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杰+李艷麗
教材分析:《倔強的貝多芬》選自科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是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一次音樂會上,不堪忍受貴族的侮辱而憤然離開演奏現(xiàn)場的故事,生動形象而又鮮明深刻地表現(xiàn)了貝多芬自尊、倔強、高傲的性格。
“倔強”一詞直接出現(xiàn)在第一自然段,體現(xiàn)為鄙視有權有勢的貴族。第二次體現(xiàn)在第三自然段,風雨中熟練而深情地彈奏,使人們陶醉。第三次體現(xiàn)在第四自然段,面對侮辱,頭也不回地憤然離去。
第一自然段是全文內容的一個簡要概括,后面的內容則是圍繞這一內容的具體展開。這是文章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體會段落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第三學段的要求,學生可以不做掌握,但教師是必須要把握的。
第二自然段體現(xiàn)了記敘文的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提煉四要素可以作為概括主要內容的一種方法。
第三自然段則寫出了貝多芬高超的琴藝,語言優(yōu)美值得積累。從側面寫出了貝多芬對音樂的投入,為突出他倔強的性格做了鋪墊。
第四自然段主要是通過人物的語言來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充分體現(xiàn)了貝多芬不畏強權,誓死捍衛(wèi)音樂的倔強性格。
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有了一些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但這篇課文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講仍然有些偏難偏深,尤其是對于貝多芬的倔強,對有權有勢的貴族的鄙視,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雖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也是第二學段的要求,但是考慮到學生剛剛升入三年級,我設計這節(jié)課時,把提煉關鍵詞語復述課文主要內容放在了最后,由教師引領著學生,借由板書提示,共同回顧全文,使學生初步感受這種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
本著以學定教的原則,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第二學段教學的要求,確立了以讀準詞語、理解詞語、積累優(yōu)美詞句為教學重點的教學設計,以“樂圣”和“訓斥”兩個詞語架構起全文,達到想象畫面 ,背誦積累,設置情境,讀中感悟的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隨文識字,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做到讀準字音。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體會貝多芬不畏強權、剛強倔強的性格。
2.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倔強”“樂圣”“訓斥”等詞語的意思,體會貝多芬不畏強權、剛強倔強的性格。
3. 發(fā)揮想象,多種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
4. 初步學習通過提煉關鍵詞語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點評:本課的教學目標語言描述準確、精當,采用什么方法達到什么目標,說得清楚。通過目標的設定,我們能看出教者心中有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有積累,有概括,有表達,有朗讀;教者心中有課標,目標設定符合課標的學段要求。)
教學重、難點:
1.積累課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
2.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倔強、樂圣、訓斥等詞語的意思,體會貝多芬不畏強權,剛強倔強的性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音樂感知貝多芬(第一次體會, ?柔情與憤怒,觸碰詩意的面紗)
1.聽音樂談感受。
師:今天和同學們第一次見面,已經感受到大家學習的熱情了。老師也給大家?guī)硪环菪《Y物:兩段音樂。人們都說文如其人,音樂被稱為人類的第二語言,看看你能不能透過音樂,聽出創(chuàng)作這段曲子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播放《致愛麗絲》片段。)
師:從音樂中,你感覺到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老師,我知道這首曲子是《致愛麗絲》。
師:你有一對靈敏的耳朵,你覺得能創(chuàng)作出這樣的曲子的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生:一個很溫柔的人。
師:(豎起大拇指,夸該生。)誰還想說?
生: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安靜的人。
師:我們再來聽一段音樂。
(播放《命運交響曲》片段。)
生:這個人好像很生氣。
師:看來你聽出了他的憤怒。
生:我覺得他是個很有力量的人。
師:他的確是個堅強的人??磥恚瑢W們對音樂很有悟性。這兩段截然不同的樂曲,一首叫做《致愛麗絲》,另一首叫做《命運交響曲》,它們出自同一位樂師之手,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音樂家,他所創(chuàng)作的樂曲聞名世界,他就是課文的主角——《倔強的貝多芬》。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2.初步體會倔強。
師:(在倔強下面畫三角號。)這兩個字都是多音字,請同學們突出這兩個字,再讀試試?。ㄖ缸x5人,跟讀2遍。)文章所表現(xiàn)的貝多芬重點也應該在“倔強”二字上,能說說它是什么意思嗎?
生:就是脾氣很大。
生:“倔強”就是不聽別人的勸阻,一直堅持做什么事。
師:這是同學們對于“倔強”的理解,那文中的“倔強”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一同走入書中,體會貝多芬的“倔強”!
(點評: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人文在培養(yǎng)學生體會生活的幸福;語文是一門綜合學科,綜合在只要能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方法,都可使用。教者上課伊始音樂的運用,既圍繞課文內容了解貝多芬其人,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抓題眼“倔強”既是教學的需要,又是對學生方法的滲透,匠心獨具。)
二、字詞了解貝多芬(解決字詞,鋪設一條通往詩意的小路 )
1.師:請同學們標好自然段序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最好能嘗試不出聲地讀,也就是默讀。讀不準的字可以請教他人或查字典,不好讀的句子要反復多讀幾遍。聽明白了嗎?endprint
(生讀文。)
師:老師想檢驗一下同學的讀書情況,我們一起來看一組詞語。請同學們先自己讀讀試試,不認識或讀不準的可以請教同學、老師,也可以查找工具書。
樂圣 拼命 有權有勢
演奏 鋼琴 熟練而深情
沐浴 干擾 越來越大
訓斥 蠢貨 旋律
(生自由認讀。)
師:請兩名同學領讀,正音:樂圣、干擾、訓斥。
師:同學們都能讀得準嗎?
生:能!
師:老師想請同桌兩個人互為小裁判,檢驗一下對方是否能讀得準,如果對方讀得不夠準確,請你來當小老師,幫他正音,好嗎?
(生互讀檢測,教師巡視,再齊讀。)
2. 重點理解詞語。
師:我們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明白意思,“樂圣”是什么意思?
師:圣,就是指在某方面有極高成就的人。我們熟悉的大詩人杜甫就是“詩圣”,下棋方面成就很高,我們把他稱為棋圣,書法方面成就很高,我們稱為書圣,繪畫方面成就很高,我們稱之為畫圣 。樂圣是在哪一方面有極高的成就?(音樂。)文中的樂圣是誰?(貝多芬。)
(點評:詞語教學采用“領讀,互學”的方法扎實進行。教者解讀詞語的能力較強,對于某些詞語必須隨文學習,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而有些詞語,須要通過生活經驗或字面意思去理解,教者很好地把握了詞語的特點,教學具有實效性,并且為下文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誦讀體會柔情貝多芬(背誦積累,柔情之路 )
師:快速回顧全文,從文中哪個自然段你能看出貝多芬是一位樂圣?
生:第三自然段。
師:你能給大家讀一讀嗎?(出示第三自然段。)
師:請你嘗試默讀第三自然段,哪些詞語或句子讓你體會到了貝多芬是一位樂圣,用橫線畫下來。
(生匯報朗讀不同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貝多芬坐在鋼琴旁熟練而深情地彈奏起著名的《月光曲》。”
師:哪個詞語讓你印象最深刻?
生:熟練而深情。
師:這個詞讓你感受到——
生:貝多芬的彈琴水平很高,很投入。
師:你真是貝多芬的知音,那你要把它讀出來,才能表現(xiàn)出貝多芬是一位樂圣?!笆炀毝钋椤毕窭蠋熯@樣讀讀試試。
師:誰找到的也是這句話?(生舉手)誰愿意再來讀讀這句話?
(生讀。)
師:再突出這個詞試試。
師:這次好多了!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齊讀。)
生:我找的詞語是“沉靜幽雅”。
師:這個詞讓你感受到——
生:貝多芬彈奏的曲子非常好聽,人們都聽得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師:說得真好!能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生:“沉靜幽雅的旋律在大廳里回蕩,優(yōu)美的樂曲使人們陶醉,大家停止了談話,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似乎他們不是在風雨中聽演奏,而是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p>
生:老師,我把整段話都畫上了。
師:也可以,的確整段文字都表現(xiàn)了貝多芬是一位樂圣。那你能來讀讀嗎?
(生讀。)
師:這樣讀,文字仍舊只是文字,其實它是有生命的、有溫度的,用心的人才能體會到。這樣,請同學們聽老師來讀一讀,看看我們能不能完成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試試,你能看到哪些畫面?
(師配樂范讀。)
師: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我仿佛看見 ? ? ? ?。
生:我仿佛看見貝多芬就坐在大廳里演奏,他閉著眼睛彈奏著,熟練而深情,好像入迷了一樣。
師:這位同學已經觸碰到了文字的生命,我仿佛看見他就是貝多芬。
生:我仿佛也看到了貝多芬,他穿著一身黑色的禮服,坐在鋼琴旁熟練而深情地演奏。
師: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貝多芬坐在鋼琴旁熟練而深情地彈奏起著名的《月光曲》?!?/p>
師:有沒有同學看到到場的聽眾?
生:我仿佛看見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著貝多芬的演奏,有的人還閉起了眼睛。
師:用文中的詞,這叫做(陶醉), 優(yōu)美的樂曲使人們(陶醉),大家停止了談話,(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我們已經身臨其境了。
師:有人看到貝多芬樂曲中的畫面了嗎?
生:我仿佛看見一輪圓月掛在空中,人們的身上也灑滿了月光。
師:人們似乎不是在風雨中聽演奏,而是沐浴在
生:明亮柔和的月光中。
師:多么美的畫面啊,讓我們再次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樂圣貝多芬的演奏大廳。老師來讀黑色的部分,你們來讀紅色的部分。
生:老師,交換吧。
師:沒讀夠?好吧,這次你們來讀黑色的部分,我來讀紅色的部分。
師:美好的文字與美好的畫面都應該永久地留存在記憶中,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出示本段課文填空。
師:老師看到同學們也深深地陶醉其中,有的同學還閉上了眼睛,能告訴大家此時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貝多芬嗎?
生:很優(yōu)雅。
生:很高貴。
生:我看到了一個風度翩翩的,認真彈奏的貝多芬。
師:如果你當時就在演奏大廳,聽了貝多芬這樣柔情似水的演奏,你打算對他說什么?endprint
生:貝多芬,你太棒了!你彈的曲子太好聽了!
師:謝謝你的稱贊!我替貝多芬謝謝你!
生:貝多芬,謝謝你為我們演奏,你能給我簽個名嗎?
師:貝多芬如果聽了一定非常高興,他都有粉絲了!看來大家都是貝多芬的知音。
(點評:第三段的學習是教學重點,教者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教者采用抓關鍵詞語切入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體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采用想象畫面、畫語句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培養(yǎng)學生讀文思考的能力;采用不少于6次的多種形式朗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學生透過文字想象當時的情景,在舉象、造景的過程中完成由言到意的過程,再由想象畫面到反復誦讀,熟讀成誦,實現(xiàn)由意到言的往復。學生在這樣一個往復的過程中觸碰文本,感知了語句的溫度和生命。樂曲聲中書聲瑯瑯,潤物無聲,師生共同觸碰詩意語文的衣襟 。)
四、 對話感受憤怒貝多芬(語言描寫,首尾呼應,憤怒之路)
1.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訓斥”。
師:但是,貝多芬不但沒有得到贊揚和感謝,反而受到了“大聲訓斥”,他為什么受到訓斥?
出示句子: 主辦音樂會的親王不但不制止那位破壞全場氣氛的伯爵,反而大聲訓斥貝多芬。
師:把前后的句子都讀一讀,看看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先給“訓斥”找個近義詞。
生:教訓。
生:責備。
生:責罵。
師:他受到訓斥的原因是——
生:這時, 有一位伯爵旁若無人,忽然說起話來,而且聲音越來越大。貝多芬再也忍受不了這聲音的干擾,憤怒地停止了演奏,站起來高聲說道:“我決不能為這些蠢貨演奏!”主辦音樂會的親王不但不制止那位破壞全場氣氛的伯爵,反而大聲訓斥貝多芬。
2.尋找文字,感知心情。
師:你能體會貝多芬的心情嗎?(憤怒,怒不可遏。)能不能畫出表現(xiàn)貝多芬憤怒的句子?
3.指導朗讀,體會憤怒。
突出句子中的關鍵字、詞。
生:我決不能為這些蠢貨演奏?。ㄕZ氣平淡。)
師:表現(xiàn)出你的憤怒!
生:我決不能為這些蠢貨演奏!
師:非常好,你看只要突出一個“決”字,整個情緒就表達出來了!誰再來讀?
(指讀5名同學后齊讀。)
師:如果你就在現(xiàn)場,你忍心打擾熟練而深情地演奏的貝多芬嗎?
生:不忍心。
師:你忍心破壞這沉靜幽雅的旋律嗎?
生:不忍心!
師:你好意思在這些陶醉于樂曲中,忘了周圍的一切的人群中大聲說話嗎?
生:不好意思。
師:可是這位伯爵卻大聲說話,而且是旁若無人地大聲說話。親王不但不責備伯爵,反而大聲訓斥貝多芬,此時此刻,貝多芬的憤怒已經達到了極點,再也無法抑制,文中的詞是……
生:怒不可遏!
師:誰能用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怒不可遏地讀一讀貝多芬的話?
親王,你成為親王,只不過因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卻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親王有成千上萬個,而我——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生齊讀。)
4. 感悟出離,體會倔強。
出示:說完,貝多芬頭也不回地走出了演奏廳,迎著急風暴雨,快步離開了親王的莊園。
師:如果你是貝多芬,也會轉身離開嗎?
生:會。
師:那我來勸勸你,肯定能把你留下來,信不信?
生:不信。
師:貝多芬啊,外面下著傾盆大雨呢,你要走,一定會被淋濕的,不如等雨停了再走吧!
生1:不行,就算冒著大雨,我也要離開,我決不會為你們這些蠢貨演奏!
師:好!有骨氣的貝多芬!讓我們?yōu)樗恼疲?/p>
師:(又走向另一個學生)貝多芬啊,你如果現(xiàn)在就走,就拿不到報酬了,不如再等一會吧!
生2:決不,即使拿不到報酬,我也要走,我決不會為你們這些蠢貨演奏!
師:不為財動,好樣的,你就是貝多芬!掌聲!
師:可是這一走,你就把貴族都給得罪了,你今后可能連生活都成問題了,還走嗎?
生3:走,就算今后餓死,也決不在這多待一秒鐘!
生4:就算立刻就死,也決不回頭!
師:是的,這就是貝多芬,(指板書)倔強的貝多芬!熟練深情地彈奏沉靜幽雅的旋律的是貝多芬,怒不可遏離開演奏現(xiàn)場的也是貝多芬 。柔情似水源于對音樂的熱愛,憤怒如火也源自于對音樂的熱愛,面對音樂他懷著一顆無比虔誠的心,面對不尊重音樂卻有權有勢的貴族,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怒,這就是貝多芬,倔強的貝多芬!你記住他了嗎?
(點評:這一部分的教學輕重、詳略教者把握得很好,通過詞語感受人物心理;通過品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教者在教讀的過程中更注重學生的朗讀感受,給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實現(xiàn)了變“教的精彩”為“學的精彩”的目標。)
五、復述感悟倔強貝多芬(提煉關鍵詞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師:如果我們借助提煉關鍵詞語的方法就能快速、準確地記住課文的內容。(板書與板畫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用提煉關鍵詞語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生命會凋亡,唯有音樂不朽,讓我們懷著一顆崇敬的心,再次聆聽這不朽的樂曲!
出示第三自然段,齊誦。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點評:從學情出發(fā),尊重學生知識基礎,針對復述和概括的教學目標,搭個橋,扶一程,對剛步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評析:
概括地說,本課教學體現(xiàn)了“四強”:方法性強,目標性強,實效性強,啟發(fā)性強,而且課堂教學靈活,充滿詩意,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
用教材教語文,方法性強。本課教學,教師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充分解讀文本的基礎上,重新安排教學目標,不囿于教材的限制,不肢解文本的內容,既學習文本,又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為學生獨立學文打基礎。
重在一課一得,目標性強。教學中教師不求全、不求深,只求學生能有所得。本課最為重點的是第三段學習,學生語句的積累,當堂的記憶,使文本內容深深印入腦海。對于正處于語言發(fā)展階段的學生來講,如果課課這樣積累,其語文素養(yǎng)將得到快速提升。
過程腳踏實地,實效性強。本課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簡潔,而每一環(huán)節(jié)絕不走過場,只要有環(huán)節(jié)就有收獲,踏踏實實地落實教學目標,實效性強。
“生本”“標本”“文本”,啟發(fā)性強。教師上課眼中有學生,心中有課標,胸中有文本,“三本”了然于心,才能上出扎實、有效、高質的課。這堂課簡單中有深入,深入中有淺出,其獨特的教學設計極具啟發(fā)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