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克鏈
中圖分類號:G6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5-020-02
時下高中新課改如火如荼進行,其中校本課程更是一大亮點,如何將現(xiàn)有德育活動課程化成為一個新話題。筆者所在學校以“敢擔當、有智慧、能做事”作為學生培養(yǎng)目標,其中“敢擔當”成為最有特色的思想品質?!案覔敗?,即學會負責,具有團隊領導能力,具有使命感與正義感,具有家國情懷。
為此,筆者全新建構了以“擔當”為主線的模塊課程群,設定:喚醒擔當、實踐擔當、內化擔當等三個層次與發(fā)展過程,而每一個層次都在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及專題教育中得以實現(xiàn)。
一、“擔當德育”模塊課程群內容
二、“擔當德育”模塊課程實施
(一)指向“喚醒”的“擔當”德育課程實施
指向“喚醒”的“擔當”德育課程主要設定在高一年級,根據國家課程、校本課程、擔當德育專題教育內容的不同,這類課程具體實施也是有細微不同的。但總體上,“喚醒擔當”的實施途徑可概括為:創(chuàng)設同感同知氛圍——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追問學生價值取向。根據我校校情,筆者歸納出“喚醒”擔當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1、“喚醒”方式一:人文感召——品讀國學文籍,對話古今擔當
這一種方式主要是學生在品讀《論語選讀》《魯迅今讀》等國學文籍時,在人文的魅力感召下,挖掘古今擔當,對現(xiàn)實生活提供價值取向。
2、“喚醒”方式二:校情感化——參與新生融合,探尋校史擔當
這種方式主要是指學生剛進入高中,對校園充滿好奇,在軍訓、國旗下講話、校史館參觀、學生干部技能培訓等校本課程學習下,逐漸融合到新校園,并探尋瑞中校史中的擔當典故。
3、“喚醒”方式三:社團感知——體驗社團文化,展現(xiàn)青春擔當
這種方式主要是學生在高一階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提升自身素質與技能,在與同伴不斷相互學習與交流中,展現(xiàn)獨特的青春擔當魅力。
(二)指向“實踐”的“擔當”德育課程實施
指向“實踐”的“擔當”德育課程主要設定在高二年級,實施途徑可概括為:理論學習,明確擔當價值所在——能力儲備,明確擔當要素所在——模擬實踐,體會擔當困難所在——社會實踐,領悟擔當意義所在。
1、“實踐”方式一:融合課堂內外知識,踐言擔當
這種方式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法律常識》《環(huán)境保護》等國家課程時,理論聯(lián)系實踐,用自己的言語表達擔當的決心與計劃。
2、“實踐”方式二:探究鄉(xiāng)土社情文化,踐歷擔當
這種方式主要是讓學生在《民國史料研讀》《走近家鄉(xiāng)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調查與問題探究》《對話瑞安先賢》等校本課程學習中,探究本土擔當文化,在實踐中經歷擔當。
3、“實踐”方式三:承擔社會公益活動,踐行擔當
這種方式主要是指學生在《校園服務之志愿者活動》《校園服務之值周班活動》等校本課程以及在“團學志愿·奉獻擔當”專題教育中,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在公益行動中激發(fā)學生甘擔任務,體驗擔當。
(三)指向“內化”的“擔當”德育課程實施
指向“內化”的“擔當”德育課程主要設定在高三年級,本模塊的實施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善于用“擔當”提升自己的思想,敢于將“擔當”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實施途徑沒有呆板的模式,但大致上可以分為“學習——反思——參與——反思——內化”等五個環(huán)節(jié)。
1、“內化”方式一:探究時政史料,思辨社會擔當
這種方式主要是指學生在《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心靈的對話——認識西方哲學家》等課程學習中,探究時事政治和歷史人物,用自己的思辨能力探究擔當。
2、“內化”方式二: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思慮人生擔當
這種方式主要是指學生通過《我的未來我做主——高中生涯規(guī)劃》《律師啟蒙班》等課程學習,結合“紅色信仰·人生擔當”專題教育,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下,以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思考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
3、“內化”方式三:成就星級模范,思省卓越擔當
這種方式是指學生通過《星級團員評比》等課程,在“星級模范·卓越擔當”專題教育中,樹立星級模范意識,以優(yōu)秀同學作為榜樣,時刻反省自己,醒悟擔當,將擔當真正作為自己內心的追求。
三、“擔當德育”模塊課程評價
(一)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發(fā)展的作用
“擔當德育”課程注重學生活動參與,并在活動中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對學生日常德育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的發(fā)展性評價,由此激勵學生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與擔當精神,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
(二)注重學生能力、情感成長收獲的體驗
從心理學方面看,應由知(道德認知)、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為)四要素組成,四者不可缺一。同時,這種評價要注重學生能力、情感成長收獲的體驗,我們基于課程具體目標:知識、技能、情感而設計了獨特的課程評價體系,其中,既有定性的評價,也有定量的考核。
(三)“綜合素質報告單”的閃亮登場
以報告單的形式,著重展現(xiàn)學生三年的“擔當”教育歷程,極少涉及成績,更多注重過程,在畢業(yè)典禮上以禮物贈送的形式與畢業(yè)證書一起發(fā)給學生,為高中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在以上的德育課程建構下,我們通過搭建平臺,細化活動,優(yōu)化方式,由點到線到面到體,創(chuàng)造性地做到了德育活動的序列化、課程化。“一石激起千層浪”,獨特的德育培養(yǎng)模式引發(fā)了對深化課改的思考,“牽一發(fā)動全身”,帶動學生、教師、學校共生共榮,促進了學生的深入發(fā)展、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學校的特色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