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鳴
[文本導(dǎo)讀]
平靜的詰問與漫長的告別
曾 鳴
閱讀毛國聰?shù)纳⑽脑娂缎凶叩母杏X》,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散文詩這一文體的總體印象。或許,是國聰?shù)呐?,回答了“散文詩還可以這樣寫”。他在唯美的文字里無拘無束、自在自由地抒寫著對自然、對生命、對人性的體驗和思考。他的散文詩既有對旖旎的自然風(fēng)光的熱愛,又有沉厚的歷史回尋和冷靜的哲理思考,讓人有著時而漂游于曼妙仙境般的迷醉,時而獨坐一隅,沉思于歷史或人性的冷寂。他的文字既靈動飄逸,又沉穩(wěn)冷靜;既彰顯了散文詩音樂般的曼妙韻味,又能恰到好處地按捺住內(nèi)心的激情,既放達又內(nèi)斂。他用凝練、干凈、簡短又不失大氣的語言,關(guān)注世界,和靈魂對話,用看似溫軟的文字直抵現(xiàn)實本質(zhì),帶領(lǐng)讀者隨著他的文字去捕捉塵世里的一個小亮點,一束微光,一枚細(xì)小,一聲輕吟,或闊大無邊的世界,或廣袤無垠的宇宙……
哲思、詰問、行走,是我在閱讀國聰散文詩過程中提取出的三個主題詞,這也應(yīng)該是貫穿這部散文詩集的三條主線。其實,這三個詞在很多時候又交織在一起,相互滲透,不能截然分割。作這樣的劃分,只是為了表述的方便。
作為一個社會人,國聰?shù)奈淖旨八磫栴}的眼光和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有著與常人不同的視角。他的目光不僅放遠(yuǎn)至世界吸收著西方文化的養(yǎng)分,更深深地扎根于腳下這片故土,吸取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眼界開闊無垠,又根基牢固。他的散文詩既能飽含情感,又能客觀、冷靜地面對他眼里所見筆下所寫,用近似冷峻的文字傳達出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感悟和思索,讓閱讀者透過文字進入一種自由地再創(chuàng)造狀態(tài)。
通過平常場景的描繪,折射哲思的光芒,投出諷刺的利劍,直抵心靈深處,帶給閱讀者意想不到的震撼,是毛國聰這類作品的不凡之處。這可能是他生活環(huán)境的緣故,其散文詩總給人一種叢林密布和遼闊之感。也許是他長期工作在基層,讓他有了更多觀察和接觸蕓蕓眾生、親近自然的優(yōu)勢,讓他的文字有極強的在場感和民生情懷,更具有親和力,更能讓讀者感受生活的本質(zhì),領(lǐng)悟人生哲理。
國聰生活成長于川西平原,老鷹與麻雀都是他童年司空見慣的鳥類。這兩種本質(zhì)上敵視的鳥多年后被他置上文本,竟有了驚人的視覺沖擊力。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很多麻雀,也有老鷹。它們最大的共同點,都會飛;它們最大的不同,也是飛。”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描寫對象的同與不同。共同點是飛,不同點也是飛。一個“飛”字的不同,由現(xiàn)實而夢境,將真相隱于看似平靜的敘述中。接著,作者繼續(xù)沿著“同與不同”進行挖掘,“麻雀的飛,快速,著急,……我總是擔(dān)心,一不小心它就會像一顆石子,砸在樹枝上、窩里、草地上。麻雀在飛的過程中,總要嘰嘰喳喳地叫,好像背負(fù)著膽怯、恐懼?!倍袄销椩谛枰覀冄鐾目臻g里飛,那是飛翔,輕盈、優(yōu)美、安詳、平靜。它穿云破霧,自由翱翔?!覀兟牪坏剿穆曇?,看不見它飛過的路。我經(jīng)常看見掉在地上的麻雀,從未見過從空中摔下來的老鷹”(《老鷹與麻雀》)。這章散文詩能夠一下子抓住我,在于作者看似妙手拈來的對比中,蘊藏的哲思意味。我從中讀出了小場景與大境界之分,小安樂與大愉快之隔,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正是這樣。
不僅這些,自然萬物都是他筆下的生靈,都是那么的生機勃勃,可親可近。石子、月光、山、水、鳥、獸、風(fēng)、云、雷、電……都能激起他的詩意情懷。母雞、麻雀、鴕鳥……都在他眼里成了現(xiàn)實中種種人性人心的觀照。甚至令人生厭的蒼蠅、蝗蟲那些傳統(tǒng)意義上具有不祥之兆的事物,也被他點“石”成金,給予閱讀者全新的體驗,感受到一種力圖救贖或力圖重塑的努力。通過自身對生命對自然的關(guān)注與審視,努力表達一種源自生命本源的體驗和覺醒,從而完成他一直堅守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我雙手捧著瓢蟲,坐在屋檐下。天雨在外面發(fā)出驚天動地的聲音,我們渾然不覺。流過檐口的雨水,仿佛一副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拈T簾。在我掌心里,瓢蟲一動不動,好像正在享受她那身錦緞般的衣裳”(《瓢蟲》)。這是一幅多么讓人心生感動的畫面,那種天人合一的靜美,是根植于多少人心靈深處的夢。
毫無疑問,國聰是描繪場景的高手,并善于在描繪中悄無聲息地植入自己的奇思妙想。
“太陽出來了?!艺酒饋恚虐l(fā)現(xiàn)渾身嘎嘎作痛。思想,也會疲勞?失眠,也會疼痛?我已承受不了陽光的撫摸、照耀?”(《太陽出來了》)。清晨的陽光與一夜未眠形成強烈反差,植入的是思考者思想的疲勞和失眠的疼痛。同時,剖刀一樣地切開了一個“承受不了陽光的撫摸、照耀”的孤獨之心。國聰在場景的描繪中常常不經(jīng)意流露出的孤獨情緒,使描寫空間陡然擴大,也拉開了與讀者的距離,使人獲得不同的閱讀體驗。
再比如《春天》,“我常常在春天迷失,仿佛一覺醒來,從一個夢里逃出又闖進了另一個夢里。前一個夢太長太壓抑,像在長長的陰暗而逼仄的小巷中行走,身子和心靈已被擠壓成了櫞子和箭鏃,在絕望中捶打穿梭。而另一個夢又如此明亮而遼闊,讓我一瞬間由櫞子、箭鏃變成了飄漾的柳絲、綻放的花朵??僧?dāng)我想飛翔的時候,春天就轉(zhuǎn)過身去,變成了一個符號,一種象征,一次思考, 多重世界的區(qū)別,反反復(fù)復(fù)要做的夢……”對比,使哲思閃亮、思想尖銳,不由得對“被擠壓成了櫞子和箭鏃,在絕望中捶打穿梭”的作者心懷敬意,正是他全力地深入,才賦予了我們“深潛”似的窺探。
閱讀國聰?shù)纳⑽脑姡切╅W爍著哲理之光的語句,深邃、機警,直視人的靈魂,直達思想的深處,靈動、深刻地不斷叩擊著閱讀者的神經(jīng),從而在他舒展的文字里得到精神的棲息和安慰。
“童年,是我的瓢蟲,它停在了時光的面孔上,仿佛一個五彩斑斕的句號?!边@樣的體驗和感嘆,怎么不是每一個閱讀者內(nèi)心深處的低語?
于是,“我明白了,我只能看到被馴化了的大象,被關(guān)起來的大象。無形,指的是野象。”司空見慣的“大象”,“我”苦苦尋覓苦苦等待的“大象”,原來并非“真”象。真的無形之象,尚在未馴化的“野外”。這里的“大象”“野象”之區(qū)別,讓閱讀者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
即便是虛無的事物,被國聰信手拈來之后,也常常能引發(fā)閱讀者的深思。常言道文至妙處,當(dāng)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一般說來,意念上的、不可感觸到的事物及人之所思、所想為虛,而客觀存在的外物可感可觸的事物為實,如一切自然物。就文章而言,情為虛,景為實;義理為虛,物象為實。情,是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主觀感受,景,是外部世界的客觀存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虛實相生的體現(xiàn)。國聰深諳此道,不僅煉意煉句遣詞用句新奇別致,寓虛于實,實里透虛,虛實相生也頗為精彩?;橄鬄樾蜗?,將議論之虛寓于冷靜的描寫敘述中,將哲理之思形象化,先寄意于圖景實體的描畫,后妙抒于情懷,哲思意蘊水到渠成。引領(lǐng)閱讀者意到、氣到、神到。
在《龍和龍年》中,國聰談天說地娓娓道來。“如果世上真的有龍,那也是唯一還沒有被我們馴化的動物。它的形象近乎完美,它的聲望至高無上,它有力量上天入地。我們都希望自己是龍的化身,卻又總是無法承受龍的威力?!毕襁@樣不露聲色,由虛幻事物進入而至對人的精神層面的解構(gòu),在他的散文詩中比比皆是。
國聰散文詩里所表達的情感,可謂張弛有度。對自然之愛、對人性的思索都冷靜地不露聲色地隱于文字深處。閱讀者可以在他的文字里感受到一個豐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性的世界。
他以目光所能及為原點,輻射開去。獨到的視覺和對自然對世界的感觀,可以說包羅萬象。對眾多日常所見的瑣碎事物進行思考,讓閱讀者在文字里通過與一個個看似平常的生活場景對話、交手,從而糾結(jié)、激動、沉浮。
幾乎每一篇都有讓人眼亮的哲思之句:“每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才發(fā)覺,我是一條狗,夾著尾巴的狗?!薄拔覀兌枷M约菏驱埖幕?,卻又總是無法承受龍的威力?!薄鞍褳踉屏芡噶?,太陽就會出來?!薄胺较?,才是真正的路?!薄鼈儾粌H是作者自己對世界的思索,也是閱讀者直視自己靈魂的眼睛。他善于這樣不露聲色地營造出一種令人心緒沉浸或激動興奮之所,為后文的抒胸臆、談人生埋下伏筆。
于寫景描物中自然流瀉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和富有哲理的思辨之理,故而極易動人心弦,引人深思。他的這些閃爍著哲思與詰問光芒的作品,給閱讀者的視野打開了另一扇窗戶,并讓人驚訝地透過文字看見了作者出眾的才華。
面對客觀世界,面對自身,發(fā)出鞭辟入里、振聾發(fā)聵的詰問,是國聰作品的另一特色。在這類表達中,他多選取昆蟲和小動物為對象,以小見大,以輕見重。我曾讀過許多寫小動物的文章或詩歌,大多寫得輕輕飄飄、甜膩膩,讀過即忘。而國聰筆下的這些作品,讀后總給人沉甸甸的感覺。
他的這類文字樸素自然,沒有華靡浮艷之詞,而是于小事瑣事小物或常見之景中蘊含人生哲理,于樸實平淡處含豐富雋永的詩情詩意??梢哉f指事狀物淺切形象,信手信口,率然成章,言近旨遠(yuǎn)。對他此類文字細(xì)讀細(xì)品,別有一番獨到意味。
“我相信,蒼蠅不是一個卑鄙的家伙,誰見過卑鄙會飛翔?蒼蠅也不是一個骯臟的東西,誰見過生有翅膀的骯臟?蒼蠅從來都是一個模樣,我剛剛看見的那只蒼蠅,跟我小時候追逐的那只一模一樣。我更堅信,所有的蒼蠅都會重生,去年我拍死的那只蒼蠅,又跟著我飛進了夏季”(《蒼蠅》)。我猜想作者在寫出這一段之后,臉上一定洋溢著少有的快意。卑鄙會飛翔、 骯臟生有翅膀,這兩句頗具深意。即人性的弱點和不良嗜好是可以復(fù)制的,克服的難度可想而見。而且,所有的卑鄙和骯臟都有同一性,和“小時候追逐的”,和“去年拍死的”,甚至今后見到的,都可能一樣。作者通過對蒼蠅的注視,看到了人類社會里蘊含的蒼蠅屬性,那是與高尚一道進化的卑鄙,與純潔一道進化的骯臟。誰說這樣的詰問不是一種警醒,一種鞭笞?要剔除這種人之大患,當(dāng)然需要刮骨療傷?!氨氨墒潜氨烧叩耐ㄐ凶C,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憤怒中,難掩幾分悲壯。
國聰?shù)钠饰龅朵J利而尖刻,在對客觀世界進行掃描的同時,也常常不客氣地對準(zhǔn)自己。在《我驕傲》中,他這樣寫道:“我驕傲。我像某些人一樣地思考、生活。每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才發(fā)覺,我是一條狗,夾著尾巴的狗。”
在《池中魚》里,他也對自己發(fā)出詰問:“穿紅色泳衣的錦鯉,著超短裙的金魚,束緊身衣的小丑魚……在池中穿梭來往。它們正在排練,去為一位明星伴舞……我的身體在池外,我的靈魂已沉溺池中。這是一個小水池,小水池之外是一片汪洋大海。它們是一群觀賞魚,我是一個被觀賞的人?”
還有,“早晨醒來,我不再著急地打聽這個世界怎么了?!薄拔壹拍貙徱曋松?,扳著指頭計算著把一個人變成英雄的成本。”
在一次談話中,我和國聰討論過,為什么作品中詰問隨處可見?是對存在的疑慮還是有意要和寫作對象拉開距離?還是為了保持一種情緒平衡?他沒有明確回答。后來我從他的另外一些作品里似乎找到了答案。
“三五天的生命,也能發(fā)光。微弱的身體,也能跟黑暗較量。那是生命之光,最耀眼的太陽”(《螢火蟲》)。
“我相信,只有大人們,才有憎恨。因為他們把你們當(dāng)做仇恨,種在了自己的心里”(《蝗蟲》)。
“不知什么時候,我離開了嬉鬧的人群,獨自在青石板上漫步。這是我的老家。我的老家早就消失了?!保ā逗甏濉罚?/p>
在國聰描寫童年和鄉(xiāng)情一類的作品中,我讀到了一種不容置疑的真和善。于是恍然大悟,他不滿的根源在于,成年所見與當(dāng)初相比,實在是走了樣。他渴望依舊停留在原處,但又常常身不由己,于是連自己一同地懷疑起來。他的揶揄、不滿顯而易見,但他又不一味指責(zé)、發(fā)牢騷、鳴不平,而是用詰問的方式。他這種別具一格的著筆角度,曲折隱晦的筆法,點到為止,反而給人留下無盡想象的空間和深刻的印象,可謂綿里藏針、意蘊深遠(yuǎn)。
國聰心思的細(xì)膩、視野的廣闊、入微的觀察、善思辨勤動腦的特質(zhì),源自靈魂深處的孤獨,為他的人生行走提供了更為闊大的空間,也為他的寫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他的行走,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戶外行走,也是他人生之路上的行走和上下求索的心靈之旅。這在他很多的篇章中顯而易見。尤其是那些哲理思辨很強的文字,更是他人生之路上撿拾的珠寶,收獲的豐碩之果。關(guān)于行走,他自己有這樣的敘說:“陌生的面孔,美麗的景色,思想的波瀾,記錄著我行走的腳步。行走,是一首抒情詩。人的一生,在行走中完成?!?/p>
他在行走中,不僅用文字記錄下山清水秀、美輪美奐的美景圣地,還一邊行走,一邊發(fā)出喃喃的獨語。與王國維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是情語”又有不同,他眼睛在看,心卻神游八極,生出的妙語常常讓人一愣。
“十四億年的高齡,依然不老。十四億年的成長,只能是一座大山。山,是天塌下來的模樣”(《黃山》)。誰見過這樣寫山的?
“三清山的陽光,明亮、潔凈,我相信,如果用它做一件衣服,一定能溫暖我們的一生。/我伸出雙手,我要捧起陽光,放在屋里。一次又一次,可總是兩手空空……/于是,我奔出了房間”(《三清山的陽光》)。誰又見過這樣的陽光?
如果僅是這樣妙語連珠,那還不是毛國聰,他的筆下總有波瀾。
“在埃德蒙頓市,同行的張先生勇敢地打死了一只加拿大蚊子,被李先生仔細(xì)鑒定為一只母蚊,被徐先生總結(jié)為外國的蚊子喜歡咱們中國人的血液”(《外國人》)。老實說,讀到這里,我是被愣住了,過后,會心一笑,再過后,笑不出來了。
還有,“塵埃不再張揚,大地不再僵硬,污垢不再堅持,人與人之間不再有距離。……轉(zhuǎn)過身,我已是一滴走進生活的水,干干凈凈”(《潑水節(jié)》)?!鞍泊舐院钠届o,只為了讓我的心蕩漾”(《安大略湖》)。節(jié)制的描述與暢快淋漓的表達、外界美景與豐富的心境,相依相襯的,是一份“超然物外”的灑脫。
在國聰眾多令人流連忘返的美景書寫中,他的《九寨溝的水》、《海子》、《九寨溝的冰》是捧讀在手就令人難以放下的美文佳作。
看看他是怎樣寫九寨溝的水:“那天,站在寒風(fēng)凜冽的山腳下,我發(fā)現(xiàn),魚兒們都在睡覺。云飄過來,鳥飛過去,都沒有驚擾它們的美夢。它們懸在空中,一動不動。偶爾,它們擺一下尾,輕微得幾乎不能覺察。就像孩子在睡夢中,輕輕蹬了一下腳,或者側(cè)了個身。
對九寨溝的魚而言,時間,只是水面上的事。
我們來來往往、上上下下,在九寨溝旅行的四天,對于這些魚兒們,只是生命中一個小憩的光景。
九寨的水,是這些魚兒們最好的眠床?”(《九寨溝的水》)。
這該是怎樣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連魚兒都不驚不擾,安詳自得地享受著美夢不愿醒來。
他再寫魚兒:“但九寨溝的水,只有一種:清澈。
即使凝固了,也透明。
即使碎裂了,也拒絕雜質(zhì)。
人們常說,水至清則無魚。
九寨溝的魚,戳穿了人們的謊言?它們在水中,一尾尾,讓你看個透徹。它們不急不慌,隨性地游著。它們知道,你無法抓住它們,這是它們的世界。
我相信,九寨溝的魚兒們,最幸福、最安全?!?/p>
他不去直接寫九寨的水如何地美如何地清如何地令人難以割舍,只是在寫魚兒。寫魚兒的安眠,寫魚兒的隨心隨性,寫魚兒的游游曼妙,寫魚兒的安全、幸福。透過作者的眼眸和心跡,展現(xiàn)在閱讀者面前的是何等美麗的一幅清水圖卷:陽光溫暖地?fù)崦?,溪水淙淙,潺緩而下,風(fēng)輕輕搖曳著滿山的綠,一兩片葉子柔柔地飄落順?biāo)拢~兒慵懶隨性地戲嬉著,你用心去想要抓住他們,它們卻在你的心頭撩起一圈圈的漣漪倏忽散去……若是閉了眼,隨了作者的文字而去,這樣有聲有色、動靜相宜、令人心泛漣漪的美景怎不令人陶醉令人遐思無限?
而寫到九寨的海子,國聰?shù)谋扔骱喼笔巧竦搅思遥骸霸诰耪瘻?,我看到了大海的兒女——海子——還沒有長大的——海。”把九寨的海子比做大海的兒女,沒有長大的海。這么精妙的比喻,讓人觸之無不撫掌稱快。這樣的比喻,把九寨海子的清澈、無與倫比的美麗形容得絕妙至極。讀到這樣的文字,怎不讓人對這樣的美景心生愛慕眷戀之情。那份安謐、靜雅、清澈、透明、甚至隱于山野的嬌羞,都讓人無不為之心生顫動。“他們拒絕長大,即使大得能夠呼風(fēng)喚雨、海闊天空。掀不起狂濤怒吼又如何?沒有吞吐日月的能量又如何?在神靈居住的地方,這些海子,領(lǐng)悟了神的意旨?”面對這樣拒絕長大的海的兒女,誰不會心生愛憐之意?
“早已忘記長大的海子,無需記住自己的身世。
大海的規(guī)矩,就讓那些島嶼們?nèi)プ袷?,就讓鯨魚們?nèi)ネ淌伞?/p>
他們是海子,是大海再也帶不走的孩子。”
多美呀,這樣的文字,這樣的比喻,這樣的讓人心生安寧的美景。而對九寨別樣的水——冰,國聰這樣形容:“水的心冷了,就成了冰。冰,是寒冷的水,死了的水?!薄熬耪瘻系谋?,絕不是水的最后形象。它只是為了迎候心中的女神,而精心構(gòu)筑了這樣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它們的美麗,足以溫暖水的心扉。”
如此詩情畫意的美景,如此安寧靜謐的人間仙境,如此令人流連忘返的世外桃源,如此美輪美奐的文字,如此鮮活的立體山水畫卷,怎不讓人口角生津,回味無窮?國聰極盡潑墨寫意、工筆細(xì)畫之能事,將閱讀者帶入了一種絕美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他那種全然陶醉于山水間的忘我情懷,令人感念于心,久久難以忘懷。那種將塵世的煩郁化于暖陽溪水,給自己也給閱讀者洗濯出一片清凈明亮的世界,將靈魂放逐于山水而得一份淡定豁然,實在是一種飄然如仙的美妙享受。
國聰?shù)男凶呶淖?,不僅給閱讀者帶來現(xiàn)實中美妙的山水景觀,還有極大的篇幅是書寫心靈之路的感悟。這在第三輯里有較多的呈現(xiàn)?!恫¢絿艺Z》通過一次面癱的經(jīng)歷,各種身份的人的不同表現(xiàn),自己的心路歷程,把人心人性的微妙刻畫得細(xì)致入微。可以說,這篇散文詩簡直就是作者心海深處潺緩流出的涓涓細(xì)流,滲透了作者的情感,躍動著作者的脈搏。在侃侃而談中講述著人生的道理。極富禪理。
而面對大災(zāi)大難,國聰寫下的《我們都是幸存者》《蘆山地震》等篇章,表達了他的悲天憫人的情懷。關(guān)于地震,國聰這樣說:“像地震這樣的事,我拒絕使用修辭。在地震面前,我毫不猶豫地選擇真實。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想給善忘的自己留下一點證據(jù)。
如果地震要帶走什么,我希望它帶走的是過去;
如果地震要掩埋什么,我希望它掩埋的是謊言;
如果地震要留下什么,我希望它留下的是真相。
真正的大愛,是砌進大橋上、樓房里的一磚一石,是平凡日子里生命至上的點點滴滴?!?/p>
國聰?shù)牟徘樘N含于深刻的思考之中。要基本理解他的創(chuàng)作路子,我認(rèn)為,《路》是這類散文詩里極具代表性的一篇。對于路,國聰有著異于常人的理解:“地球上的路越來越多,越來越寬,越來越長,可我們卻常常找不到路”“所有創(chuàng)造者的前面都沒有路,但他們有方向?!睙o路,就無法行走??伤麉s不喜歡路,因為“路是人們建造的海市蜃樓。我不喜歡路。大凡是路,都會把人帶入歧途?!彼炎匀灰饬x上的路,在不知不覺中就上升到了人生之路。正是看見太多現(xiàn)實里走上了不歸路的人,因此發(fā)出感嘆“路固然重要,方向更為關(guān)鍵。路為我們的雙腳而誕生,方向為我們的人生而出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并不需要路,而是方向?!毕纫趾髶P,引而勃發(fā),于無理中厘清道理,最后讓人信服。這種寫作是傷神的,是靈魂、心血、智性的交付。
或許只是因為,人生“旅途,僅僅是一次漫長的告別”(《旅途》)。
國聰是上世紀(jì)80年代的大學(xué)生,雖然時光荏苒,歲月流逝,他冷眼看世界的眼光沒有變,對人性弱點的挑剔及批評的態(tài)度沒有變,對善良與美好的追求沒有變。他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浸透了他對生活對人生對生命的真摯態(tài)度,對塵世里一切美好的熱愛,對丑陋的鞭笞,對真理對正義的呼喚。他站在生活的現(xiàn)
場,用孤獨的姿態(tài)行走于蒼茫大地、人生之路和心靈之旅上,用冷寂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發(fā)掘、審視、關(guān)注現(xiàn)實。他將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東西用文字保留了下來。我相信,國聰?shù)纳⑽脑?,是未來文字天空中可以飛翔的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