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道題:魯迅先生寫過“我的院子里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這句話反映了魯迅先生的什么心情?
我有個朋友叫老羅,當年念到這兒就退學了,他說:“我他媽的怎么知道魯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委知道,還有個標準答案?!?/p>
我另一個朋友馮唐,找了一個黑店,賣教學參考書,黃皮兒的,那書不應該讓學生有,但他能花錢買著,書中寫著標準答案——“這句話代表了魯迅先生在敵占區(qū)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他就往卷子上一抄。
老師對全班同學說:“看,只有馮唐同學一個答對了?!?/p>
老羅和馮唐把背標準答案的時間省下來,都早早地干了自己喜歡的事,我屬于第三種,沒辦法脫離又沒勇氣反抗。課堂上安分守己一聲不出,但什么也聽不進去,低頭在紙上亂寫亂畫,考試時對魯迅先生瞎揣摩一氣,卷子打著紅叉發(fā)下來。
時間長了,被動消極,每天最后一個來學校,第一個走。那時候山西小縣城還一片僵凍,離開學校無處可去,沒有公交車,沒有店鋪,沒大排檔,沒書報亭。
父母希望我將來能考上大學的財務會計專業(yè),畢業(yè)分配進鐵路局。鄰居們都說這工作好,不用風吹雨淋,只要算盤打得快,胳膊上一副藍袖套,穩(wěn)穩(wěn)當當一輩子,還能坐火車不花錢。為了能這樣生活,父母不讓我看課外“閑書”。晚飯時可以看全國統(tǒng)一轉(zhuǎn)播的新聞節(jié)目,因為里面可能有考試內(nèi)容。在我看來,這還不如看《新華字典》有意思——起碼有些漢字長得挺好看。我吃飯端著工具書看,受到了表揚,我媽讓我妹向我學習。
我對這種生活沒什么情緒,因為給我自由,我也不知道要干什么。
高中時,我媽買了一臺紅燈牌收錄機讓我學英語,短波能收到中國臺灣地區(qū)的電臺,家里沒人的時候,我就守著聽“亞洲之聲”“中廣流行網(wǎng)”,有期節(jié)目,主持人沈琬說一個叫黃家駒的人當天意外去世了,播放了他的歌《關(guān)心永遠在》,說:“人生在世就要珍惜,因為我們不知道下一分下一秒會在哪里?!闭f的時候她哭了。
我當時不知道黃家駒是誰,她說得也沒什么出奇,尋常情理,但打動了我,那之前沒有成年人用這種方式對我說過話。
我第一次想到,原來一個職業(yè)可以是這樣。原來,這個職業(yè)這樣打動我。
半年后,我考上了鐵道學院財務會計專業(yè),干了人生里第一件主動的事,到湖南省電臺去找工作,領(lǐng)導把我打發(fā)走了,因為當主持人必須學過播音,由國家分配?;氐綄W校我用磁帶錄制了一期節(jié)目,名字叫《另一種聲音》,又去了電臺,一個叫尚能的主持人聽了五分鐘,說:“今天晚上在我節(jié)目里播。”他沒去征求領(lǐng)導同意,就這么做了。就這樣,我進入了傳播行業(yè),直到現(xiàn)在。
【素材運用】柴靜自小一直是一個聽話、被動的孩子,她被動地學習,在家長的期望下考上了鐵道學院的財務會計專業(yè),直到有一天她聽到沈琬主持的那期關(guān)于黃家駒的電臺節(jié)目,心被觸動時,她才變被動為主動,努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主持人。其實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可能藏有夢想,但只有你主動去追,勇敢去做,才能像柴靜一樣變不可能為可能。
【速用名言】
1.守其初心,始終不變。
——宋代文學家 蘇軾
2.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法國文學家 羅曼·羅蘭
【適用話題】主動與被動;堅持自我;超越自我;善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