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穎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像小鳥一樣活潑可愛的一年級小學生興致勃勃、歡天喜地地來到音樂課堂,他們認認真真、興趣盎然地歌唱著,卻仍然存在以下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象:對于喜歡的歌曲大聲喊唱,歌曲歌詞吐字不清晰,音準概念模糊旋律欠準確,隨課件演唱時把握不好速度。面對這些現(xiàn)象,我們的教師兩難了:強制孩子低聲歌唱有壓制學習興趣的弊端;反反復復讀歌詞又像在上語文課;過多地強調音準、節(jié)奏等樂理知識孩子又一知半解,越解釋越糊涂。其實這些是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正?!盃顩r”。之所以說正常,是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身心、智力都尚在生長發(fā)育階段,其感官功能、協(xié)調性都不完善,無法像成年人一樣對自己的肢體、語言、器官、行為有更好的掌控。
那么,如何面對這樣的“狀況”課堂呢?在幾年的一年級入學教學實踐中,筆者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操作性、實用性強的系列教學方法和模式,分別針對一年級新生在入學的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行為、心理特征和學習能力開展音樂課堂教學,在此愿與同行分享共勉。
一、入學初期——敏感時期
我個人把一年級新生入學初期的普遍特征定位為新鮮、好奇、緊張、急于表現(xiàn)自我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迫切地需要在新的、陌生的環(huán)境和人群中找到讓他們感到舒適、自然的自信,但這是很難的:聽講要認真、坐姿要端正、作業(yè)要認真完成、連一節(jié)課40分鐘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一個考驗,就連他們最喜歡的音樂課,唱歌課也給他們出難題:識字量小,不會讀歌詞。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一首歌曲,孩子們很快能掌握好它的旋律,可是歌曲唱起來卻是含含糊糊,不清不楚,不僅聽的人聽不懂,演唱者也不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意思,嚴重影響了孩子對歌曲含義的理解和表達。
針對這一現(xiàn)象和兒童歌曲短小、朗朗上口的節(jié)奏特點,在入學的前幾周(1~5周左右)的歌曲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了這樣的
方法:
由于低年級的歌曲簡短、意思明了,歌詞節(jié)奏與語言節(jié)奏有相似之處,因此,在初次學習歌詞的時候采取了看圖創(chuàng)編歌詞的方法。例如,在學習歌曲《跳繩》時,首先我出示了一張小朋友跳繩的畫面,讓學生觀察小繩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回答:“繩子很長、很細、很輕”,于是我創(chuàng)編了第一句歌詞“小繩細、小繩長”。接著又出示了兩頭系著鈴鐺的小繩,讓學生特別認真觀察鈴鐺的位置,
并創(chuàng)編了“小繩兩頭拴鈴鐺”。最后,讓學生上來跳繩,邊跳邊觀察小繩發(fā)出的聲音,學生興趣很濃,都說小繩發(fā)出了叮叮當當?shù)穆曇?,于是我?chuàng)編了最后兩句“走起路來叮當響,跳起舞來響叮當”。一邊創(chuàng)編童謠,學生一邊跟老師學著讀,很快就學會了,老師學生都覺得很輕松愉快。
二、入學中期——循序漸進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磨合,孩子們已經(jīng)逐步適應了學校生活的要求和常規(guī),變得更像一個“小學生”了,從以前的一節(jié)課需要花一半的時間來組織協(xié)調課堂,隨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意外發(fā)生到能夠一節(jié)課跟著老師一步步走,懂得課堂內(nèi)外的分別。
孩子們的確一天天在進步,由此對于音樂課堂的教學要求也進一步地提高了,從剛開始的學會一首歌,能唱就行發(fā)展到了唱好、唱出情感的要求。孩子們的歌唱是盡情的,他們對于喜歡的歌曲的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是——大聲歌唱。這是孩子們積極性的最好表現(xiàn)之一,但是由此引發(fā)了音樂教學中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歌唱的音準。演唱一首歌曲如果失去了音準,那是教學的失敗。為此摸索了這樣的做法:
低年級的孩子在學唱歌曲的時候大多是采用跟唱法,即在聽歌曲范唱一兩遍后就不由自主地跟著音樂咿咿呀呀地唱起來,
只要唱得高興開心,他們可不在乎節(jié)奏音準是不是正確,所以有時候,課堂里聽起來就像菜市場一樣熱鬧。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時,教師不能一味地強制學生“安靜”“閉嘴”“認真聽”,因為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會導致學生對歌曲失去學習的興趣,影響孩子演唱表演的信心。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和孩子們形成了“用不同的地方唱歌”的小默契。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按照聽覺、視覺的要求讓孩子“眼睛唱歌”“用耳朵唱”“用心唱歌”“只動嘴不出聲的唱”。其實“眼睛唱歌”就是認真看譜、“用耳朵唱”就是聽伴奏,“用心唱歌”就是默唱、和伴奏。這樣類似于老師和孩子們之間像朋友間的小秘密一樣的小動作可幫了我不少,課堂上,老師的“說”的要求少了,孩子們主動地“看”“聽”“表現(xiàn)”的機會更多了。
三、入學后期——穩(wěn)定成熟
進入這樣一個時期,學期過了一半,學生已經(jīng)完全接受了學校教育的模式和要求,并且找到了自己在學校集體中相應的位置,
和老師也在磨合中形成一定的默契,理想的課堂逐步呈現(xiàn):師
生在平等、和諧中互動交流。
小學教育階段是少年兒童生理、心理迅速發(fā)展的時期,教育的可塑性很大,如何培養(yǎng)他們具有鑒賞音樂的能力,提高他們的音樂表現(xiàn)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歌唱習慣,調動一切積極、有利的因素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動聽、動情地歌唱,使歌者、聽者都能夠享受美的體驗。這是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根本的任務。
參考文獻:
侯媛媛.歌唱教學要有針對性.音樂天地,2011.
?誗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