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義
葫蘆絲因其攜帶方便、外形美觀可愛、音色優(yōu)美,備受學生歡迎。它展示了傣族這個少數(shù)民族的特有音調(diào),如《歡樂的潑水節(jié)》。如今,一經(jīng)推廣,許多簡單曲調(diào)的流行音樂,一經(jīng)葫蘆絲吹奏,也能聽到別有傣族風情的流行音樂,如葫蘆絲演奏《康定情歌》,就能將我們帶進傣族風情的康定,別有風味!以下談?wù)劚救私虒W葫蘆絲的幾點體會,為便于理解,本文葫蘆絲指法均按筒音作■的指法。
一、扎實搞好基本指法
因本校學生沒接觸過專門的音樂教學訓(xùn)練,特別是節(jié)奏學生不能準確把握。對于指法,我沒有作特別硬性的要求,只要學生能明白“■、1、2、3、5、6”這七個基本指法,以及氣息與手指的配合即可。
1.從“1、2、3”三個音開始學起
這三個音符容易學,且對氣息要求不是很高,故而學生學起來容易掌握。在教學中,注意該摁的氣孔一定要讓學生摁緊,不能有縫隙,以免漏氣。初學者最容易出現(xiàn)氣孔摁不緊而導(dǎo)致音不準確的毛病,一定要對學生嚴格要求。
2.第二階段,學習“■”
這兩個音主要是對氣息有較高要求。與“1、2、3”的氣息相比,氣息要細且氣息要急。剛開始,學生對于這兩個音不能很好地把握,主要是氣息從平穩(wěn)到細、急的過渡不自然。當然,這是需要學生有耐心和毅力才能完成的。
3.第三階段,低音“■”
這兩個音對氣息沒有特別要求;與“1、2、3”這三個音相比,氣息要更平穩(wěn)低沉,特別是“■”氣息一定要沉下去,否則就會音不夠準確。
其次是指法不要與“5、6”的指法搞混淆了,特別是在一段音樂中如果“■、5、6”這四個音符都有的時候,學生對指法和氣息轉(zhuǎn)換是很難把握好的:要么是氣息不能及時轉(zhuǎn)換,要么是指法不能隨心所欲、運用自如地變換。
對于基本指法“■、1、2、3、5、6”的練習,我對于節(jié)奏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學生能將指法按音符吹奏出來即可,節(jié)奏稍有偏差也不作過嚴要求。
二、吹奏“我的音樂”
1.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基本指法學會之后,開始對樂譜進行吹奏。我首先選擇的是《太陽出來喜洋洋》,選其作為練習曲原因有二:一是曲譜、節(jié)奏簡單,速度較慢;二是這首曲子是表現(xiàn)我們重慶地域特色的民歌,學生有熟悉感、親切感,很容易把握。
吹奏之前,我讓學生聆聽歌詞演唱版的音樂,讓學生對音樂及歌詞意義有個大概了解。這樣做有助于讓學生較快地理解音樂,學生自己在練習中、在吹給老師聽的檢測過程中,表現(xiàn)了藝術(shù),也鍛煉了學生的膽量。
2.按“循序漸進、逐漸加深難度”的方法,在學生基本熟悉掌握指法之后,增加演奏曲目數(shù)量及難度。《蒼海一聲笑》《康定情歌》《大長今》等,這些耳熟能詳且難度不是很大的曲目,都在我自選的葫蘆絲教材上,選好這些曲目之后,并按《太陽出來喜洋洋》的教學模式進行訓(xùn)練、檢測。
3.拓展“■”:葫蘆絲因其音域窄的特點,不能表現(xiàn)音域?qū)挻蟮淖髌?,為拓寬其演奏范圍,有必要引入低音“■”的指法。其指法和低音“■”完全相同,只是氣息更加平和、更加輕柔。在學生吹奏之前,老師一定要給學生示范,且要將“■”和“■”同時吹奏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指法相同,氣息不同”的音響效果和氣息吹奏要領(lǐng)。這個音的指法主要是通過一些樂曲的練習來學習。在吹奏中,一定要注意其他音到“■”的指法和氣息轉(zhuǎn)換,通過反復(fù)練習、細心體會,掌握其技術(shù)要領(lǐng)。
學習葫蘆絲,作為學生個人,可以提升其性情、陶冶情操;可以豐富學生音樂課堂。我們音樂教師必須根據(jù)本校實際情況因校制宜地引入、促進學校藝術(shù)教育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方桑保.關(guān)于葫蘆絲教學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9(19).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