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業(yè)內對汽車市場增速放緩早有預判,但現實比預想的來得更快。
7月10日下午,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了2015年上半年汽車產銷數據。今年1月至6月,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9.5萬輛和1185.03萬輛,同比增長2.6%和1.4%。比上年同期回落6.96%和6.93%。其中乘用車產銷1032.78萬輛和1009.56萬輛,同比增長6.38%和4.80%,比上年同期回落5.67個百分點和6.38個百分點;商用車產銷176.72萬輛和175.47萬輛,同比下14.86%和14.41%,降幅比上年同期明顯加大,但與前5月相比,降幅繼續(xù)收窄。
另外,《汽車觀察》通過整理數據來梳理這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發(fā)現今年上半年車市呈現出一些明顯的特點:車市增速整體放緩,中日銷量上升、其它合資銷量下跌,SUV車型火爆,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降低了2015年的汽車銷量增幅預期,將今年的汽車銷量增幅下調為3%,而年初時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預測2015年中國汽車銷量將維持在7%左右的增幅。
微增長或成新常態(tài)
今年上半年,乘用車市場(指狹義乘用車市場,不包括微客)銷量前十企業(yè)依次是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汽通用、長安汽車、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現代、長安福特、東風日產、長城汽車和神龍汽車。與去年同期相比,企業(yè)銷量漲跌均半。
通過圖表不難看出,第一陣營企業(yè)銷量均出現下滑,其中上海大眾上半年銷量雖然同比微降0.2%,但以93.88萬輛成績奪得冠軍,且銷量大幅領先于隨后的一汽大眾、上汽通用。在前五個月中,上海大眾連續(xù)五個月奪得乘用車市場銷量冠軍寶座,這為其全年奪冠之路奠定了有效的基礎。其高銷量的表現不僅與其生產線調整結束產能恢復有關,同時也與其產品競爭力較強有關。
排名第二、第三的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今年上半年銷量分別實現80.41萬輛和78.91萬輛,與上海大眾均有十余萬輛的差距,全年爭冠力量較弱。兩家企業(yè)中,較去年同期相比,一汽大眾銷量同比下跌了11.3%,跌幅在前十企業(yè)中最高,這與其旗下眾多主力車型銷量大幅走跌有關;上汽通用銷量同比也有4.1%的下滑,值得一提的是其6月以13.76萬輛的銷量阻止了上海大眾“六連冠”之路。
其它企業(yè)來看,長安汽車上半年以52.20萬輛的成績在第二陣營中居首,且45.9%的同比增幅在前十企業(yè)中增勢最猛。其高增長態(tài)勢主要與SUV產品的熱銷有關,尤其是新進產品CS75,今年上半年銷量實現8.69萬輛,而去年同期僅有6,011輛。CS35上半年(8.88萬輛)銷量同比激增65.2%,逸動(10.06萬輛)銷量增長了35.0%。
入榜的另一家自主品牌長城汽車,得益于新產品H1、H2、H8、H9的進入,今年上半年重回榜單。今年上半年其以36.26萬輛成績排名第九位,同比增長28.5%。其旗下產品中,最暢銷的哈弗H6銷量同比增長兩成至17.20萬輛,在整個SUV市場一騎絕塵;哈弗H2累計銷售7.72萬輛,是長城汽車第二暢銷車型。
上汽通用五菱雖然是合資企業(yè),但其銷售車型以自主品牌為主,上半年累計銷售51.23萬輛,排名第五位。與去年同期相比,其銷量同比增長了24.9%,新品寶駿730是其銷量增長的主要貢獻者。
以往長期排名前五的北京現代,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下跌7.7%至51.02萬輛,排名降至第六。
銷量下跌的還有排名第八的東風日產,銷量由去年同期的47.68萬輛降至42.96萬輛,同比下跌一成。
排名第七、第十的長安福特和神龍汽車銷量同比均實現增長。長安福特上半年累計銷售42.97萬輛,同比增長7.2%,新品福睿斯銷量帶動了其整體增長;神龍汽車雖然批發(fā)量未出,預估銷售35.14萬輛,較去年同期略增2.4%。
而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預測的全年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則是進入21世紀的十幾年來從平均增速24%到如今的最低增長率,中國汽車市場是否出現拐點目前還難下結論,不過從高速增長轉入微增長已是事實。
自主品牌絕地反彈
國內乘用車市場中外資品牌所占份額一直高于自主品牌,但是近年來自主品牌發(fā)展迅猛,正在慢慢拉近與合資品牌距離。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以及日系品牌出現增長,其它合資品牌銷量表現不盡人意。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418.46萬輛,同比增長14.57%,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4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3.5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合資品牌累計銷量實現5,942,399輛,同比微跌1.1%,市場份額為62.4%,較去年同期的67.7%下降了5.3個百分點。
合資品牌乘用車前十企業(yè)分別是大眾、現代起亞、通用、豐田、福特、本田、日產、PSA、寶馬和馬自達。外資品牌整體跌勢在前三企業(yè)中也得到了體現,位居前三的大眾、現代起亞和通用銷量均出現下跌。
位居首位的大眾銷量出現持續(xù)下跌頹勢。今年上半年,大眾累計銷量為1,742,886輛,同比下跌5.6%。今年以來,一汽大眾僅1月份銷量實現正增長,2月份開始出現下行走勢,且跌幅持續(xù)擴大,6月份單月銷量跌幅更是接近三成(29.5%)。上海大眾上半年銷量表現也不及去年同期,整體銷量亦出現小幅度下跌。
現代起亞前四個月銷量表現較尚好,2-4月銷量均實現增長,但受5、6月銷量表現影響,尤其是6月份,其單月銷量同比下滑近三成(29.1%)。1-6月,現代起亞累計銷售813,386輛,同比下跌5.8%。
而排第三位的通用銷量也出現下跌,上半年累計銷量實現789,127輛,同比下跌4.1%。
從表中不難看出,在整體跌勢下主流外資派系中日系實現逆市增長。今年上半年合資乘用車前十企業(yè)排行榜中日系占據四席,分別為豐田、本田、日產和馬自達,其中僅日產銷量出現下跌。
位居第四位的豐田今年前六個月累計銷量實現463726輛,同比增長8.4%。本田和馬自達同比增幅均超達兩位數,兩家企業(yè)今年上半年分別銷售409,225輛和112,567輛,同比增長19.9%和22.9%,分別位列第六位和第十位。
相比其他三家日系企業(yè)銷量實現正增長,日產銷量表現較為遜色,其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為392,406輛,同比下跌8.8%,日產今年上半年銷量并不穩(wěn)定,其中2月份跌幅達34.7%,后期跌幅雖有所收窄,但是與去年同期相比一直處于下跌態(tài)勢。
SUV繼續(xù)火爆
放眼國內車市,哪種車型賣得最火?非SUV車型莫屬。無論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幾乎都遵循著“凡SUV必火”的規(guī)律。為了搶占這一市場,車企紛紛開足馬力,或是擴大產能,或是調整生產線,希望在這一高速增長的細分市場中獲得更大份額。
在我國汽車市場上半年SUV累計銷量前10名中,有6席被中國品牌SUV占據,前5名當中更是占據了4席。上半年我國SUV銷量前十車型分別是:長城哈弗H6、上海大眾途觀、江淮瑞風S3、長安CS35、長安CS75、長城哈弗H2、北汽幻速S3、東風日產奇駿、長安福特翼虎、上海通用別克昂科威,銷量分別為:17.20萬輛、13.1563萬輛、9.1859萬輛、8.8754萬輛、8.6909萬輛、7.7158萬輛、7.2822萬輛、7.0253萬輛、6.8396萬輛、6.5851萬輛。
在整體市場形勢不佳的2015年,中國品牌SUV在SUV市場獲得了較為明顯的提升,這是上半年整個車市的一個的亮點。
從目前國內車市產銷趨勢看,SUV市場紅火的一幕還將持續(xù)。
新能源汽車勢頭更猛
新能源汽車成為今年上半年中國車市的亮點。繼去年銷量實現破紀錄的近7.5萬輛之后,今年增長勢頭更猛,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76223輛和72711輛,同比增長2.5倍和2.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9042輛和46219輛,同比分別增長3倍和2.9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181輛和26492輛,同比增長2倍和1.9倍。
業(yè)內專家分析,這主要得益于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包括免征車輛購置稅、獲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兩項補貼款。地方政府也推出了不同的鼓勵政策,如北京的電動汽車專用搖號且不限行、上海的電動汽車免費上牌等。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董揚稱,《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指南》即將出臺。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電動車充電樁標準的統(tǒng)一,能有效緩解充電難的問題。他預計,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15萬輛左右。而2014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7.48萬輛。
競爭更加劇烈
在這種微增長的新常態(tài)下,車市競爭必然更加激烈。
首先體現在降價潮。從今年上半年車企成績單不難看出,大部分車企的日子并不好過,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分得一筆羹,降價則會是車企采取的手段之一。車市價格戰(zhàn)年年上演,今年尤為激烈。從今年初開始,官降席卷而來。上海大眾、長安福特、北京現代等合資品牌宣布官方降價,通過促銷手段,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合資品牌官降,直接沖擊到自主車企,長城等品牌也開始官降??梢灶A見,隨著大量新車型即將涌入市場,下半年國內車市的價格戰(zhàn)會愈演愈烈。
其次,SUV競爭加劇。雖然今年上半年,SUV銷量出現一片紅,但是這也意味著該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加劇。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推出了27款SUV,占其新車總數的38%,而下半年將會推出超過20款SUV。下半年不但中國品牌有眾多SUV產品上市,合資品牌也有多款SUV進入市場。另外,隨著合資品牌開始普遍進行降價促銷,中國品牌SUV在價格方面的優(yōu)勢將受到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