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倩
(蘇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215021)
在東西方文化中,禮貌是人們一定要遵循和維護的行為準則。禮貌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存在于英漢語言當中,但是由于英漢文化的不同,禮貌被賦予了不同的內涵,而且在兩種不同文化中人們遵守的禮貌原也是不同的。本文從英漢禮貌的概念、語用原則、語用形式入手,通過對比研究其種種差異,以期減少中西方人們交流時的一些失誤。
英語中“禮貌”含義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是經(jīng)歷了不斷的演變。英語中的“禮貌”(politeness)一詞是和“宮廷”(court)、“城市”(city)聯(lián)系在一起的。首先,從詞源上來講,“polit”是“politeness”的詞根,這個詞根是根據(jù)希臘語中的詞根“polis”和“politeia”派生而來的,而這兩個希臘語的詞根的意思就是城市或者城市管理(city or government of city)。其次,在英語中courtesy,urbanity和civility這些詞都是politeness的同義詞,而這些詞原本都是用來表達宮廷中和城市中人們良好的言談舉止。
“禮貌”含義在漢語中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最早是源于古代的禮制。眾所周知,禮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同時禮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岸Y”明確了社會成員之間的級別差異,因此人們都會按照自己的社會地位來講話來行事。“禮”就是當時維護社會級別差異的行為準則,人們只要遵守“禮”,就不會打亂規(guī)定的社會秩序。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演化,古代的“禮”逐漸接近現(xiàn)代意義的“禮貌”概念含義。因此,現(xiàn)代漢語“禮貌”含義的悠久歷史決定了它與英語中“禮貌”含義在內涵上是根本不一樣的。
在東西方文化中禮貌用語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的。利奇(Leech)、拉考夫(Lskoff)等西方學者和中國學者顧曰國也都曾做了許多研究工作,并提出了關于禮貌用語的許多原則,其中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在東西方文化中都會遵守謙虛原則。然而兩種文化對于謙虛的標準是不盡相同的。在中國,通常是以貶低自己為前提來表示禮貌的,而且人們普遍認為謙虛就是要貶低自己。往往這種自貶所到達的程度已經(jīng)是在否定別人對其的稱贊。但是在西方文化中,人們所遵循的謙虛準則就是縮小對自己的夸獎。這種縮小決不想中國人的自貶一樣,因為貶低自我在西方文化中不僅不被認為是禮貌,而且還被認為是一種虛偽的表現(xiàn)。
在東西文化中都認為禮貌的原則之一就是要對人熱情,但是中國人比西方人更重視這一點。而且兩種文化在表達熱情時所選擇的話題往往是大相徑庭的。中國人通常以拉近交際雙方的心理距離來實現(xiàn)熱情,因此這種熱情原則往往表現(xiàn)為關心別人的私事,例如年齡、職業(yè)、婚姻、收入。在漢文化中,長輩通過詢問晚輩這些問題來表示對其的關心和熱情,從而拉近與對方的心理距離。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這種中國式的熱情原是不被對方所接受的,是被認為侵害了對方的隱私。因此,在英文化中的熱情往往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以內。例如當對方請求你幫忙時,你才能給予比方幫助,此時所表現(xiàn)出的熱情和主動才是適當?shù)?。否則,你的幫忙不僅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而且會被認為是一種侵害了對方自主權的不禮貌行為。
在東西方文化中都很重視尊敬原則。在西方文化中尊敬別人往往表現(xiàn)在尊重對方的個性自由,要給對方充分的選擇權,要對對方的自由、權利、獨立表示尊重。在中國文化中尊敬的表象形式確是截然相反的。中國人由于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認為不可以把個人擺在突出的地位。尊敬一個人就是要對這個人的社會地位表示認同。所以在中國文化中有一個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即以姓加職位來稱呼對方,例如“某局長”、“某院長”等。此外,表示尊敬還體現(xiàn)在抬升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往往會在所指的對象前加上“貴”、“大”之類的抬升詞,如“貴客”、“大作”等。
在東西方文化中友好原則都被解釋為讓人感到自在舒服。但是其表象形式有時候是截然相反的。例如,發(fā)出邀請,在中國文化中,如果只被邀請一次,會讓對方就得你不夠友好和有誠意,同樣,如果對方在接到一次邀請后就接受邀請也被認為是不恰當?shù)男袨椤H欢谖鞣轿幕?,如果不斷地向對方發(fā)出同樣的邀請則會被認為損害了對方的自由選擇權,會讓對方感到不自在,自然也就沒有遵循友好原則了。
雖然禮貌的實現(xiàn)形式有許多不同的種類,如一個笑容、一個眼神或一個手勢都能來實現(xiàn)禮貌。但是禮貌主要的實現(xiàn)形式還是要通過語言來實現(xiàn)。由于英語和漢語分別屬于兩種不同的語系,并且其禮貌含義的文化起源又是不想同的,因此作為禮貌的英漢兩種語言實現(xiàn)形式的標記——詞和句子勢必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異同。
語言是通過詞或詞組來實現(xiàn)的,有些詞語無論在英語還是在漢語中都是普遍的禮貌用語。如英語的形容詞“friendly”、“gentle”等和漢語的“敦厚的”、“和藹的”等。此外,實現(xiàn)禮貌形式通常還用代詞。比如在批評別人時,往往用“我們”來代替你們,如We don't dump trash on public.這句話,當用來教育孩子不要亂倒垃圾時,就不會產(chǎn)生一種被教訓的感覺。同樣,當拒絕他人的請求時,用任何人(anyone)要比用你(you)更能讓人接受和感到有禮貌。如I don't lend to money to anyone.和I don't lend money to you.在表示拒絕時前一句要比后一句更易于讓對方接受。
在表達禮貌時,有些詞語在英語中存在而在漢語中則不存在,反之亦然,這就是語言的規(guī)約性。如英語動詞有許多的變化形式,其中動詞的一般過去時或進行時也可以實現(xiàn)禮貌的表達,特別是英語中的虛擬語氣。而這些用法在漢語中確是沒有的。但是漢語中表示禮貌的尊稱“您”在英語中是沒有相對應的詞匯的。
文化的規(guī)約性是指一些詞匯具有文化特色。在漢文化中,為遵守“上下有義,長幼有序”的觀念,可以用姓加職位稱呼人,例如“王校長,李局長”等,而在英文化中,這樣的稱呼如“Teacher Zhou/Manager Gao”是不恰當?shù)?,只能稱作“Mrs./Mr./Miss Brown”,甚至可以直呼其名。同樣,在漢文化中,表示自謙常常會用“小”、“鄙”等禮貌詞,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則都用“尊”、“貴”、“大”等禮貌詞。而在英文化中通常被認為是畫蛇添足的。
禮貌語言的另一項重要實現(xiàn)形式就是句式。無論是在英語還是在漢語中,當要表達對對方意見的尊重時都會用到條件句。這是因為條件句的運用首先考慮到對方的態(tài)度,暗示“如果對方不答應的話,也是沒有關系的”,因此給了對方較大的拒絕空間,不讓對方感到減這個請求時強加于他的。如“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想問問你來自哪里的”。
禮貌用語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本文主要通過英漢禮貌用語的差異化的對比研究,分析英漢禮貌用語的異同,對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有一定的幫助,使交際雙方在相互尊重對方文化的基礎上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同時也為英漢禮貌的翻譯研究作一鋪墊。
[1]Lakoff R T.Talking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0.
[2]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郭衛(wèi),許之所.中西禮貌原則對比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6).
[4]駱衛(wèi)星.中西方社會禮貌原則之文化差異[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