深圳、江蘇、山西、北京等地開展了網絡化ICU以及重癥醫(yī)學科、急診科、院前急救、社康管理四位一體示范課題項目。
“互聯網+支持下的可視化醫(yī)學,前景遠大!”晁彥公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