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媛
多年的實踐證明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就是能否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再精彩再辛苦,如果學生不能主動參與學習,效果不會很好。故有不少教師提出“勤奮教師造就了懶學生”。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應是積極的信息加工創(chuàng)新者。教師不應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應轉(zhuǎn)變?yōu)榻虒W環(huán)境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正如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
一、通過各種途徑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為更好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分層次自主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1.語文教學要貼近實際,根據(jù)我校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指導不同層次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基礎知識。只有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水平,才能在小組分層次自主管理活動中活動自如,健康交流,學有所得。
2.學習應該是學生的自主行為。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動需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語文課內(nèi)多培養(yǎng)小助手,學生思想工作要跟上,多鼓勵,做好學生學習活動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活躍自主學習管理形式,為更好從事語文教學自主管理學習活動積淀豐厚的土壤
1.每節(jié)語文課堂學習目標的設定要科學合理,特別是小組分層次學習活動的開展更需要十分重視目標投放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做到由淺入深、生動有趣,是大多數(shù)學生容易接受的。
2.每個環(huán)節(jié)始終遵循“探究—反饋展示—評價提高”讓學生在探究展示中獲得成功的喜悅,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苯處煵粌H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且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獲取新知識,發(fā)展能力,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在語文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要做到自主管理,保證自主管理的質(zhì)量
讓學生自己管自己的學業(yè),在認真學習、貫徹新課程精神的同時,冷靜看待分析學生的“頑疾”也并不過時。那些對于學生厭學心理的解決同樣舉足輕重。學生沒有學習動力與學習目標甚至于厭學,那么談所謂的“輕負高質(zhì)”也就是“空中樓閣”了。在農(nóng)村初中常有懶惰的學生。一方面由于家長的疏于管教;另一方面則是沒有良好的競爭氛圍。因此,懶惰成了學習上最大的障礙。懶惰是學生中最難根除的“頑疾”之一。教育學生“勤能補拙”,可又有幾個學生能做得最合老師心意呢?幫學生改掉偷懶的習慣有時也許只要一個讓他自己愿意勤奮的理由,哪怕有些幼稚,但畢竟他們還只是天真的孩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動性,積極發(fā)揮組內(nèi)小助手的能力,發(fā)揮他們的主動作用,鼓勵學生相互幫助攜手共進,形成良好的小組學習自主管理習慣,自己主動去彌補完善自己,逐步推進學習活動科學化管理的軌道。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用能力、發(fā)展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語文教學自主管理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如果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那才是最好的教育之道。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做好一點即: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去管理好自己的學習活動。通過小組分層次自主學習活動能夠真正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能夠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能夠?qū)W有所得、學有所樂。實踐證明,學生能夠在實際活動中感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后的語文學習活動中進一步完善提高小組分層次學習質(zhì)量,最終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用能力、發(fā)展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些最終目標,達到提高整體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劉建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教育,2007(18).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