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嚴明星
(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北武漢 430023)
基于改進的內(nèi)聚力模型模擬瀝青混合料裂紋擴展
劉海濤,嚴明星
(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北武漢 430023)
通過帶預切口的三點彎曲梁斷裂試驗評定瀝青混合料的斷裂行為,測定不同溫度條件下(0℃、5℃、10℃)的斷裂能,研究其裂紋擴展規(guī)律。結果表明,隨著溫度升高,瀝青混合料黏彈性影響增大,裂紋萌生、擴展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斷裂能逐漸增大。利用損傷因子對內(nèi)聚力模型法向應力與張開位移關系進行改進,提出改進的內(nèi)聚力模型,并利用改進的內(nèi)聚力模型和擴展有限元法對帶預切口的三點彎曲梁I型裂紋擴展進行數(shù)值分析,數(shù)值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較好。
道路工程;內(nèi)聚力模型;擴展有限元;瀝青混合料;斷裂能
過去幾十年,眾多研究學者基于經(jīng)驗和理論方法研究了瀝青路面的開裂機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戰(zhàn)略公路研究計劃(the Strategic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 SHRP)利用間接拉伸試驗(the Indirect Tension Test, IDT)研究瀝青混合料的開裂行為,但IDT并不能研究裂紋萌生及后峰值的軟化行為,存在一定局限性。
近年來,基于內(nèi)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 CZM)斷裂能指標被越來越多地用于瀝青混合料抗裂性能評價[1-3]。Barenblatt最早提出采用CZM研究準脆性材料的斷裂行為[4]。Xu和Needlemen[5]采用指數(shù)型CZM,預先將內(nèi)聚力單元插入到有限元網(wǎng)格邊界上,分析了I型裂紋動態(tài)擴展過程,但CZM全曲線為指數(shù)函數(shù)形式使得曲線上升段的剛度偏小。Espinosa和Zavattieri[6]通過改變內(nèi)聚力曲線的起始率,采用雙線性模型來避免剛度偏柔問題,但后峰值軟化段與試驗存在一定差異。
三點彎曲梁(the single-edge beam, SEB)試件由于形狀簡單,可通過室內(nèi)車轍板、現(xiàn)場路面切割獲得,已廣泛用于瀝青混合料開裂行為研究。本文擬采用帶預切口的SEB試件測定瀝青混合料的斷裂能,利用改進的CZM和擴展有限元法(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XFEM)對帶預切口的SEB試件進行數(shù)值模擬。
Bazan和Planas[7]研究表明:瀝青混合料等準脆性材料在溫度不高時(小于30℃),裂紋萌生尖端會形成一個非線性軟化區(qū)域,由于空隙、微裂紋、界面損傷等的存在,非線性軟化區(qū)域中軟化損傷演化占有很大比例。
可見軟化損傷演化行為是瀝青混合料開裂行為重要特征,CZM能夠很好地表征這種軟化特性。
1.1 CZM及斷裂能簡介
內(nèi)聚力(Cohesive Traction)實質(zhì)上是材料中分子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通過對斷裂過程中的內(nèi)聚力分析,I型張開型裂紋的內(nèi)聚力模型可以通過內(nèi)聚力-位移(t-δ)曲線描述,如圖1所示,圖中t是內(nèi)聚力,δ是裂紋尖端張開位移,tc是裂紋的開裂強度,開裂強度對應的張開位移稱為δ0m,裂紋體受到外荷載作用時,內(nèi)聚力將增加,達到開裂強度tc后,就會逐漸降低,最終達到開裂位移,稱為失效位移。曲線所包圍的面積稱為斷裂能Gc,當δ0m<δ<δfm時,瀝青混合料裂紋擴展處于軟化階段。
圖1 CZM的t-δ曲線
斷裂能是CZM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從能量的角度分析,真實裂紋尖端的內(nèi)聚力最大,虛擬裂紋尖端的內(nèi)聚力為零,裂紋擴展過程中,斷裂過程區(qū)的裂紋需要克服內(nèi)聚力做功,做功即為形成新裂紋面所消耗的能量?;诖烁拍睿琖agoner等[8,9]將斷裂能用于評價瀝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
1.2 改進的CZM
基于內(nèi)聚力確定的CZM已成功用于瀝青混合料的裂紋擴展分析,常用的CZM有指數(shù)型CZM和雙線性CZM。Ortiz[10]指出指數(shù)型CZM下降段能有效模擬后峰值階段裂紋擴展,但是其上升段剛度偏柔;Song[11]分析指出采用雙線性CZM要優(yōu)于指數(shù)型CZM,但是當瀝青混合料達到開裂強度后,損傷演化采用線性衰減并不合理。因此,需對CZM進行改進,改進的CZM如圖2所示。
圖2 改進的內(nèi)聚力本構模型
CZM一般形式為[12]:
式中:tn、ts和tt分別為內(nèi)聚力單元所承擔的法向力和兩個切向力;tn、ts、tt分別為法向和兩個切向所能承擔的極限應力;D為損傷因子。
損傷因子D采用式(3)進行描述:
采用CZM分析瀝青混凝土梁時,CZM的法向應力與張開位移的關系采用式(5)表達[13]:
式(5)可以進一步表示為:
采用式(4)擬合式(7),可標定參數(shù)α,二者擬合結果見圖3所示,由圖可以看出,通過調(diào)整參數(shù)α=10時可采用該模型描述損傷因子演化過程。
圖3 兩種損傷因子演化規(guī)律圖
2.1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AC-10瀝青混合料,制作車轍板并切割成250 mm×35 mm×30 mm小梁試件,梁底中部預制一條6 mm的預切縫,SEB幾何模型及試驗加載如圖4所示。選擇三種不同試驗溫度(0℃、5℃、10℃)進行帶預切口的SEB三點彎曲試驗。試驗過程中梁頂中部施加集中荷載P,加載速率為1 mm/min。
圖4 三點彎曲梁試驗
2.2 斷裂能計算
如圖5,利用公式(8)計算P-CMOD所包圍的面積A,帶入公式(9)計算瀝青混合料的斷裂能Gf。
圖5 斷裂能計算示意圖
式中:A為P-CMOD所包圍的面積;x為裂紋嘴張開位移CMOD;y為荷載P。
斷裂能的計算公式:
式中:Gf為斷裂能;B為試件的厚度;(W-a為裂紋張開長度。
圖6給出了SEB試驗得到的裂紋擴展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裂紋擴展呈鋸齒狀擺動,但是裂紋整體趨勢向上發(fā)展,表現(xiàn)為型裂紋。圖7給出了0℃時裂紋截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裂紋擴展面是凹凸不平的,裂紋穿過膠漿、膠漿與骨料界面以及骨料進行擴展,并且溫度越低,穿過骨料的情況越明顯。
圖6 試驗梁開裂斷面圖
圖7 裂紋開裂截面圖
圖8分別給出瀝青混合料在0℃、5℃、10℃,加載速率為1 mm/min時的P-CMOD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梁底CMOD的不斷增大,荷載呈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
圖8 P-CMOD試驗曲線圖
將三種不同溫度下的P-CMOD圖繪制在一張圖中,如圖9所示。從圖9中可以看出,隨著溫度降低荷載出現(xiàn)的峰值會向左移動,上升段曲線的斜率逐漸增大,瀝青混合料剛度隨溫度的降低逐漸增大;溫度對曲線后峰值階段影響顯著,隨著溫度降低,后峰值曲線衰減越快。
不同溫度(0℃、5℃、10℃)斷裂能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圖9 不同溫度(10℃、5℃、0℃)下瀝青混合料P-CMOD圖
表1 三種溫度(10℃、5℃、0℃)下的斷裂能[14]
從表1中可以看出,隨著溫度降低,斷裂能逐漸減小。溫度增長導致斷裂能的增加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溫度升高時,材料的延性增加,表現(xiàn)為粘彈特性,裂紋的萌生、演化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二是溫度升高,骨料與瀝青膠漿剛度相差逐漸增大,在溫度較低時,裂紋會穿過骨料和瀝青膠漿擴展,而在高溫條件下,裂紋會沿著骨料外圍擴展,因此形成眾多扭曲路徑,裂紋擴展由于骨料嵌鎖消耗更多的能量。
為了更好地揭示瀝青混合料內(nèi)部裂紋擴展規(guī)律,利用改進的CZM和擴展有限元法XFEM對帶預切口的SEB試件進行數(shù)值模擬,并與試驗進行對比分析。
4.1 幾何模型建立及材料參數(shù)
數(shù)值計算幾何模型如圖4所示,在0℃,CMOD開口速率為1 mm/min時測得瀝青混合料的斷裂能為 445.1 J/m2,利用小梁彎曲蠕變試驗測量15℃、10℃、5℃和0℃時的蠕變?nèi)崃浚嬎愕玫剿沙谀A繀?shù)如表2[13]。
表2 Maxwell模型Prony級數(shù)參數(shù)
利用平頂IDT試驗獲得0℃時瀝青混合料抗拉強度為2.09 MPa,瞬時模量E(0)和60 s時模量E(60)分別為5 095 MPa和4 475 MPa,泊松比v=0.35。
4.2 有限元與試驗結果對比分析
根據(jù)圖4幾何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平面應變單元CPE4R進行離散,在模型梁底中部布置一道6 mm的預切縫,將模型中間區(qū)域設置為20 mm的擴展有限元區(qū)域,用于模擬裂紋擴展,在梁頂中部施加1 mm的位移荷載;分析步總時間取60 s。裂紋萌生過程所采用的初始損傷準則為最大主拉應力準則,損傷演化階段采用改進的CZM本構模型。
圖10給出了加載位移為1 mm時三點彎曲梁的破壞形態(tài),從圖(a)中可以看出,裂紋擴展路徑及方向與室內(nèi)試驗結果大致相同,表現(xiàn)為I型裂紋開裂。
圖10 裂紋擴展路徑對比
圖11給出了豎向試驗加載速率和CMOD張開速率的對比圖,從圖中可以看出CMOD隨時間呈線性增長,但是從0 s到9.8 s這段時間內(nèi),CMOD是呈非線性增長。隨著豎向荷載的增加,在裂紋尖端會形成許多細小的微裂紋,當這些微裂紋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產(chǎn)生宏觀裂紋,這個非線性現(xiàn)象即為微裂紋形成宏觀裂紋的過程。
圖11 CMOD隨時間變化圖
圖12給出了I型加載模式下,裂紋嘴張開位移CMOD與相應的梁頂豎向力P的試驗及數(shù)值模擬分析對比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采用改進的CZM計算得到的P-CMOD曲線與試驗結果基本吻合,極限荷載大致相同,但是數(shù)值計算得到的上升段斜率要比試驗結果大,因為在荷載峰值出現(xiàn)前,瀝青混合料試件受外荷載作用,粘彈性影響使得試件發(fā)生變形,這部分變形導致CMOD峰值后移,在圖12中表現(xiàn)為剛度偏柔;在后峰值軟化段,數(shù)值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較好,說明采用基于擴展有限元法的改進的CZM本構模型標定合理,也說明了擴展有限元本身用于分析裂紋擴展的有效性,為瀝青混凝土路面開裂分析提供很好的數(shù)值工具。
圖12 荷載P與CMOD關系試驗及數(shù)值模擬對比
采用帶預切口的SEB試件進行開裂試驗,測定不同溫度下的斷裂能,對不同溫度下的斷裂能進行分析;基于改進的CZM和擴展有限元法對帶預切口的SEB試件進行數(shù)值模擬,并與試驗對比,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通過帶預切口的SEB試驗測定的斷裂能可以作為評價瀝青混合料抗裂能力的有效指標,試驗裝置簡單,試件成型方便,可以利用車轍板試件成型。
(2)斷裂能是CZM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具有溫度依賴性。當溫度升高時,瀝青混合料的黏性增加,裂紋萌生、演化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另一方面,溫度升高裂紋會沿著骨料外圍擴展,形成眾多扭曲路徑,裂紋擴展時骨料嵌鎖需要消耗更多能量。
(3)基于改進的CZM和擴展有限元法對帶預切口的SEB開裂進行模擬,數(shù)值計算結果與試驗吻合較好,驗證了改進的CZM本構用于分析裂紋擴展的有效性;通過SEB試驗對CZM進行參數(shù)標定,可以方便裂紋萌生、擴展的研究。
[1] LI Xue, MARASTEANU M O. Evaluation of the low temperature fracture resistance of asphalt mixtures using the semi cicular bend test[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sphalt Paving Technologists, 2004(73)∶401-426.
[2] LI Xue, MO MARASTEANU. Cohesive modeling of fracture in asphalt mixtures at low temperatur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2005(136)∶285-308.
[3] M.P.WAGONER, W.G. BUTTLAR, G.H.PAULINO. Disk-shaped compact tension test for asphalt concrete fracture[J].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05, 45(3)∶ 270-277.
[4] BARENBLATT, G. I. The formation of equilibrium cracks during brittle fracture∶ General ideas and hypothesis, axially symmetric cracks[J]. Appl. Math., 1959(7):55-129.
[5] X.P. XU, A. NEEDLEMAM.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fast crack growth in brittle solids [J]. Mech Phys. Solids.,1994, 42(9)∶ 1397-1434.
[6] H.D. ESPINOSA, P.D. ZAVATTIERI. A grain leve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failure initiation and evolution in polycrystalline brittle materials [J]. Part I∶ Theory and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Mech Mater,2003(35)∶333-64.
[7] BAZANT, Z. P. PlANAS. Fracture and size effect in concrete and other quasibrittle material[M]. Boca Raton, FLCRC Press. 1998.
[8] M.P.WAGONER, BUTTLAR W G, PAULINO G H, et al. In vestigation of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of hot-mix asphalt concrete using a disk-shaped compact tension test[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005(1929)∶183-192.
[9] 張東, 黃曉明, 趙永利. 基于內(nèi)聚力模型的瀝青混合料劈裂試驗模擬.[J].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 40(6)∶ 1276-1281.
[10] Oriz, M. PANDOFI, A. Finite deformation irreversible cohesive elements for the three dimensional crack propagation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1999, 44(9)∶1267-1282.
[11] S.H. SONG, G.H. PAULINO, W.G. BUTTAR. Cohesive zone simulation of mode I and mixed-mode crack propagation in asphalt concrete[J]. Advances in Pavement Engineering, 2005(7)∶1-10.
[12] 李興權, 孫曉燕, 尹子燕. 含初始裂縫的素混凝土梁散點彎數(shù)值模擬[J]. 公路, 2012(7)∶ 221-223.
[13] 嚴明星. 基于擴展有限元法的瀝青混合料開裂特性研究[D].大連∶ 大連海事大學, 2012.
U414
A
1009-7716(2015)08-0222-05
2015-03-19
劉海濤(1973-),男,吉林汪清人,碩士,高級工程師,從事道路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