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花
摘 要:教師不是去塑造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去發(fā)展;從學生的角度,每節(jié)課有所得,每天有所獲,這就是高效教學。在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應以引導為主,運用網絡構建研究性學習模式,使網絡協(xié)助和小組合作并行,依托因特網的強大信息來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以一定任務驅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努力為學生打造自主有效的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自主;網絡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8-021-1
一、網絡構建研究性學習模式
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是在發(fā)揮班級授課制的群體優(yōu)勢的同時,鼓勵學生使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及各種可能的手段,獨立或協(xié)作完成教師設計的具有趣味性、難度適宜、有利于信息技術學習的主題活動。這種活動能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能動性,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其創(chuàng)新精神、自學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如讓學生綜合運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電子報刊。其操作步驟大體是這樣的。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教師在多媒體教室向學生展示大量的成型作品。讓學生覺得這些制作優(yōu)秀作品并不是遙不可及。其次,選擇研究主題,學習探究。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制作網頁。將優(yōu)秀作品、教師的課件放置于機房服務器上,向學生說明網站如何使用。學生學習探究,告訴學生可以借鑒這些優(yōu)秀作品,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查網頁中的說明。組織學生開始制作,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全面、綜合地運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富有個性的精美作品。然后,成果展示,交流評價。學生在完成任務后,通過校園網將學生的作品傳到多媒體教室,在多媒體教室向學生展示這些作品,對作品中出現的突出性問題進行說明,交流制作過程中的心得。最后,完善作品,網上發(fā)布。將修改后的作品上傳至教師的自主學習網站,根據教學目標,評出優(yōu)秀作品!
二、網絡協(xié)助和小組合作并行的教學模式
協(xié)助式教學模式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老師指導下,班級成員被分為幾個小組,然后同一小組的成員一起理解并完成作業(yè)。與他人協(xié)作是現代社會對每個社會成員的要求,也是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之一。
如在前面所說的小報比賽中,教師將學生按計算機技能掌握的程度來搭配分組,每組設一組長,由組長根據組員的能力進行分工,編輯、排版、美化等各司其職,群策群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同學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還可以讓學生評一評自己組和別組的作品。在評論、欣賞與交流中,學生的水平逐步提高,從而跨上一個新臺階。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了解不同人的個性,學會相互交流、協(xié)作。這種交流、協(xié)作包括交流、協(xié)作的精神與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態(tài)度,表達、傾聽與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執(zhí)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是一個建議者、傾聽者和協(xié)調者的作用。
當小組成員接收到本小組組長安排的任務后,如果仍是碰到問題,那么就可以尋求網絡協(xié)助的方式完成任務!老師將有關知識點錄制以微課的形式放置在網頁有關知識點下面。學生根據自己的領悟能力可以一次或多次來學習相關知識點。有能力的同學也可以學習其他知識點來幫助本小組任務不同的同學,從而打造高效的課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
三、WebQuest
在信息技術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借助網絡資源,以一定任務驅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一般Webguest包含以下六個部分:
1.導言:導言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研究的興趣,吸引學生作好研究的準備。在這里的教學設計首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需要探究的緣由,并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還要羅列出關于整個WebQuest的一些概要問題。
2.任務:這部分要闡明學生在通過WebQuest完成對主題的學習時,要達到什么樣的任務結果或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任務是在主題的統(tǒng)領之下的,教師查找到一些適合該主題的網站后,在整合了網站內容后給學生設定一項任務。這一任務應是可行的和有趣的,提出的任務或需要研究的問題是一項比較復雜但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3.過程:在這個階段,教師通過過程設計引導學生經歷高水平的思維過程,從而發(fā)展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痹赪ebQuest的學習活動中,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運用具體體現在下面這幾個方面:對Webquest任務的分析、資源的收集和加工、完成自己的作品或是解決方案、評價和總結。
4.資源:完成任務所必須的信息導航資源,通常預設于萬維網網頁中,并被“嵌入”在WebQuest文檔中。這些資源包括:根據年齡給予的適當資源,反映史實的第一手資料、適時信息;代表不同觀點的信息;通過電子郵件聯(lián)系的專家;交互式信息與視聽媒體:網文本、在網絡上的調查數據庫,也包括傳統(tǒng)印刷的書籍和文獻等。
5.評價:列出需要完成這個任務相符合的評價標準,并為學習者描述他們的行為將受到何種評價。一般采用評價量表詳細說明小組的工作及個體的工作是否都將有一個統(tǒng)一的等第。評價人員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家長或同學。
6.結論:這是學生進行反思,教師進行總結的階段。結論用來對活動進行小結,總結學習者通過完成這項活動或課程將會學到的東西,同時也鼓勵他們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通過提出一些引導性問題,以促進學生把這種探究的經驗擴展到其他領域。教師可在此部分設置反思問題,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
[參考文獻]
[1]彭景龍.信息技術課中“自主—探索—創(chuàng)新”學習模式初探.科學大眾,2009(01).
[2]潘玉霞.淺談WebQuest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中國信息技術與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