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娟 陳永霞
【摘要】 本杰明·布魯姆是當代倡導和實踐教學改革的著名學者。他的教育理論主要體現在“ 掌握學習” 、“ 教育目標分類學” 、“ 教育評價” 之中, 其宗旨是為了使學生達到掌握學習。
【關鍵詞】 “掌握學習”理論 地理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1-057-01
0
一、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布魯姆“掌握學習”的思想核心
布魯姆認為,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對學校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班里,授課教師只希望三分之一的學生不及格或是剛剛越過及格線,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般,而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完全掌握教師所教知識,并長期堅持使用這種正態(tài)曲線模式來評價學生成績。他說:“這種期望是當今教育體制中最浪費、最有破壞性的一面。它壓抑了教師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破壞了相當數量的學生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辈剪斈氛J為,正態(tài)分布不過是最適合用于偶然與隨機活動的分布而已,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大多數學生(也許是90%以上)能夠掌握我們所教的知識才是正常的,如果我們的教學是有成效的話,成績的分布應當與正態(tài)曲線不同。根據實驗研究結果可以斷言:“成績的分布接近正態(tài)分布時,說明我們的教育努力是不成的?!辈剪斈分鲝埥逃娜蝿站褪鞘箤W生掌握所學學科的手段,確認怎樣才算“掌握了這門學科”,并探求能使大多數學生掌握的方法與材料。
“掌握學習”的思想核心在于:許多學生之所以未能取得最優(yōu)異的成績,問題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適合于他們各自特點所需要的教學幫助和學習時間。
(二)實施“掌握學習”的準備工作
“掌握學習”的準備工作對于實施“掌握學習”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布魯姆的說法,準備工作就是建立“先決條件”。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對所教學生應抱有真誠的期待。
首先,教師要相信大多數學生都將能學得很好。其次,教師要自信自己能使絕大多數學生學得很好。最后,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必勝的學習信心。
(2)確定掌握的內容、目標和測量手段。第一步,教師應當確定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材料,并用概括的詞句表達出材料中需要掌握的內容。第二步,確定掌握目標。教師選定學生應學的材料后,要根據(教育目標分類學)來詳細地、系統(tǒng)地表述教材中的各個教學目標。第三步,編制“總結性測驗”。測驗試題的覆蓋面應包括各教學單元的全部教學目標。教師應確定總結性測驗的一定分數線作為所學單元的掌握標準。
(3)為掌握而設計學習單元。
教師先將教材內容分解成一系列較小的學習單元,并按學習順序組織起來,還要為每一個學習單元設計“反饋——矯正”環(huán)節(jié),這是“掌握學習”的最重要步驟,具體分為下面三步。
第一,每一單元編制一個簡單的不記分的“形成性測驗”,目的是診斷學生學習情況。第二,確定單元的掌握標準。一般以形成性測驗的80%一90%正確率作為單元掌握標準。第三,根據每道形成性測驗試題,制定一套可供選擇的教材和矯正方法。
(三)“掌握學習”操作程序和教學模式
“掌握學習”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向學生介紹“掌握學習”的一般程序,使學生適應“掌握學習”的方法。
第二步,為掌握而教。教師根據事先安排好的教學單元和確定的單元教學目標,采用集體教學的方式,教授第一單元的內容。
第三步,對全體學生進行形成性測驗和評價。
第四步,鞏固或矯正。
第五步,對已進行補課和矯正的不合格學生重新進行形成性單元測驗。
第六步,若全部合格通過,表明第一單元內容已全部為學生掌握,至此便可進人下一單元的集體教學,如此類推,直到教材全部學完為止。
第七步,學完全部教材后,對全班進行總結性測驗和評價,一般一個學期進行一次,也可以在幾章或本課程內容結束時進行。
(四)“掌握學習”的特點
一是以課堂教學為基礎,樹立“人人都能學習”的學生觀。
二是重視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的設計是實施好“掌握學習”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三是運用反饋——矯正程序,重視診斷性評價(或形成性評價),改變過去單一的終結性評價,使學生的學習得到及時的反饋和必要的幫助,促進教學活動的良性循環(huán)。
四是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罢莆諏W習”能較好地解決統(tǒng)一教學與學生個別差異之間的矛盾,把為大多數人而教,從理論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五是目標教學的思想,使教學過程的控制得到增強。由于以單元目標進行教學、評價和矯正,并確定總結性評價,這就大大減小了教學過程的隨意性。
(五)“掌握學習”的效果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策略,得到了許多國家的關注,實驗證明它有以下效果。
(1)在認識方面,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得到提高。(2)提高了教師教好書的自信心。
二、對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教學理論的評價
“掌握學習”策略已在許多國家進行實驗并得到運用。我國部分省、市從80年代中期起也進行了廣泛的實踐?!澳繕私虒W”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具體運用。
從理論來看,“掌握學習”側重于教學過程的變革。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這一模式又突出貫穿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這一基本思想,使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能動地進行認識活動,循序漸進地達到對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它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重視,原因有下面四點。
第一,該理論既為學生制定了學習目標,又為教師提供了教學目標。
第二,該理論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因材施教。
第三,該理論注重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知識,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第四,該理論簡便易行,它能在一般學校由一般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只要教師根據教學步驟,嚴格實施教學目標,就能取得一般教學方法所不能取得的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利用“掌握學習”理論開展的目標教學活動仍在深化,對于怎樣解決好目標教學中存在的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學業(yè)落后,教學目標混亂,教學評價缺乏科學性等問題,尚需從理論與實踐上進一步研究,才能使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變?yōu)榭陀^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