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展,黃詠梅
(廣州市增城市荔城醫(yī)院中醫(yī)科,廣東 廣州 511300)
健脾祛濕法干預葡萄糖耐量異常的臨床研究
黃鵬展,黃詠梅
(廣州市增城市荔城醫(yī)院中醫(yī)科,廣東廣州511300)
目的 探討祛濕化濁湯對葡萄糖耐量異常(IGT)患者血糖的影響,開拓中醫(yī)藥干預IGT的新途徑。方法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IGT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均采用飲食控制,治療組聯(lián)合給予祛濕化濁湯進行治療。12周后,觀察兩組患者療效,并追蹤觀察1個月。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及葡萄糖耐量試驗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祛濕化濁湯可以作為IGT的有效治療方案,可用于預防IGT發(fā)展為糖尿病。
祛濕化濁湯;葡萄糖耐量異常;療效
IGT是糖調節(jié)受損的一種,屬于發(fā)展為糖尿病前的一種代謝異常,與糖尿病發(fā)病有密切的關系,但其機制尚未闡明。本研究對IGT患者30例給予祛濕化濁湯治療并進行追蹤觀察,試圖開拓健脾祛濕法干預IGT的新途徑。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IGT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體檢明確診斷為IGT。
1.2納入標準
選取符合IGT診斷標準的患者,參考標準為1998年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IGT診斷標準[1]。確保規(guī)律飲食,每天飲食中所含食碳水化合物總量不少于150 g。試驗前1日,保證晚9點以后不再進食,以免影響檢測結果。避免選取以下情況的患者進行本試驗:患有可能影響血糖水平,對結果有可能造成干擾疾?。ㄈ鐕乐馗尾考膊。┑幕颊?,有在試驗開始前2周內,發(fā)生過嚴重外傷,手術,腦梗死、心肌梗死、等各種應激狀態(tài)的患者;在試驗開始前1周內服用過可能影響血糖水平,對結果有可能造成干擾的藥物(如載體激素類藥物)的患者。
1.3試驗設計
通過SAS系統(tǒng)生成隨機數(shù)字列表,交由臨床醫(yī)生按順序號,在依次納入受試者時按其中的分組代碼將受試者分入不同的試驗組。本研究遵循倫理學原則,并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4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飲食控制:根據(jù)體重(BMI)指數(shù),每日總熱量分別為146~167 kJ/kg(BMI<18.5),104~125 kJ/kg(18.5<BMI<23.9),84~105 kJ/kg(BMI>24),同時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確保正常作息時間[2]。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純中藥方劑祛濕化濁湯,祛濕化濁湯由黃芪20 g,蒼術、炒白術各15 g,生薏苡仁、生扁豆各20 g,茯苓15 g,丹參20 g,雞內金15 g,葛根20 g組成,1劑/d,將中藥方劑濃煎成250 mL左右,早晚各服一半,共治療3個月。
1.5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MI、癥狀積分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血糖測量結果。癥狀積分統(tǒng)計,參照衛(wèi)生部藥政局《新藥(中藥)治療老年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的記分方法:根據(jù)是否能說出癥狀及癥狀和舌脈象加以區(qū)別,按嚴重程度分別記4~0分。
1.6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試驗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一般資料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IGT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歲)
表1 兩組IGT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歲)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性別(n) 年齡男女治療組 15* 15* 48.7±5.2*對照組 15 15 46.9±4.6
2.2BMI指數(shù)及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兩組BMI指數(shù)均有減輕的趨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癥狀積分在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周后,治療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MI及癥狀積分的變化(±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MI及癥狀積分的變化(±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BMI指數(shù)(kg) 癥狀積分(分)對照組 30 治療前 78.9±4.7 19.2±4.6治療后 74.8±3.6 17.9±2.2治療組 30 治療前 77.6±5.1 18.6±3.4治療后 74.7±4.2 10.6±3.4*#
2.3OGTT血糖測定結果比較
治療組OGTT在餐后0.5~3 h血糖變化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周后,兩組OGTT在餐后2 h和3 h血糖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OGTT血糖測定結果比較(mmol/L)
目前,尚無根治二型糖尿病的方法,罹患糖尿病容易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在早期往往不能引起重視,出現(xiàn)明顯癥狀時大多已經(jīng)確診為糖尿病,這時給與治療,已不能恢復胰島β細胞功能,只能給與管理和對癥治療。根據(jù)糖尿病在發(fā)病前大多經(jīng)歷餐后IGT的病程發(fā)展特點,如能在發(fā)病前給與干預,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病率。目前,西醫(yī)方法已經(jīng)采用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的方式干預,研究發(fā)現(xiàn)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但效果并不理想,約有50%的患者仍然發(fā)展為糖尿病,說明不能僅靠這種干預方法控制IGT[4-5],因此開拓新的IGT治療方法,是目前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相比于治療疾病,中醫(yī)學理論更重視預防疾病的,早在《黃帝內經(jīng)》中,就已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在古代中醫(yī)醫(yī)籍中,雖沒有與IGT相對應的病因研究,但在“消渴病”的文獻中,對IGT相關病證的論述內容非常豐富,如在《內經(jīng)》中有“脾癉”、“消渴”、“消癉”名稱的記載。許多學者及臨床醫(yī)生嘗試通過中醫(yī)藥方法干預IGT,制定出針對不同病因臨床治療的指導原則,已經(jīng)在很多方面展示出中醫(yī)藥治療的優(yōu)勢。目前對IGT病機的認識,主要包括陰虛燥熱、痰瘀互結、脾虛、肝郁、腎虛等,對IGT進行辨證施治主要通過益氣養(yǎng)陰,滋陰清熱,健脾化濕,活血化瘀幾個方面進行。近年來,中醫(yī)藥干預治療IGT越來越廣泛,并且取得了很大進展。服用健脾祛濕中藥可以改善胰島功能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研究所證實,研究發(fā)現(xiàn)小檗堿可以明顯改善胰島素抵抗癥狀,同時具有抑制前脂肪細胞分化的作用[6];葛根素能調高胰島素信號通路蛋白(PKB)表達效率,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從而起到降血糖作用[7];給與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的大鼠茵陳蒿提取物,可以具有恢復其胰島素敏感性,同時可以降低實驗大鼠血糖水平[8]。
祛濕化濁湯中黃芪,蒼術,茯苓,炒白術,生薏苡仁,生扁豆,雞內金同用益氣健脾化濕,葛根具有升清作用,丹參活血補血,暢通脾胃經(jīng)絡,有助于宣化氣機。諸藥合用則脾胃健運,升清降濁,氣機宣暢,痰濁消散。本研究顯示祛濕化濁湯能有效減輕IGT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生活質量,較對照組更能有效改善IGT患者糖耐量指標。進一步論證了祛濕化濁湯干預治療IGT的可行性,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錢榮立.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摘譯)[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1):5-6.
[2] 吳鳳蘭,劉國寧,陳 靜,張明珠.飲食控制對中老年糖耐量減低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響[J].預防醫(yī)學文獻信息,2004,10(3):257-25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政局.中藥新藥治療老年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J].中國醫(yī)藥學報,1980,4(3):74.
[4] Knowler W C,Barrett C E,F(xiàn)owler SE,etal.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DDP):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diabeteswith life style in tervention or metformin[J]. N Engl J Med,2002,346:393-403.
[5]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DDP)Research group.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agram DDP):description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J].Diabetes care,2002,25:2165-2171.
[6] 李佳川,孟憲麗,范昕建,等.黃連改善胰島素抵抗藥效物質基礎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14):1855-1858.
[7] 鄒文俊.中藥葛根改善胰島素抵抗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4,20(6):715.
[8] 沈飛海,呂俊華,潘競鏘.茵陳蒿提取物對胰島素抵抗性大鼠脂肪肝調脂保肝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成藥,2008,30(01): 28-31.
本文編輯:孫春宇
R587.1
A
ISSN.2095-6681.2015.22.118.02
黃鵬展,主治醫(yī)師,E-mail:15400145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