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蒲松齡酷愛《莊子》,這部極具思想性和文學(xué)性的著作對蒲松齡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首先體現(xiàn)在著書發(fā)憤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上,其次體現(xiàn)在形象思維的思維習(xí)慣上,還體現(xiàn)在萬物有靈、萬物平等的物我觀念上。從具體寫作上來看,還體現(xiàn)在有意虛構(gòu)故事、著力刻畫人物以及追求語言的生動活潑等方面。
關(guān)鍵詞:莊子;聊齋志異;影響
中圖分類號:I207.419 ? ?文獻標識碼:A
莊子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處世思想對古代文人,尤其是對政治失意的文人影響巨大?!肚f子》一書文學(xué)色彩極強,尤其善用寓言,行文生動活潑,描繪事物窮形盡相、栩栩如生。這種筆法對后世的散文和小說創(chuàng)作頗有啟發(fā)。蒲松齡自幼喜讀《莊子》,加之他一生困頓科場,所以他在心靈上天然地貼近莊子,莊子的思想、文法等都對他有所沾溉。這些影響集中地體現(xiàn)在了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志異》之中,概括起來,其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著書心態(tài)
莊子繼承了老子的“無為”思想,并將其進一步發(fā)展為“無所用天下為”。
對比兩者,不難發(fā)現(xiàn),老子的“無為”是一種治世的策略與方法,而莊子的“無為”則是一種態(tài)度。表面上看,這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態(tài)度,但實際上莊子并沒有做到忘情于物,忘情于天下,否則,莊子也不會猛烈地抨擊當時的其它思想流派和政治,自然也就不會有《莊子》一書。相反,莊子內(nèi)心火熱不已,始終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態(tài)度來對待世間萬物。作為孤獨的覺醒者的莊子,生活于戰(zhàn)國亂世中的弱小宋國。當時諸侯紛爭,國家之間爾虞我詐,人命如蟻,他熱切地想要拯救人世,卻又無力改變現(xiàn)世一切,所以極力反對入世,但同時他又無法脫離人世。在這無法化解的矛盾驅(qū)使下,他只好一方面猛烈地抨擊當時的社會,另一方面宣揚“無為”,脫離人世。這實際上是一種愛之深、恨之切的背反態(tài)度。
胡文英在《莊子獨見·自敘》中評價莊子:“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無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肚?!?[1] 6 可謂真知灼見,莊子憎惡社會的險惡,但卻始終無法忘懷塵世,但莊子對社會的批判是站在社會之外的。正因為莊子能出乎其外,所以他的批判能夠入乎其中,一針見血。他諷刺諸侯爭霸是“蝸角之爭”,諷刺那些追名求利之徒虛偽狡詐、毫無廉恥、破癰舐痔。指出當時的天下是“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2] 256 ,不但批判了當時的統(tǒng)治者,而且矛頭直指國家政體,揭示出掩蓋在仁義道德幌子之下弱肉強食的慘烈本質(zhì)。他在《在宥》中指出:“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形戮者相望也。” [2] 247 他對這種凄慘的社會現(xiàn)實充滿了同情,這種同情又加深了他對社會的憤慨,這種愛恨交加而產(chǎn)生的憤慨正是《莊子》一書產(chǎn)生的原因。
林云銘在《莊子因·莊子雜說》中說:“莊子生于戰(zhàn)國,兵刑法術(shù)之家,徒亂人國,其所云‘絕圣棄智、‘掊斗折衡等語,皆本于憤世嫉邪之太甚,讀者不以詞害意可也?!?[3] 9 他明確地道出了莊子著書的心態(tài):憤世嫉邪。
蒲松齡才思敏捷,十九歲初應(yīng)童子試,便以縣、府、道第一進學(xué),受到時有“南施北宋”之譽的山東學(xué)政施閏章的賞識,可謂少年得意。但此后數(shù)十年中,卻困于場屋,加之家境貧寒,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奔走在外,替人帷幕坐館。他家在農(nóng)村,深明官吏索租之苦,帷幕坐館時又能與中上層官員來往。因此,他對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深有感觸,尤其是在科場中幾十年的痛苦掙扎,科舉考試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不合理對他來說有著切膚之痛,如此種種都被寫在了《聊齋志異》之中。
如《司文郎》中盲僧靠嗅覺鑒別文章優(yōu)劣,但科考結(jié)果卻與其判斷恰恰相反,盲僧憤怒地痛斥:“仆雖盲于目,而不盲于鼻;簾中人并鼻亦盲矣?!?[4] 1101直接諷刺考官們眼鼻并盲,良莠不分。同樣,《何仙》中呂洞賓的坐騎仙鶴,善詩能文,他評價李固的文章為一等,然而運氣太差,“文與數(shù)適不相符”。他前去觀察,發(fā)現(xiàn)閱卷的情形是:
適至提學(xué)署中,見文宗公事旁午,所焦慮者殊不在文也。一切置付幕客六七人,粟生、例監(jiān),都在其中,前世全無根氣,大半餓鬼道中游魂,乞食于四方者也。曾在黑暗獄中八百年,損其目之精氣,如人久在洞中,乍出,則天地異色,無正明也。 [4] 1309
主考官不負責任,心思不在判卷之上,而閱卷之人多是沒有慧根的游魂餓鬼,根本不懂文章,只好亂判。而要獲得青眼,只能金銀開道。其中雖有一兩個“人”還懂得文章,但天下之大,碰上他們的幾率小之又小。所以科場取勝就與文章好壞無關(guān),金銀、運數(shù)才是關(guān)鍵。如同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 [4] 81 ,但參加考試卻次次鎩羽而歸,他的學(xué)生用他的習(xí)作應(yīng)試,卻最終金榜題名,同一篇文章,在不同人手里卻有著不同的價值,蒲松齡將其原因歸結(jié)為“數(shù)”——時運不濟。
正因為科考的這種弊端,中第為官者多是無才乏德之人,他們魚肉百姓,猶虎狼為甚!所以蒲松齡在《夢狼》中把衙門描繪成虎狼衣冠、以百姓為食的官家庖廚。
昏聵的考官、腐朽的制度、污濁的社會讓蒲松齡深為厭惡,因而王士禛稱他“厭作人間語”。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把自己科場失利基本上都歸因于考官的昏聵或者命運不偶,而沒有徹底否定科舉制度本身;有對現(xiàn)實的批判,但卻沒有像莊子那樣深入骨髓。因為蒲松齡受儒家思想影響太深,畢竟未能擺脫功名的窠臼,更不用說脫離塵世。但這種愛之深、恨之切卻始終無法抽身而去的處境和莊子是如出一轍的。他在《流民蒙君恩載送東歸》一詩中寫道:“歸家尚得首丘死,盡荷君王覆載恩?!薄案草d”一詞來自于《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洋洋乎大哉!” [2] 323 莊子稱頌“道”可以承載、養(yǎng)育萬物。蒲松齡則反用“覆載”詞意,譏諷統(tǒng)治者不能養(yǎng)育百姓,致使災(zāi)民餓死。
幼年時酷愛《莊子》的蒲松齡可能是愛其文,但隨著苦痛的加深,他對莊子的理解就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思其人知其味。“莊子最是深情。人第知三閭之哀怨,而不知漆園之哀怨有甚於三閭也。蓋三閭之哀怨在一國,而漆園之哀怨在天下;三閭之哀怨在一時,而漆園之哀怨在萬世?!?[1] 6-7 莊子關(guān)懷天下、澤披萬世的哀怨包容了屈原的家國哀怨、司馬遷的個人哀怨,必然也影響到蒲松齡,正如他在《聊齋自志》中所說:“集腋為裘,妄續(xù)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4] 3 《聊齋志異》也正是他抒發(fā)個人悲憤、社會悲憤的產(chǎn)物,是蒲松齡對莊子的繼承與發(fā)揚。
二、思維方式
《莊子》作為一部哲學(xué)著作,又是一部“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 [5] 214 的浪漫主義文學(xué)著作?!澳先A的文辭是千真萬確的文學(xué)……連他的哲學(xué)都不像尋常那一種矜嚴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皺眉頭,絞腦子的東西?!?[6] 81 其文學(xué)性的一個集中體現(xiàn)就是寓言,《莊子》善用寓言說理,但在他行文中經(jīng)常是寓言中套著寓言,并且將語境虛化,寓言之間缺少明確的邏輯關(guān)系。且寓言多用經(jīng)過了想象與加工的神話傳說,“意出塵外,怪生筆端” [7] 43 ,形成了“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的風(fēng)格,充滿了奇幻詭怪的特征。
就寓言片段來看,其描寫生動形象,體物入微,文學(xué)性極強。為了說明自己逍遙游的理想,他創(chuàng)造了奇大無比且能應(yīng)時而變的鯤、鵬,以及細微的蜩與學(xué)鳩;《山木》篇中“異鵲”的故事生動形象,被后人總結(jié)為“螳螂捕蟬”;為了說明人類認知的有限,他描寫了激流澎湃的黃河和水旱不知的北海,并調(diào)動河伯、北海若進行了一番生動的對話;《外物》篇中“詩禮發(fā)?!钡墓适赂前讶迳搨蔚淖炷樋坍嫷萌肽救??!肚f子》創(chuàng)造寓言都經(jīng)過了理性的思考,但著眼點卻往往是具體的形象,形象思維是其思維方式的一大特征。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莊子“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所以“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2] 939 。從讀者接受的角度考慮,他認為天下人沉湎于物欲,執(zhí)著于自我而不知覺醒,所以要用寓言的形式把道理講得客觀,便于傳播。另一方面,從莊子自身來講,他喜好化用神話傳說來敷衍寓言。神話是先民解釋自然現(xiàn)象以及自然規(guī)律的一種方式,“初民理解和感受世界的方式?jīng)Q定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具有具象性、隱喻性。初民的抽象思維能力尚處在最初的發(fā)展階段,思維還不可能脫離具體物象” [8] 99 。莊子化用神話故事來表達自己的哲學(xué)思想,在化用同時也受到了神話思維的影響,這也是他形象思維特征的成因之一。
對于《莊子》,蒲松齡在《莊列選略·小引》中稱“余素嗜其書” [9] 26 ,所以他選錄其文與弟子輩閉門嘆賞。他在《聊齋自志》中稱自己“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莊子奇譎浪漫的文風(fēng)和形象思維的特征與他個人的氣質(zhì)稟性一拍即合,在長期的閱讀與把玩中,這種思維方式對蒲松齡的浸淫越來越深。
蒲松齡在抨擊社會的黑暗與不合理時多用虛構(gòu)故事的形式進行。而他又喜歡在《聊齋志異》中自稱“異史氏”,發(fā)表自己對故事的評論。這是對《史記》的模仿,司馬遷在《史記》中自稱“太史公”,在文末發(fā)表議論,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蒲松齡把自己虛構(gòu)的鬼狐花妖故事比作嚴肅認真的正史,“太史公”記述歷史,為后世鑒;“異史氏”虛構(gòu)故事,同樣諷喻人事。如在《畫皮》文末,“異史氏”便發(fā)明了該篇故事的寓意:“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為妄?!?[4] 123 作為一個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文人,他關(guān)心社會國家,想要拯救人心,但卻背離了“子不語怪力亂神” [10] 72 的教育,不是客觀敘事、嚴密說理,而采用了帶有寓言性質(zhì)的鬼狐花妖故事來表達。
意在于實而著眼于虛,這正是蒲松齡習(xí)慣形象思維的體現(xiàn)。馮鎮(zhèn)巒在《讀聊齋雜說》中說:“是書當以讀莊子之法讀之。莊子惝恍,聊齋綿密。雖說鬼說狐,如華嚴樓閣,彈指即現(xiàn);如未央宮闕,實地造成。綿密實惝恍也?!?[4] 18 不僅指出了《聊齋志異》與莊子散文在精神層面上的相似性,還表明了蒲松齡善于創(chuàng)造形象的特點?!熬d密”是指《聊齋志異》敘述故事嚴密真實,“惝恍”是說這些“真實”故事的虛幻特點。總之,蒲松齡習(xí)慣并擅長形象思維。
作為思想家的莊子,擅長于以形象化的寓言來傳達他對社會理性的思考,而作為文學(xué)家的蒲松齡,盡管也用了寓言化的故事來批判社會,但這些批判多帶有感性色彩,不夠深刻,缺乏理性。拿他感受最深的科舉考試來說,他總是痛批考官昏庸不靈,甚至埋怨運氣不佳,卻沒有認識到科舉本身的不合理。這種認識伴隨他一生,終未覺悟。
清代以八股文取士,《藝概·經(jīng)義概》中講八股文的標準是:“文不外理、法、辭、氣。理取正而精,法取密而通?!?[7] 862 “理”指儒家的綱常倫理,“法”即八股文的章法結(jié)構(gòu)。做八股文要代圣人立言,闡發(fā)儒家經(jīng)典中的義理,還要遵守嚴苛的體式規(guī)范,不能隨意發(fā)揮。這種文章要嚴謹雅正,體現(xiàn)的是一個人的理性邏輯思維能力。而蒲松齡屢試不第,除了他認為的那些外因之外,還有“聊齋制藝學(xué)理不深,對圣賢之言體悟不透” [11] 9 的自身原因。
以上種種,跟他好讀《莊子》,受其形象思維的影響不無關(guān)系。
三、齊物、自然觀念
《莊子·齊物論》中有個關(guān)于莊子自己的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2] 101 在莊子的思想中,蝴蝶與人的區(qū)別似乎已經(jīng)模糊了,或者說人、蝶根本就難以區(qū)分,這正是莊子齊物思想的一個集中表現(xiàn)。莊子認為萬事萬物雖然有著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意義與價值,從道的角度講,萬物之間也沒有區(qū)別。只是人們多有“成心”,認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才是正確的,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xí)慣。實際上萬物“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互相依存的,是統(tǒng)一的,人與萬物也并無高低之別,“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2] 71 。萬物是相互依存的,所以萬物也都是平等的?!芭e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 [2] 69 。小草與大樹,丑癩的女人與絕美的西施,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從道的角度來看都是統(tǒng)一的。只是人們經(jīng)常以自己淺陋狹小的主觀觀念評判,才產(chǎn)生了大小、美丑之別。先民認識自然與認識自我的過程是統(tǒng)一的,他們從人類自身的特點出發(fā)去解釋自然,形成了以己觀物的習(xí)慣。所以在中國神話中,神都被賦予了人的品格與性情。莊子受神話思維影響較大,所以他的寓言中,萬物神怪都各具人情。
自然觀念也是莊子思想的一大特征。莊子認為萬物生于自然,也應(yīng)順應(yīng)自然,所以他贊美自然之聲的天籟,認為自然之道就是要不失性命之情,保全人的天賦稟性。如在《駢拇》中說:“且夫待鉤繩規(guī)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墨索膠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禮樂,呴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2] 249 他認為用繩墨尺規(guī)來修理、匡正事物,恰恰是傷害了物的天賦與本性,用禮樂來匡扶人民,卻使得人失去了自然之情,這些是對物與人天性的扭曲與殘害。莊子要求消除人對外界事物的偏見,要去除“成心”,提倡齊物我的萬物平等觀念,并在神話思維影響下形成了萬物有靈觀念,以及崇尚自然、保全天性觀念。這些觀念在《聊齋志異》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聊齋志異》中的異物林林總總,有昆蟲、有動植物、有妖有鬼、甚至還有鬼死變成的聻(《章阿端》)。而這些異類,乃至于無生命的事物都可以和人互相變化,人物、物物之間的隔閡與高低之分已經(jīng)消除。并且蒲松齡沒有著意去描寫異物奇怪可怖的外形,而著重表現(xiàn)賦予它們的人情人性,魯迅評價其:“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fù)非人?!?[5] 214 這些花妖鬼怪和人一樣有著悲喜苦樂,甚至可以與人情感相通,和人相愛。如《連城》中喬生與連城互引以為知己,在相愛過程中為情而死,死而為鬼又因情復(fù)生。莊子等生死、齊物我的觀念正是蒲松齡賦予鬼狐花妖人情的基礎(chǔ),莊子將動植物人格化的做法被蒲松齡發(fā)揮到了極致。
此外,崇尚自然、熱愛天性是《聊齋志異》中尤為可貴的一個觀念。在明清時代,儒家倫理對人性的束縛與戕害已經(jīng)到了一種殘酷變態(tài)的地步。作為一個儒生,維護綱常倫理是蒲松齡的社會職責,也是仕進的要求,但蒲松齡卻接受了儒家眼中的異端——莊子,在《聊齋異志》中對儒家禮教有著一些不自覺的批判,極力歌頌純真自然的天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嬰寧》。
嬰寧有兩大特點:愛花、愛笑。嬰寧愛花種花,把一個荒蕪的亂墳崗修飾得“意甚修雅”,到了王子服家里后,甚至偷偷典賣環(huán)釵以購花種。愛花是嬰寧超凡脫俗、自然本質(zhì)的表現(xiàn),也是她區(qū)別于人間那些庸脂俗粉的地方。愛笑,并且是無所顧忌的笑,這笑可以令人聞之忘憂,是保留了純真天性的表現(xiàn)。嬰寧這個形象鮮活之處就在于她沒有受到封建禮教的侵蝕和毒害,因為她是鬼所生,狐所養(yǎng),沒有接受人世間的教育,所以保留了人性中最自然、最純真的情感。作者對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個形象是極為喜愛的,在篇末的“異史氏曰”中親昵地稱其為“我嬰寧”,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嬰寧這個形象正是作者對自然人性和純真人情的歌頌?!皨雽帯币辉~出自于《莊子·大宗師》:“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 [2] 202 攖寧是得道的一種境界,道無不所送,無所不迎,無所不毀,無所不成,攖寧就是這種任由外界迎送成毀、始終保持內(nèi)心寧靜的境界。蒲松齡的“嬰寧”正是對莊子自然天真觀念最生動、最具魅力的注解。
四、小說筆法
莊子在《寓言》自稱其書“寓言十九”,司馬遷也說“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 [12] 1704 ,占全書絕對數(shù)量的寓言多以想象、夸張的手法加工虛構(gòu)而成,使其書呈現(xiàn)出奇幻浪漫的特征;并且這些寓言故事情節(jié)性強,“人物”形象生動鮮活,語言活潑傳神,極具文學(xué)色彩。
劉熙載評價《莊子》的寓言是“寓真于誕,寓實于玄”,說的就是莊子寓言荒誕、虛幻的特點。莊子說自己說理的方式是“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2] 939 ,從這個角度來說,莊子虛構(gòu)寓言屬有意為之。
另外,《莊子》寓言的情節(jié)性較強,描寫細膩生動。如《盜跖》篇,開篇先交代孔子與盜跖的關(guān)系,為后文勸說盜跖做好鋪墊。勸說之前與柳下季有一段對話,柳下季預(yù)言了他的失敗,而孔子不聽,勸說失敗后柳下季又一次出現(xiàn),與前文形成呼應(yīng)和對比,以此來彰顯孔子的迂腐糊涂。在勸說過程中,盜跖先是不見,后喊 “使來前”,之后大怒,呼“丘來前”,語氣的變化使得氣氛不斷緊張,扣人心弦。整個故事完整曲折,情節(jié)設(shè)置合理,結(jié)構(gòu)安排絲絲入扣。在勸說過程中用語言和行動描寫來刻畫人物,描寫盜跖“目如明星,發(fā)上指冠”,“兩展其足,案劍瞋目,聲如乳虎”,把一個威武強橫的盜跖刻畫得栩栩如生;而孔子見盜跖時“趨而進,避席反走,再拜盜跖”,最終被罵得“出門上車,執(zhí)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jù)軾低頭,不能出氣”,把一個迂腐狼狽的孔子描繪得淋漓盡致。
又如《外物》篇中的“儒以詩禮發(fā)冢” [2] 755 :
儒以詩禮發(fā)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若何?”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
《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接其鬢,壓其顪,而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
這個故事譏諷儒家滿口禮樂仁義,卻干著掘墳盜墓的勾當。大儒奸詐狡猾,自己不肯親自動手,并且用《詩》來給自己盜墓找借口,替自己推脫,還怪罪死者,把大儒虛偽狡詐、厚顏無恥、顛倒是非的丑惡嘴臉活脫脫地寫在了紙上。在敘述中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接、壓、控、別,這些動詞極富形象性,表現(xiàn)出了他們盜墓手法的純熟以及內(nèi)心的殘忍與貪婪。
《莊子》寓言有意虛構(gòu)、人物刻畫生動形象、語言活潑傳神。正因為這些特征,很多學(xué)者認為,它是中國小說之祖?!斑@種以自覺的藝術(shù)虛構(gòu)為主要特征、體制相對獨立完整、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所謂‘寓言,這種有意識的、前所未有無所依傍而成就卓著的創(chuàng)作活動,無疑是我國小說創(chuàng)作的發(fā)軔和開端。《莊子》一書,無疑是我國小說創(chuàng)作的千百代不祧之祖?!?[13] 29 不論這個結(jié)論成立與否,但《莊子》類似于小說的筆法卻被蒲松齡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時接受繼承。
故事的虛構(gòu)性是小說的一大特點。作為早期志怪小說代表作的《搜神記》,干寶在《序》中稱其創(chuàng)作目的是:“采訪近世之事……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誣也。” [14] 19 采取的是實錄的態(tài)度,認為所記錄的鬼怪都確有其事。此后志怪甚至于唐宋時期的傳奇或多或少地帶有獵奇性質(zhì),而《聊齋志異》則幾乎完全出自作者的主觀虛構(gòu),作者本人、朋友甚至置身于故事之中。如《狐夢》寫朋友畢怡庵讀《聊齋志異》中《青鳳》篇,心生羨慕、向往之情,竟然真的遇到一只狐精,在狐精離開時對畢怡庵說:“聊齋與君文字交,請煩作小傳,未必千載下無愛憶如君者?!?[4] 622 蒲松齡帶有寓言性質(zhì)的虛幻故事的成功可以說直接受惠于《莊子》。
蒲松齡不僅接受了莊子哲學(xué)、《莊子》的創(chuàng)作手法,還繼承了《莊子》的行文筆法。蒲松齡輯錄《莊列選略》,在《小引》中第一句就贊嘆:“千古之奇文,至莊、列止矣?!毕矏壑橐缬谘员?,并稱“其為文洸洋恣肆,誠足沾溉后學(xué)”,“與弟子輩閉門嘆賞” [9] 26 。正因如此,《聊齋志異》里的故事離奇詭怪,想象出于塵外,但“人物”卻無不栩栩如生,個性鮮明,語言詼諧幽默。
正因如此,《聊齋志異》中很多形象深入人心,如純真而又狡黠的嬰寧、聰慧干練又善謔多情的小翠、叛逆自主且癡情不改的鴉頭、如菊般清新卻不脫世俗的黃英、愛慕賢才而成人之美的宦娘、蘭心慧質(zhì)又知恩圖報的花姑子、賢良淑德卻最終選擇遠離塵世的辛十四娘、憾恨相繼因而怨懟難消的公孫九娘……馮鎮(zhèn)巒《讀聊齋雜說》稱:“先生此書,議論純正,筆端變化,一生精力所聚,有意作文,非徒紀事……多言鬼狐,款款多情;間及孝悌,俱見血性……予謂當代小說家言,定以此書為第一?!?[4] 9-12
這種文風(fēng)筆法正出自于《莊子》的沾溉,而這可能也正是他科考失敗的原因之一。聊齋制藝喜好小說筆法,在“辭”的層面上不符“真”與“正”的標準。以他的一篇院試制藝《蚤起》為例,如果純粹從藝術(shù)的角度去欣賞,它無疑是一篇成功的文學(xué)作品?!对槠稹飞瞄L敘事,尤其是描述場景和構(gòu)建情節(jié),生動敷衍了《齊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善于虛構(gòu)人物對話,繪聲繪色,十分傳神;尤其是對人物的心理刻畫細致生動、惟妙惟肖,個性形象呼之欲出。這些正是一個小說家的成功筆法,但違反了清代官方衡文標準中的“真”與“正”,它遠談不上在程朱理學(xué)的范圍內(nèi)體悟真切,在性理上有真見解,義理純正 [11] 8。
總之,蒲松齡酷愛《莊子》之文,接受莊子思想。他作《聊齋志異》,從選材到創(chuàng)作觀念,從思維方式到萬物觀念,從虛構(gòu)故事到著書筆法,無不受到《莊子》的沾溉。這種影響一方面使得《聊齋志異》獲得了不朽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又使蒲松齡背離了八股文的寫作之道,使他在科考的路上掙扎終生,給他帶來了終生的傷痛。真可謂成也莊子,敗也莊子。
參考文獻:
[1]胡文英.莊子獨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1.
[2]陳鼓應(yīng).莊子今譯今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林云銘.莊子因[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1.
[4]蒲松齡.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M].張友鶴,輯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
[6]聞一多.周易與莊子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3.
[7]袁津琥.藝概注稿[M].北京:中華書局,2009.
[8]胡景敏,孫俊華.高蹈于邏各斯之外——神話思維對《莊子》文本特征的影響[J].四川理工學(xué)
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2).
[9]蒲松齡.聊齋文集[M].盛偉,編校.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1998.
[10]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1]胡海義.蒲松齡的八股文研究[J].蒲松齡研究,2012,(3).
[1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3]劉生良.《莊子》——中國小說創(chuàng)作之祖[J].陜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8,(1).
[14]李劍國.新輯搜神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7.
Chuang Tzu's Positive Influence to Strange Tales of Liaozhai
WANG ?Yan
(Shangluo institute,school of language and culture,shangluo 726000,China)
Abstract: Pu Songling had a strong love of Chuang Tzu which has abundant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literariness. Chuang Tzu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Pu Songling's creation of Strange Tales of Liaozhai. Firstly,the impact is embodied in the writing state of mind that expresses dissatisfaction by means of writing books. Secondly,the impact is embodied in the imagery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concept on human beings and other creatures that all creatures are spiritual and equal. Thirdly,from the point of writing,the impact is embodied in the imaginary stories,depiction of characters and vivid language.
Key words: Chuang Tzu;Strange Tales of Liaozhai;influence
(責任編輯:朱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