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劉然臻
【摘 要】目的 總結神經外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和護理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10例神經外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資料,提出相應的術后預防措施。結果 由于及時治療和落實護理措施,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10例患者全部治愈,沒有出現(xiàn)肺栓塞等并發(fā)癥。結論 積極治療和及時落實護理措施,同時進行預防宣教,可有效地防止DVT的發(fā)生,減少肺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神經外科;靜脈血栓形成;預防;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地凝結、阻塞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DVT是神經外科術后患者可能發(fā)生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DVT后若未得到及時診治可導致患肢致殘,嚴重者血栓脫落可并發(fā)致命的肺栓塞,成為術后危重患者致殘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我科2010年11月至2014年12月共施行手術520例,發(fā)生DVT 10例,現(xiàn)將其預防措施及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0例(男7例、女3例),年齡40~88歲,中位年齡65歲;高血壓腦出血8例,腦血管畸形出血、重型顱腦損傷各1例。血栓發(fā)生于左側癱瘓肢體7例,右側癱瘓肢體2例,左側健側肢體1例。其中1例為術后臥床2月,1例心率緩慢45~60次/min;偏癱下肢股靜脈穿刺置管2例。臨床表現(xiàn)為患肢腫脹、疼痛、皮溫升高。本組10例經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診治及精心護理后均痊愈出院,無1例發(fā)生肺栓塞。
2 預防措施
2.1 增加活動 術后清醒患者可指導和鼓勵其適當在床上活動,包括深呼吸、下肢的主動活動,如膝、踝、趾關節(jié)的伸屈、舉腿活動。對意識障礙者,必須定時給予翻身,改變體位,作適當的下肢被動活動,并每2 h按摩患肢1次,以促使患肢血液循環(huán)、肌肉松弛。
2.2 減少血液凝滯 避免膝下墊硬枕、過度屈髖。適當抬高下肢,以利于下肢靜脈回流。
2.3 保護靜脈 長期輸液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靜脈反復穿刺,盡量使用靜脈留置針,尤其在使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藥物時注意保護靜脈,避免藥液滲出血管外。盡量避免下肢靜脈穿刺,尤其是癱瘓側肢體的靜脈置管,每日熱敷穿刺處2次。
2.4 飲食 進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含豐富纖維素、免辛辣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大便時腹內壓增高影響靜脈回流。
2.5 禁煙 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靜脈收縮。
3 血栓形成后的護理對策
3.1 一般護理(1)早期發(fā)現(xiàn):臨床工作中若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肢體腫脹和疼痛時,應警惕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給予及時處理。(2)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講解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的過程及治療效果,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以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3)血栓形成后10~14 d絕對臥床休息,患肢高出心臟平面20~30 cm,這對于下肢DVT患者來說,既是一種護理措施,也是一種治療方法,有利于促進靜脈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床上活動時避免動作過大,起床活動時,需穿彈力襪,適當壓迫淺靜脈,促使深靜脈血液回流。彈力襪應根據患肢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型號,耐心指導患者,積極配合訓練,以減輕癥狀,取得最佳療效。(4)禁止按摩,避免發(fā)生血栓脫落,造成肺動脈栓塞,如患者出現(xiàn)煩躁、咳嗽、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口唇紫紺、咯痰帶血、血壓下降等異常情況,即讓患者平臥,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和劇烈翻動,同時給予高濃度氧氣吸入,急性呼吸窘迫者給予氣管插管或機械通氣。(5)每日測量并記錄雙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徑,并與以前的測量值比較,判斷療效。如患肢周徑不斷增加,說明靜脈回流受阻,應及時處理。(6)每4 h觀察一次患肢皮膚溫度、色澤、水腫、彈性及肢端動脈搏動情況并記錄。若患肢顏色加深、溫度升高說明出現(xiàn)感染,應及時通知醫(yī)生,積極處理。(7)采集血液標本時,應嚴禁在患側股靜脈穿刺,注意保護患側足背淺靜脈及下肢淺靜脈,禁忌輸注溶栓、抗凝藥以外的藥物如抗生素等刺激性較強的藥物。(8)加強皮膚護理:由于患肢血液循環(huán)差易導致褥瘡,臨床應加強基礎護理,每2h翻身拍背,保持床單位整潔,皮膚清潔。
3.2 抗凝療法及溶栓的護理(1)每日定時檢查血小板、凝血時間或凝血酶原時間,以調節(jié)藥物劑量。(2)注意出血并發(fā)癥的觀察。出血是溶栓抗凝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觀察有無加重腦出血或其它出血傾向,如神志、瞳孔等。應每15~30 min巡視患者1次,觀察瞳孔大小及對光反射情況;觀察意識是否清楚,有無煩躁、嗜睡或昏迷;觀察有無呼吸、脈搏減慢或血壓升高;觀察有無劇烈頭疼或噴射狀的嘔吐等顱內壓升高的表現(xiàn);觀察胃液、尿液、大便的顏色;同時還要注意牙齦及皮膚粘膜、眼結膜、注射部位的出血情況。如出血加重應及時處理。
3.3 功能鍛煉 患肢腫脹明顯減輕、疼痛消失后讓患者下床活動,先站立然后慢慢行走,增加肌肉收縮,加速靜脈血液回流。運動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以活動后不感疲勞為度。
4 討論
結合本組資料,作者認為引起本組DVT的原因可能有:(1)手術。DVT多發(fā)生于手術或創(chuàng)傷后[2],本組10例均于手術后發(fā)生DVT。(2)肢體癱瘓及長期臥床。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常伴有意識障礙、偏癱等而長期臥床,患者肢體活動減少,造成血液回流影響。本組7例發(fā)生于癱瘓肢體,說明癱瘓肢體是DVT的重要誘因。(3)高齡。高齡患者常合并多系統(tǒng)、多器官的生理退變和(或)器質性病變,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4)止血、脫水劑的應用。腦出血患者為了止血、減低顱內壓而使用止血芳酸、甘露醇等對血管刺激的藥物,易使管壁粗糙;加上脫水劑的應用易造成機體水分大量丟失,血液處于濃縮狀態(tài),加重了血液高凝狀態(tài)。(5)心率慢。本組1例心率緩慢45~60次/min。造成血流緩慢,血液淤積。(6)解剖結構的差異。本組病例血栓多發(fā)生于左側肢體,可能與左髂靜脈行徑較長,右髂總動脈和左髂內動脈跨越其上,使左髂靜脈受壓有關。因此,基于以上幾點原因,我們采取了一系列預防措施以及血栓形成后的護理對策,以減少靜脈壁損傷,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促進靜脈血回流,有效地防止了DVT的發(fā)生,從而減少了肺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蔡柏薔.提高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認識[J].中華內科雜志,2000,39:509-5l0.
[3]郭桂芳,姚蘭.外科護理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