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概念轉變:科學教育新視角

2015-11-09 17:35:21顧惠潔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15年11期
關鍵詞:探究性沖突物體

顧惠潔

在科學課堂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情形:學生有疑,教師不答,學生給出錯誤解釋,教師不理或直接講授等。這些現(xiàn)象反映出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的困境,如何突破這一困境,讓兒童邁出建構科學概念的第一步呢?筆者認為我們需更新理念,打開新的視角嘗試教學。近年,筆者也做了些嘗試,立足兒童的迷思概念,開展以概念轉變?yōu)閷虻目茖W教學。

一、迷思概念與概念轉變

迷思概念是我國臺灣學者由英文“misconception”翻譯而來,主要意思是指會造成不利或錯誤的概念或想法。

某教師在執(zhí)教《浮力的變化》一課時,他設計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認識“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臨近下課,學生還是認為“物體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教師雖然是基于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來設計教學,但未了解到本班學生對“浮力受物重影響”這一迷思概念的頑固。由此可見,在科學教學中,學生認知結構中的迷思概念會妨礙對新知識的理解,而正確概念的傳授也并不能自動地改變學生原有的迷思概念,即便教學之后,學生往往仍信奉原來的觀點。那么,暴露學生的迷思概念,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重新構建自己的知識尤其重要。這一重新建構的過程即為概念轉變——一個認知沖突的形成與解決過程。

二、暴露迷思概念

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读x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茖W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那么,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生已有經(jīng)驗中的迷思概念,及時調整教學。

暴露學生迷思概念的主要方法是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多思敢說善質疑。在進行《摩擦力》教學時,教師通過“兩手摩擦,手與桌面摩擦”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摩擦力概念的理解,但學生認為運動著的物體才有摩擦力。

其次,教師通過提問、談話、記錄也可了解學生的迷思概念。在進行《物體的沉浮》教學時,教師提供了一整瓶的食鹽、大半瓶的食鹽、小半瓶的食鹽、一整瓶蠟,預測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并說明理由。學生給出的理由:裝滿整瓶的沉,未裝滿的浮;輕的浮,重的沉,等等。在進行《果實和種子》的教學時,學生認為最外層的皮稱為果皮,中間食用部分稱為果肉,最內部質地較硬的稱為種皮和種子。在談到昆蟲時,學生認為蚯蚓、蝸牛、蜘蛛也屬于昆蟲。

這一系列的迷思概念表明,學生的頭腦不應該被看成一個“空的容器”或“一塊白板”,恰恰相反,學生是帶著對各種有關自然事物或現(xiàn)象的見解與看法開始在學校中學習的。找出學生迷思概念的過程也是指引我們教師把握核心概念的過程。

三、引發(fā)認知沖突,促進概念轉變

皮亞杰認為,我們天生就是主動的、試探性的信息處理者,我們建構自己的知識,而不是套用現(xiàn)成的知識來對經(jīng)驗或教學作出反應。當我們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知識產(chǎn)生矛盾時,就會努力轉化與變化,實現(xiàn)概念轉變。當然,這一過程并不是必然性的關系,我們可將認知沖突看成是概念轉變的起點,為了促使學生實現(xiàn)概念轉變,教師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認知沖突。主要的教學策略有:

1.直接呈現(xiàn)反例

兒童帶著自己的經(jīng)驗進入課堂,要想將兒童的迷思概念與新概念產(chǎn)生沖突,直接呈現(xiàn)反例或做實驗也是一種方法。如在進行《物體的沉浮》一課時,可出示“重的不下沉,輕的不上浮”,促使兒童從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走出來,重新建構知識。

再如,預測往兩張紙中間吹氣,兩張紙向哪運動時,大部分學生認為紙會向外運動。此時,教師出示兩張紙,演示往紙中間吹氣,發(fā)現(xiàn)兩張紙靠攏,與學生的預測完全相反。也就是說,教師在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時可直接提出與學生原有理解相對立的新概念,或是通過實驗、演示等讓學生感到與原有理解相反的事實(反例)。

2.合作學習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具有社會性,即通過社會性相互作用,可以加速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這種社會建構中,認知沖突是由他人不同觀點引發(fā)的。由此,在課堂上,合作與討論也是兒童的認知發(fā)生沖突的途徑,他們之間觀點的對立、碰撞將會促使他們去尋找更多的信息、更新的經(jīng)驗、更恰當?shù)挠^點。

在進行《認識常見巖石》一課時,教師出示磚、鵝卵石、瓷磚、大理石、玻璃、花崗巖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屬于巖石,哪些不屬于巖石。

生1:巖石是天然形成的,磚是人工制造的,我認為磚、瓷磚、玻璃不是巖石。

生2:我認為玻璃是巖石,它雖然是人們加工的,但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

在這個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認知沖突由產(chǎn)生到解決,到最終接受新的、科學的觀點,實現(xiàn)著概念的轉變。

3.探究性實驗

探究性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也可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認知沖突,建構自己的概念。當然,這一概念不一定是科學概念,這時還需教師進一步提示,促使學生形成科學概念。

探究性實驗與普通實驗不同,北京師范大學陸喜江教授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辨別:從實驗目的上看,實驗是否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相對結論的解釋;從教學理念和教師作用上看,教師是否把課堂“主角”還給學生,把學生看作是天生的探究者;從實驗的內容和形式上看,實驗是否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關,是否是激起學生探究欲望的問題;從教學模式上看,探究性實驗是實驗在前,概念的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在后,前者是后者在認識上的感性基礎,后者是前者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在進行《摩擦力》的教學時,學生預測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與受到的拉力大小有關,這時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思考分析,重新對感性經(jīng)驗進行整理和加工,實現(xiàn)概念轉變。

探究性實驗和合作學習緊密相連,很多時候這兩種策略結合在一起。他們不只能引發(fā)認知沖突,若組織得好,還可進一步解決學生的認知沖突。當然,在課堂實施中僅靠這些策略實現(xiàn)學生的概念轉變是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多研究學生,多研究事物的本質特征,抓住核心概念,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科學概念。

猜你喜歡
探究性沖突物體
耶路撒冷爆發(fā)大規(guī)模沖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師生沖突
井岡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淺析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0
深刻理解物體的平衡
我們是怎樣看到物體的
高中英語探究性學習的初步實踐
如何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為什么同一物體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樣?
“鄰避沖突”的破解路徑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0
懸浮的雞蛋
黄浦区| 余江县| 岗巴县| 忻州市| 双鸭山市| 林西县| 阜康市| 新乐市| 大埔区| 芦溪县| 贵定县| 黄浦区| 炉霍县| 浦城县| 宾川县| 横山县| 翼城县| 德化县| 盐边县| 安平县| 高唐县| 莱阳市| 凌海市| 宁蒗| 武安市| 涿鹿县| 洪洞县| 乡宁县| 库尔勒市| 望谟县| 磐石市| 察雅县| 浦东新区| 东乌珠穆沁旗| 沁源县| 浠水县| 塔城市| 涞水县| 嘉善县| 新密市| 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