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洋務運動時期出洋官員對西方炮臺的考察

2015-10-21 17:41:25李尹
北方論叢 2015年6期
關鍵詞:炮臺洋務運動

李尹

[摘 要]在近代中國的海防體系里,炮臺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洋務運動期間,一批批逐漸官員走出國門,出洋駐節(jié),訪問考察,他們的旅西日記中保存了大量考察西方炮臺的記錄。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考察研究,中國人對西方炮臺的認識逐漸深入,洋務運動時期國內(nèi)的炮臺建設總體上有了顯著改進。但經(jīng)過無數(shù)國人不斷努力才得到改進的中國炮臺卻并未在日后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只有進行全面深化的大變革,才能改變民族命運,實現(xiàn)國家富強。

[關鍵詞]洋務運動;出洋官員;旅西日記;炮臺

[中圖分類號]K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5)06-0089-04

在近代中國的海防體系中,炮臺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鴉片戰(zhàn)爭后,盡管清政府對炮臺建設有所重視,但其建筑構造、火炮系統(tǒng)等仍十分落后。以當時國內(nèi)較先進的廣東虎門炮臺為例,清政府雖然增加了炮臺與火炮的數(shù)量,安設了能使火炮升降旋轉(zhuǎn)的滑輪腳架,但其構筑仍為長墻高臺暴露式,防衛(wèi)能力較差。沿海其他地方的炮臺則更為落后,如大沽??谂谂_安設的仍是不能調(diào)整射角的舊式火炮,以至于當敵艦趁落潮發(fā)動進攻時,炮臺所發(fā)射的炮彈多為無法命中目標的遠彈。并且炮臺缺乏足夠的岸防部隊與水師防護,這也是中國在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的軍事原因之一[1]。諸多有識之士從戰(zhàn)爭中汲取了教訓,意識到中國海防存在的問題。時任湖廣藩司的丁日昌認識頗為深刻,他認為,包括炮臺在內(nèi)的沿海武備落后是導致戰(zhàn)爭失敗的重要原因。“自海氛構釁,中國水師不能御敵,是不獨師船不及輪船、夾板”,“沿海兵制,亦散而無統(tǒng)”,而且“即沿海炮臺,亦呆無所用”,“此其所以不勝也”[2](p.1)。丁氏進而將其觀點擬入海洋水師章程,在他看來,??谂谂_相當重要,“與水師輪船相為表里”,但舊炮臺“臺之式不合其宜,炮之制不得其法,演炮不得其準,守臺不得其人”[2](p.10),所以,應該仿照西方各國,擇要修筑新式炮臺。與此同時,隨著洋務運動的深入展開,逐漸開始有一批批中國官員走出國門,他們出洋游歷、駐節(jié)外邦、訪問考察,并留下了各式各樣的筆記、日記、詩文、考察報告等資料。這些資料當中存留了大量考察西方炮臺的記錄,從中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近代早期國人對西方炮臺的考察軌跡。

同治五年(1866年),63歲的海關總稅務司官員斌椿奉命率領一個使團隨歸國休假的赫德赴歐游歷。在8個月時間里,斌椿使團游歷了英、法、俄、德、瑞典等五國,由此成為首個游歷西方的清朝官員,并留下出使記錄《乘槎筆記》,及出使詩集《海國勝游草》《天外歸帆草》各一卷。斌椿較有文采,他以賦詩形式詠嘆了在俄羅斯所參觀的炮臺,“虎踞龍蟠勢,雄都鎮(zhèn)朔方;檣帆叢海澨,樓閣燦斜陽;滕薛難爭長,齊秦定頡頏;三臺車火壯,恃此衛(wèi)金湯” [3](p.176)。作為斌椿隨員、當時年僅17歲的張德彝記錄較為簡單:“午后轉(zhuǎn)東行五百九十余里,申初至俄羅斯國???,名可灤思達大。前后高建白石炮臺五座,風篷一片,狀如白蛾,皆隱于石墻之內(nèi)。外有火輪兵船數(shù)只,極大” [4](p.551)。氣勢雄偉、規(guī)模宏大的西方炮臺給這批中國官派人員留下了深刻的感性印象。在現(xiàn)有史料中,這或許是近代中國人對西方炮臺最早的直觀描述。

同治六年(1867年),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辭職回國,清廷以蒲氏充辦理各國中外交涉事務大臣赴歐美各國訪問。同時,總理衙門又安排總理衙門章京志剛等人充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隨同出訪。炮臺似乎是志剛旅西期間的重點考察對象,在其旅西日記《初使泰西記》中,至少三次出現(xiàn)對參觀地炮臺的記述。

同治八年(1869年)九月參訪丹麥,志剛簡要分析了丹麥國家的地理位置和炮臺在其防衛(wèi)中的重要性:“丹國以??跒楸持?,而海口又以炮臺為北門之管。緣大西洋各國由之而入,俄、瑞及日爾曼各國由之而出,而丹則收其進出之稅。諸國礙之,欲集重資以買其口而免稅,丹則留為無窮之利,且資捍衛(wèi)。若求善價而沽之,以希一時之樂,則國非其國矣”。并進一步描述和評價了所見到的丹麥炮臺:“乘小輪船沖風而渡,遙望大、小炮臺排列于洪濤巨浪中。抵其地則臺高丈許,中甃以石如城□,外實以土,環(huán)若女墻。上有望樓,下拋亂石以護臺基。墻上炮眼鱗比,設大小炮六十七位。其尤大者,重四萬五千斤,能受藥三百七十余斤,子重四百斤,全用活車運轉(zhuǎn)。次臺,炮五十位。海岸筑營,由營達臺,有過海通線信,以便互援。地勢、人工,可以抗衡諸國”[5](p.328)。之后在參訪俄羅斯、比利時時,對其炮臺同樣有較詳盡的描述。

同治九年(1870)二月在俄羅斯:

“波羅的海山游公士達克??冢瑸槿肱脿柌紶栕钜T戶,如津門之大沽口,故炮臺之防設最嚴。今觀其臺,就地勢為設,施盡人謀,以工制造。自外言之,沿右岸淺潭橫絕海中,筑石塘至于深處,為大敵臺,通列雉堞,船不能傍岸而進口。若敵由塘外繞過,則有鐵臺以迎之。鐵皮厚五寸,高丈許,下豐上殺,炮眼立橢圓,平列十余。出內(nèi)藏兩萬斤瓦郎兜夫鋼炮。炮架活軸小輪,進出運轉(zhuǎn),下有鐵路,或推或挽,不知其勞矣。遙設四臺,勢皆聯(lián)絡。最后石臺,尤為堅固雄壯。愈后愈高,便于遙為接應攻擊也。海中有洲,即營水師其上。然塘臺炮力不及之處,則有鐵炮臺船四,無事泊于塘內(nèi),有事出而策應,海中之活炮臺也。大勢以石塘炮臺為經(jīng),以鐵船為緯,此其所以守也” [5](p.343)。

同治九年(1870年)四月初三日在比利時:

“觀其臺,正一土丘,初無所見。過濠之浮橋入。臺心內(nèi)甃以磚,似穿廊,皆內(nèi)向。土培其外,而覆其項。故遠視之,無所見也。每數(shù)步留炮眼,設鐵炮。此炮臺之外下層也……使者逐處諦觀,而揣其用意之所在……卬非勒司周設炮臺八以環(huán)衛(wèi)之,大小不等。司炮官姓盧搜爾,稱中國沿海若有此炮臺,洋人不致甚煩擾之矣”[5](p.349)。

志剛對西方炮臺還有理論記述:

“緣攻用炮船,而守用炮臺。故臺有石、有土、有鐵,而皆不如炮坑之易守難攻也。其制于應守之口岸,擇高敞之地,掘坑數(shù)處??觾?nèi)設懸炮之架,架炮其上??友卦O活軸,炮架系繩而挽于軸??友貙硜硖幵O遠鏡,凡敵船闖口,而影照入鏡。而坑內(nèi)又有對鏡之鏡,鏡中見影,即曳繩升炮于坑口,即由鏡中照敵船而發(fā)。隨放繩落炮,敵船中炮,不知從何而來,惟見地上起煙,雖欲還擊而無所指。所謂善守者敵不知所攻,此類是也”[5](p.291)。

當時國內(nèi)的舊式炮臺多臨河海而建,且皆為露天式明炮臺,防護性較差。志剛在日記中記述的所謂“炮坑”關于“炮坑”理論,張德彝后來也曾有記錄:“記:外國炮臺,筑法精益求精,使人攻之不易。邇聞一種難攻易守之炮坑,系在應守之處,擇高地掘坑,沿坑架炮,設有活軸關鍵,以便左右旋轉(zhuǎn),上下挪移。向口設一遠鏡,敵船闖口,則影入鏡,而坑內(nèi)又有對鏡之鏡,影射入坑,則移炮對準敵船,即曳關鍵而擊之,是敵船中炮,不知何所由來也。若彼施放開花,則坐受其困,無法御之,想西人不日必有妙法也。今彝思得一法:于此坑二三里外,另掘大洞,支以石鐵,中通隧道,茍有開花落入,人可急赴他洞,以免轟傷。蓋開花落地不即碎,須滾轉(zhuǎn)數(shù)分時始崩裂也?!币姟峨S使英俄記》,第703頁。,是指當時西方盛行的隱蔽式掩體性炮臺,此式炮臺不僅強化了對炮兵的防護,而且可以有效保護大炮不受轟擊??梢钥闯?,相較于之前斌、張等人的走馬觀花,志剛對西方炮臺的觀察理性了許多,并盡力從中尋求可取之處。他描述到炮臺的大小與構造、火炮的數(shù)量與重量、火炮運轉(zhuǎn)的靈便程度,以及炮臺與岸防船只的呼應等,而這些都是當時中國舊式炮臺的不足之處。

此后,陸續(xù)到西方的中國官員,大多都有對炮臺的記述。劉錫鴻是洋務運動時期著名的反洋務論者,是晚清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思想守舊,反對把“夷狄之道”“施諸中國”。劉錫鴻于光緒二年(1876年)往歐洲,先充駐英副使,后改任中國首任駐德公使,有《英軺私記》記錄在歐期間的見聞感受。其駐歐期間也參觀過一些炮臺:

“喀墩在倫敦東南一百三十里,密德位江環(huán)流于此,有炮臺焉。初九日往觀之。臺筑以土,因山為高,炮皆露置不屋。外濠深二丈三尺。穴山以藏兵,支穴以鐵板巨柱。山地平不可穴,然為內(nèi)濠伏焉。濠深僅二尺,慮難蔽身,又以樹枝編簍實土,排數(shù)層于濠邊,夾以木,使濠內(nèi)兵丁,得所障衛(wèi),不致受炮?!盵6](p.185)

他未關注西方炮臺的先進之處,反而認為:“此則中國之法,而外洋襲之者也”,不肯正視西方的先進之處印證了其思想之頑固。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劉錫鴻的旅西日記中,保存了他與洋人因炮臺進行思想交鋒的記錄,這些交鋒使這個保守者著實開了一些眼界,對其頑固的保守思想有些許觸動。在與洋員馬格里討論炮臺時,馬格里對他說:“江南諸路,新筑炮臺,不堪御外寇。置炮屋下,其煙難散,瞇守卒目。臺高而薄,不實沙于腹以藏炮子,又易為敵炮所摧。中國籌餉匪易,以此耗散,豈不可惜[6](P.65)”。劉錫鴻聞此言后沉默許久。他又曾與洋員博郎交談,“博曰:‘中國海面如此寬長,理宜有以守之。余曰:‘不守海而守岸,何如?博曰:‘炮臺守口岸,固不可少。但口岸多,不勝提防,一處有失,則全局擾亂。且人之相攻者,即被岸兵擊退,猶可全軍以歸,無損分毫,以中國無輪船追之故也。相攻不勝亦無損,則人無所恇懼而樂于嘗試。中國寇患,何自而消?以中國之大,不能制人,反安坐以聽人之制乎?余曰:‘??谟幸晌辗??博曰:‘無之。北洋、南洋,一望浩淼,隨處可進敵軍,安能握截?余曰:‘甚是,則雖有輪船,其可濟?博曰:‘備船非欲以握守也。平時與各國交馳,海外往來販運(博之意謂,不籌販運,則第見洋人載銀以出,不見華人載銀以入,不數(shù)十年中國必盡困匱)。有兵釁,則麋集而戰(zhàn)。戰(zhàn)勝,則逐擊而殲人之師。不勝,則退守口岸,以炮臺護之,人亦莫奈其何。北路如盛京、大沽、煙臺,南路如上海、寧波、溫臺、廈門、瓊州,皆有島嶼港汊,可以泊舟,與炮臺交相為助。敵人慮我復出截其運煤接濟之路,即亦不敢深入,是內(nèi)地可保無恙矣。況輪船之多,既與各國等,則構兵莫卜誰勝,人必潛消窺伺之心,固可不戰(zhàn)以相安也?!盵6](p.195)

此時,劉錫鴻方知海防需炮臺與艦船交相為助,方知先進炮臺、艦船對近代海防的重要性。劉錫鴻反對向西方學習,抱持著“用夏變夷”的心態(tài)出使西方,但在歐洲有過一番經(jīng)歷、思想有過一番激蕩之后,終于承認原有的觀點“未可偏執(zhí)”?;貒?,劉錫鴻曾專門制作了一個長一尺三寸,高三寸的炮臺模型,建議工部、總理衙門仿造推廣,并在附單中詳細介紹了德國各種炮臺的建筑技術和數(shù)據(jù)資料,這對光緒年間中國炮臺的改進多少有些積極意義[7](p.403)。

郭嵩燾是晚清士大夫階層中最早主張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人物之一,可謂洋務同輩中見識、才干皆高人一等的早熟者。云南“馬嘉理案”發(fā)生后,英國借此要挾中國,要求中國派遣大員親往英國道歉,清政府最終指派郭嵩燾于光緒二年(1876年)率團赴英“通好謝罪”,并設立駐外使館。郭嵩燾由此成為中國首任駐英公使,后兼首任駐法公使。出任公使期間,他對西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均進行了詳盡的考察,對炮臺也予以了許多關注,其旅西日記中便有參觀馬爾他炮臺、奇巴答臘(直布羅陀)炮臺、甲敦炮臺及三希(圣西爾)炮臺等的記錄[8]。

自同治五年(1866年)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張德彝作為外交官員先后八次出洋游歷、駐節(jié)西方,且著述頗豐,留下了八部以“述奇”為名的日記體見聞錄,共70余卷,兩百余萬字。隨著年齡、閱歷等方面的增長,屢次赴歐的張德彝對西方的認識日益深入,對炮臺的觀察也更加細致,其日記中曾記錄英國土木工程專家談論炮臺修筑技術的細節(jié):“有英測地官莫紫達來拜。其人專司測地、建筑炮臺橋梁以及挑挖溝渠等事。談及炮臺形式,據(jù)云,因山筑臺,固堅而不易摧,自山麓斜上至山頂,路皆筑平,則升降可以馳騁,炮皆敞列而不覆以屋,則煙不自蔽;炮兵棲止之屋皆鐵板作頂,垛墻厚盈丈,則守者無危,不至有鉛丸洞壁之患;穴山洞以儲火藥,則不至為敵炮所燃;兵房建于山凹,以山為障,則安憩得所,呼應亦靈。此亦不過大略耳。蓋因山筑臺,又須測量地勢之寬狹高低;有必須如是者,有隨勢更改者,不可執(zhí)一而定也。”[9](p.485)

作為晚清中國杰出的技術專家,徐建寅的考察記錄顯然更為深入和專業(yè)。光緒五年(1879年),徐氏在奉命赴歐訂購艦船的途中考察了新加坡炮臺,詳細記錄了炮臺的各種參數(shù)及修筑技術:“新加坡之英國炮臺,俱用六十八磅彈之生鐵前膛光炮,共十余尊。另有一百四十磅之田雞炮四尊。其炮臺之制,即以山坡為外斜坡,在半山挖溝為濠,濠內(nèi)就山為土墻,內(nèi)再挖低為子墻,以置炮……炮臺內(nèi)住兵一百五十名,內(nèi)有攜眷者十五人”,并注意到炮臺防雨防滲的技術手段:“上面涂以柏油,以防雨水滲漏”[10](p.655)。在德期間,徐氏更是頻繁參訪各處炮臺,光緒六年(1880年)五月十二日,接連觀訪了福里得里炮臺、白隆布格炮臺、士叼取炮臺等新舊炮臺。徐氏注意到德國炮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因獨用鐵路條,則有濕氣,易生銹,故必用磚石作穹頂,方可經(jīng)久。磚石之穹頂,恐戰(zhàn)時被敵彈震坍,故下仍架密排鐵條。則穹頂雖坍,有此鐵條承托,不致壓下。此鐵條每越二、三年,必取下重加油飾,方不生銹。”與中國傳統(tǒng)炮臺的磚石結構相比,毫無疑問,西方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炮臺更為牢固;并且“壘上炮基之后,有鐵路,為移炮之用”[10](pp.708-709)。

出洋官員對西方炮臺的考察,時至19世紀八九十年代仍未停止。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使歐洲的薛福成對西方炮臺建設的考察與思考較以往也比較細致,并與當時國內(nèi)關于炮臺修筑的大討論形成呼應。在參觀了多處炮臺之后,他對炮臺的不同修筑方式有所論斷:“出洋以來,所見各口炮臺,不下十余處。邇來營構日精,往往不惜工費,甚至有以鐵造臺者。然嘗考其源流,權其利害,則臺式究竟明不如暗,高聳不如低平,鐵石不如三合土?!辈⒃谌沼浿惺珍浟水敃r主持洋務的丁日昌、李鴻章、張之洞等高層官員關于修筑炮臺的見解:

“按丁雨生中丞疏云:炮臺宜建于地險水曲、敵船必旋轉(zhuǎn)如‘之字而后能駛行之前方,能使彼多受數(shù)炮,又可從前面后面為通行之打。若臺設于水路徑直之地,則敵船瞬息即過,豈能炮炮中其要害?北洋惟大沽口水道最曲,大江自鎮(zhèn)江以下惟□山前水勢回環(huán),均可建筑炮臺。焦山四面受敵,似不如也。造臺之法,極內(nèi)一層需用灰墻,外墻用三合土,厚在二丈以外。高低則視地勢之低昂,與水路之中線。護墻必須成交角,而不可稱為正角;斜至五分之一,敵炮若來,自可斜拂而過。其炮位及火藥倉上,必設太平蓋,以御自上而下之炮子;下必設高隔堆,以御橫掃之炮子。其最下層之地隧,加筑堅固,四面俱通。溝外之小炮臺、大沙堆,亦必迤邐照應;敵用陸兵闖入,尚可側(cè)轟橫截。然使專用炮臺,而無木樁、水雷、浮壩等物阻于前,則炮臺亦斷不能得力也”;“合肥李傅相疏云:水師以船為用,以炮臺為體。有兵船而無炮臺庇護,則兵船之子藥煤水一罄,必為敵所奪;有池塢廠棧而無前后炮臺,亦必為敵所奪。??谥_須格外堅厚,上置八寸至十二寸口徑新式長筒巨炮,下藏子藥小庫,內(nèi)包陸兵,外筑斜坡”;“張薌濤制軍疏云:西式之臺不一,或尖或圓,或蓋或露,或作聯(lián)堡子堡。或陸路當沖作大炮壘,可以啟閉往來;或水路當沖作浮炮臺,可以迎頭擊敵。此兩式最得力而費太重,驟難仿造。至西人之論炮臺甚備,其緊要者約有數(shù)端:一、山坳嶺曲,隱蔽擊敵,不宜孤露。一、臺外須作坦坡,不宜壁立。一、扼要處須有數(shù)臺犄角,不宜聚炮于一臺。一、連臺多作犬牙形,以便兩臺炮力相接夾擊。一、臺后不宜背山,以免敵彈反擊。一、臺上不宜多人,以免多傷將士。一、臺上炮堂不宜寬,以防炸彈墮落。一、臺后宜有回擊小炮,以防敵襲。一、臺旁登岸處,宜作濠堤,伏連響快槍快炮,以防敵人舢板登岸。一、臺成后,以炮轟試,壞則更造?!辈⑺€記錄了當時剛誕生不久的地阱式炮臺。“近年,英廠新出地阱炮一種,坎地為臺,藏炮于中,上施鐵蓋,適與地平,人伏地中。其炮以水機升降,見敵船至,則升炮擊之。既可乘敵于不及覺,又使敵有防不勝防之慮;而筑臺工費可省倍蓰,是亦出奇制勝之一術也”[11](p.198)。

從以上引文可以看出,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不斷考察研究,不僅專業(yè)人士,連許多處于洋務運動領導層面的大員對西方炮臺各方面的認識也已顯得相當深入。

洋務運動中后期,中國海防的重心已逐漸從對船、炮質(zhì)量的關注轉(zhuǎn)移到了近代海軍的建設上,但對炮臺建設的重視仍然沒有停止。盡管國內(nèi)各地的炮臺仍存在很多缺陷,但總體上終究都有了顯著改進,這種改進主要體現(xiàn)在炮位選擇、炮臺布置、修筑材料、火炮配置、兵力部署等各個方面。在這一改進過程中,包括出洋官員在內(nèi)的國人對西方先進炮臺前仆后繼地了解、考察與研究功不可沒。

洋務運動是一代憂國之士希冀在不觸動傳統(tǒng)體制的前提下,通過模仿西方器物,以求實現(xiàn)自強與求富目的的一場運動。洋務派認為洋務的根本即是“海防”[日]小野川秀美:《晚清政治思想研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yè)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19頁。,洋務自強運動正是圍繞這一初衷推行的。在朝野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設置新式西洋炮臺等一系列活動漸次展開。同一時期,出洋官員前赴后繼考察炮臺等西方軍器,與國內(nèi)的洋務運動形成呼應與配合。遺憾的是,經(jīng)過無數(shù)國人不斷努力,才得到改進的中國炮臺,卻并未在日后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早在洋務運動仍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有先見的人們便已有論斷,僅靠購買、學習一些西方軍事技術并不能使中國自立?!罢撝袊洳荒軆?nèi)修,東西兩洋皆敵國也。中國地利盡豐,人力盡足,要須從國政上實力考求,而后地利人才乃能為我用,以收其利益。購買西洋幾尊大炮、幾枝小槍,修造幾處炮臺,請問有何益處?近年稍知講求交接矣,而于百姓身上仍是一切不管,西洋以此知其不能自立?!?[8](p.362) 薛福成也指出,內(nèi)政、民生、財政、人才等因素更重要,“居今之世而圖國是,雖伊呂復出,管葛復生,謂可勿致意于槍之靈、炮之猛、艦之精、臺之堅,吾不信也。若夫修內(nèi)政,厚民生,睿財源,勵人才,則又籌此數(shù)者之本原也”[11](p.238)。也就是說,在原有的國家體制上零敲碎打,僅僅依靠模仿西方槍炮艦臺,并不能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并不能改變民族受欺凌的局面。只有對國家進行全面深化的大變革,才能因應時代的大變局。

[參 考 文 獻]

[1]施渡橋.中國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失敗的軍事原因,晚清軍事變革研究[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

[2]張俠,等清末海軍史料[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

[3]斌椿﹒乘槎筆記·詩二種[M].長沙:岳麓書社,1985﹒

[4]張德彝.航海述奇·歐美環(huán)游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5﹒

[5]志剛.初使泰西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5﹒

[6]劉錫鴻.英軺私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6﹒

[7]王宏斌.晚清海防思想與制度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8]郭嵩燾.倫敦與巴黎日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4﹒

[9]張德彝.隨使英俄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6﹒

[10]徐建寅.歐游雜錄[M].長沙:岳麓書社,1985﹒

[11]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作者系中國海洋大學講師,南開大學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張曉校]

猜你喜歡
炮臺洋務運動
威海衛(wèi)晚清海防炮臺遺址
大眾考古(2024年5期)2024-01-01 00:00:00
故宮藏三冊清代廣州炮臺圖識讀及其他
廣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18
廣州大黃滘炮臺考論
廣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4:40
淺析洋務運動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響
贏未來(2018年30期)2018-06-21 10:31:18
“大歷史觀”與歷史思維培養(yǎng)——以《洋務運動》為例
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
月讀(2017年12期)2017-12-15 22:15:12
南炮臺女民兵:無悔青春獻海防
海峽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 08:39:39
關于洋務運動中洋務企業(yè)性質(zhì)的探究
中學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8:12
炮臺,戰(zhàn)爭與和平
閩南風(2016年2期)2016-06-14 12:23:02
虎門長洲要塞佚名炮臺考
廣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56
宜兰市| 沅江市| 比如县| 岳普湖县| 和硕县| 博罗县| 邯郸县| 定结县| 海淀区| 临清市| 陇南市| 建宁县| 临高县| 温宿县| 吉木萨尔县| 平湖市| 抚松县| 宝坻区| 邯郸县| 黔东| 华池县| 白水县| 黄陵县| 福泉市| 成武县| 将乐县| 元阳县| 菏泽市| 灵寿县| 西宁市| 周口市| 黔西| 永嘉县| 仁寿县| 高尔夫| 获嘉县| 新乡县| 陆丰市| 颍上县| 靖安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