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地黃,又名生地、熟地等,屬玄參科,多年生藥用草本植物。全株密被灰白色絨毛和腺毛,高約30厘米,根狀莖黃色,肉質(zhì)肥厚。中醫(yī)學(xué)上以根和根狀莖入藥。新鮮者稱“鮮地黃”或“鮮生地”,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主治熱病煩燥、津傷口渴、斑疹、吐血、衄血等癥。干燥后稱為“干地黃”或“生地”,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陰養(yǎng)血,主治陰虛內(nèi)熱、虛煩不眠、月經(jīng)過多等癥。經(jīng)加工蒸制后稱“熟地黃”或“熟地”,其性徽溫,味甘,功能補腎陰、養(yǎng)精血,主治腎虛陰虧、頭暈?zāi)垦!⒀?、遺精、崩漏等癥。地黃原產(chǎn)我國北方地區(qū),現(xiàn)廣為栽培,是一種常用和用量較大的中藥材,目前,國內(nèi)外都很暢銷,并出現(xiàn)供不應(yīng)求現(xiàn)象。一般每畝可產(chǎn)鮮地黃2000~3000公斤,可加工干地黃1000~1500公斤,是一種收入較高、大有發(fā)展前途的經(jīng)濟作物?,F(xiàn)將其栽培方法介紹于下:
選地整地
地黃喜歡在氣候溫和、陽光充足、排灌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黑白沙土內(nèi)生長。不能種在地勢低洼、容易積水的地內(nèi),以免水潰爛根。土質(zhì)過硬則易使地下莖長成畸形,影響質(zhì)量和產(chǎn)量,減少收入。地黃易感染病害,切忌連作。對前茬作物要求也較嚴,忌以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作前茬,也不適合在種過棉花、芝麻的田間栽培,以禾本科作物谷子、玉米、麥類作前茬為最好?!叭薄钡貐^(qū)栽培地黃以春種秋收為主,可于上凍前深耕30厘米左右,翌年春季解凍后,每畝施堆肥500公斤,并加拌過磷酸鈣20~25公斤作基肥,然后淺耕15厘米左右,耙碎,整平,即可栽種。亦可刮成畦田,一般畦寬1~1.2米,長10米,畦面要呈傾斜狀,防止積水。
繁殖方法
地黃一般采用根莖繁殖法。繁殖所用根莖稱種栽,留存種栽通常有三種方式:①窖藏種栽。可于收獲地黃時,選擇品種優(yōu)良,無病蟲害的根狀莖,貯藏在地窖里越冬,以備來年開春使用;②大田留種。在收獲時將留作種栽的地黃留在田里,待來年春季刨起做種栽;③先栽后移。春季栽的地黃,可于七月中下旬將留種栽的刨出,移栽到別的地塊上,使其在田間越冬,翌年開春后刨出來作種栽。實踐證明,上述三種方法以第三種為最好。具有用種量少、粗細均勻、生活力強等優(yōu)點。栽種前對種栽要進行嚴格挑選,以有螺紋的中間一段為好,可將其截成6厘米長的小段,并進行日曬,待斷面收縮愈合后再下種。按行距30厘米,內(nèi)深15厘米,株距20~25厘米開溝,將種栽平放在溝內(nèi),然后覆土,稍壓實。氣溫在20~24℃時,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畝約用種栽30公斤左右,種植8000~10000株。
田間管理
地黃出苗后,若發(fā)現(xiàn)缺株,要及時補栽。從出苗到封壟前要追肥1~2次,每次每畝追施腐熟的人糞尿1000公斤,或硫酸氨15~20公斤。第二次可在苗株高20厘米左右時施入。同時,要經(jīng)常中耕除草,但要淺鋤、慢鋤。中耕深度以不超過2厘米為宜,謹防傷害根莖和幼芽、嫩葉。當(dāng)?shù)攸S莖葉長大、并覆蓋地面時,切忌用鋤除草,可改用手拔。在地黃生長期間,還要及時摘除花蕾和分蘗,因藥用根莖抽苔開花會消耗養(yǎng)分,因此,出現(xiàn)花蕾和分蘗要及時打掉,以確保根莖正常生長發(fā)育。地黃澆水要求比較嚴格,素有“三澆三不澆”之說。所謂“三澆”是指施肥后必須澆、天旱時必須澆、暴雨過后地溫升高必須澆;所謂“三不澆”即地面不干不澆、天氣陰暗不澆、中午炎熱不澆。地黃不僅怕干旱,還怕雨澇,下雨后田間積水過多時,要及時排水,以防塊莖腐爛。
病蟲防治
危害地黃的病蟲害較多,為確保豐產(chǎn)豐收,必須隨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主要方法如下:
1. 斑枯病和輪紋?。喊l(fā)病部位在葉面,病斑呈黃褐色或黑褐色,有明顯的同心輪紋,可噴灑1:150倍波爾多液3~5次,效果明顯。
2. 干腐?。喊l(fā)病部位為葉柄,嚴重時葉柄腐爛,植株地上部分枯萎而死。播種時要選無病種栽,實行輪作。病期用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連續(xù)澆灌數(shù)次,即可防治。
3. 花葉?。喊l(fā)病部位為葉面,病灶呈淺黃色圓斑,在發(fā)病地塊噴灑25~50PPM的土霉素溶液,效果較為明顯。
4. 紅蜘蛛:可用50%三硫磷乳劑1500~2000倍液,或30%三氯殺螨礬與40%樂果1500倍液混合進行殺滅。
5. 地老虎和螻蛄:可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洗穴防治。亦可用白砒、飴糖各一分,麥麩2.5分的比例,摻入適量水制成毒餌謗殺。
收獲加工
春栽地黃一般于10月中下旬收獲。采收時先將地面的部分割掉,然后挖出根部,抖掉泥土,即為鮮地黃。
為便于貯存和增加收入,通常要加工成干貨,其加工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日曬法。即將收下的鮮地黃攤在席子等曬具上,利用陽光曬一段時間,然后堆在室內(nèi)悶幾天,再攤開日曬,直至質(zhì)地柔軟、干燥時為止;二是烘干法。先按大小分等,并蓋上席子或麻袋,然后放進烘干室內(nèi)加溫。開始時要求溫度保持在65℃左右,兩天后降為60℃左右,最后降至50℃左右。若溫度過高,易焙吹(即被焙成外焦中空的廢品),如果火力過小,又易焙流(即有糖漿狀物質(zhì)流出)。烘烤1~2天后,要邊翻邊烘,待烘至根莖無硬心,質(zhì)地柔軟時取出堆悶,發(fā)汗后,再烘至全干,即為干地黃。其規(guī)格是以個大、柔軟、皮灰黑色、斷面油潤烏亮為最好。一等干貨每公斤在32支以內(nèi);二等在34~60支以內(nèi);三等在60支以外。加工好的干貨要裝入筐內(nèi),置于干燥通風(fēng)處,謹防潮濕和蟲蛀。鮮地黃可用干沙土掩埋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