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波
在中國美術學院八十余年的發(fā)展歷史中,始終交疊著兩條明晰的學術脈絡,其中一條便是以潘天壽為代表的“傳統(tǒng)出新”的思想。如何繼承傳統(tǒng),師古人師造化并中得心源,是美院學子始終追求的,青年畫家黃佳茂顯然是學院青年中的佼佼者。
揚雄《法言》云“學者,所以修性也。視、聽、言、貌、思,性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奔衙瘜W弟自小喜愛藝術,未及弱冠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中國畫教學與創(chuàng)作水平穩(wěn)居頭籌的中國美院中國畫系,在眾多名師的指導下,本科和碩士連續(xù)七年的科班學習期間,佳茂學弟打下了十分堅實的基礎。他深諳筆墨意趣之道,在褚毫間,舒逸拳結,剛柔自得。所作清朗而不墮凋疏,精煉而不失雄重,滿而不臃,簡而不失。他在繼承傳統(tǒng)筆墨的同時,也未敢忽略畫外功夫的修煉,臨習小楷,研習畫論,閑讀詩書,成為他生活的常態(tài)。他的閑適心境也正勾勒出了他江南文人式畫家的形象。
《莊子》曰:“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奔衙瘜W弟的畫作不僅技法純熟,筆墨間更透出了他的“瀟灑才情,風流標格”。欣賞他的作品像品味一杯佳茗,看似簡率揮灑的筆法和簡潔概括的表達,卻體現(xiàn)了秀雅飄逸之境和平淡天真之質(zhì),這都有賴于他的靈秀之資。
在佳茂學弟的作品中,不僅有著對宋元繪畫傳統(tǒng)的繼承,還具備一種時代因素,抑或可以說是因他的個性而對古人筆墨圖式的一種取舍。他現(xiàn)階段的作品大略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他用“米氏云山”之法作水墨渲染的新景,以點為皴,有“淡墨輕嵐、平淡天真”之況味:一類是他對宋元工筆山水的摹古,筆墨細致,精雅富貴,畫面上偶有點景人物,也頗生動出彩:還有一類便是他朦朧滋潤的園林寫生,雖是小景,卻有諸多層次與韻味,給人一種遠離都市喧囂的寧靜感,可謂“壺中自有天地”,這一類作品也最能體現(xiàn)畫家的性情。
在新的歷史時期下,中國山水畫面臨著西方思想和視覺藝術的沖擊,這并不是一種必然走向式微的境遇,而是一種中國畫新發(fā)展的機遇,如何在新的社會境遇下找到中國山水畫發(fā)展的新契機,尋求新一輪的突破,我想這應該是佳茂學弟與同輩們努力和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