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李文奎先生是太極拳大師陳小旺的入室弟子、中國武術(shù)七段、淄博市武術(shù)協(xié)會副主席、淄博陳小旺太極拳研究會會長、淄博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專家評審委委員。自幼酷愛武術(shù),從十四歲開始拜師習武,四十年來刻苦練武不輟,先后習練過多個門派的武功,武術(shù)功底深厚,且具有較高的武術(shù)理論造詣,先后在《中華武術(shù)》、《精武》、《搏擊》等多家著名武術(shù)雜志上發(fā)表理論研究文章三十多篇。這套《太極達摩杖》是李文奎先生綜合多年所學,在融合了少林達摩杖、短棍對練、太極拳等功夫特點的基礎(chǔ)上,取其精華,按照實戰(zhàn)要求,經(jīng)過反復對拆、演練、推敲后,精心創(chuàng)編的器械套路,其杖法精妙,樸實無華,結(jié)構(gòu)嚴謹,簡潔實用,具有較高的養(yǎng)生保健價值、技擊防身價值、表演觀賞價值和休閑娛樂價值。
一、太極達摩杖的結(jié)構(gòu)名稱:
杖由一條短棍及一個橫把組成,為了便于學習和掌握太極達摩杖的演練要領(lǐng)與技擊用法,特將杖的各個部位規(guī)定相應的名稱。
1杖身,指短棍部分。
2杖梢,指杖身下端,靠近杖身觸地端點的部分。
3杖根,指杖身上端,靠近杖把部分。
4杖把,指橫把的長端,用于手握的部分。
5杖把尖,指杖把手握部分的尾部。用于攻擊時,發(fā)力點在杖把尾部的端點上。
6杖把頭,指橫把手握部分的另一端。
7杖把頂,指杖把的上部。用于技擊時,發(fā)力點主要在杖身與杖把結(jié)合部的頂端。
二、兩手握杖方式的名稱:
1順把:兩手虎口方向相同,稱為順把握杖。
2對把:兩手虎口方向相對,稱為對把握杖。
三、太極達摩杖的技擊特點:
上打頭,下除根,兩邊斬腕中扎心。捎帶攻擊膝與喉,插杖崩襠傷敵陰。
四、太極達摩杖的主要技法:
1劈:掄杖由上向下發(fā)力,力達杖梢或杖根。
2掃:杖身橫向或斜向上發(fā)力,力達杖梢或杖把尖。
3砸:掄杖由上向下發(fā)力,力達杖把頭或杖把尖。
4戳:杖把由下向斜上方發(fā)力,力達杖把頂。
5搗:杖把向前或向斜下方發(fā)力,力達杖把頂。
6扎:順杖梢方向發(fā)力,力達杖梢端點。
7點:杖梢由上向下短促發(fā)力,力達杖梢。
8崩:杖梢或杖把尖由下向上短促發(fā)力。
9勾:杖把由前向后發(fā)力,力達杖把下端。
10撞:杖把短促發(fā)力,力達杖把尖。
11撥:杖身或杖梢向身體外側(cè)擺動,用于護身。
12掛:-杖把斜向外發(fā)力,用于勾拉對方器械以護身。
13架:杖身橫臥由下向上托舉,用于護身。
預備:
兩腿立定站立,身體中正安舒。左手自然下垂,貼于左腿外側(cè);右手于距離杖把約一尺處握杖,垂于右腿外則;杖身貼于右臂后,杖把尖朝后,杖梢朝上;大腦排除雜念;目光平視正前方(備注:為了便于初學者掌握動作方向,加深對杖法實用技擊含義的理解,特將胸部的朝向作為身體的朝向。預備式確定為身體朝南)。(圖0預備)
起勢:
1、方向不變,胸部朝南。身體重心右移,左腳提起向左側(cè)開步落下,兩腳距離一肩寬。在左腳落步的同時,身體重心移至兩腿之間,身體中正安舒,目光平視正前方。(圖起勢0-1)
2、方向不變,胸部朝南。左手變勾手,從身體左側(cè)向上緩緩舉起,至頭部左上側(cè),然后變掌向右、向下,順身體中心線下落至胸前,指尖朝上,掌心朝右。眼隨手轉(zhuǎn),當掌轉(zhuǎn)至臉前時,目光變?yōu)槠揭暻胺?。(圖起勢0-2)
第一節(jié)
一、先禮后兵
1左腳向右后方撤步,身體向左轉(zhuǎn)180°,胸部朝北,右腳向左腳內(nèi)側(cè)上步,兩腳距離約一肩寬,兩腿下蹲,成小正馬步。同時:右手握杖隨右臂屈肘將杖提至身體前,杖把尖朝前,杖梢朝下,右手在右胸前;左手向右橫移至右小臂內(nèi)側(cè),掌心朝右,指尖朝上。目視右側(cè)。(圖1-1)
用法:對方從我左側(cè)用器械自上而下劈我頭部,我閃身躲過。
2身體以左腳前腳掌、右腳腳跟為軸向右旋180°,胸部朝南。右腿弓膝、左膝下沉成右盤步。同時,右手握杖略上提,隨轉(zhuǎn)身向右側(cè)擺動杖把,使杖身斜橫于身體前,杖把尖朝前,與頭同高。杖梢朝向右后下斜角;左手按在右手腕上,掌心朝右,指尖朝上。目視杖把。(圖1-2)
用法:對方前招落空,又用器械斜掃我頭部,我右轉(zhuǎn)身用杖根向外撥檔,順便用杖把勾掛對方兵器。化解對方攻勢。
3左腳向左側(cè)上一步,身體向左轉(zhuǎn)90°,胸部朝東。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左弓步。同時:左手順杖身向上滑動至杖把下握住杖根,并向胸前拉轉(zhuǎn),杖把尖朝左;右手與左手緊密配合,將手松開向杖梢方向滑動,隨即利用虎口推動杖身向左橫掃,使杖梢向前、向左、向上斜形橫擊,兩手成對把握杖,杖稍朝前上方。目視杖梢。(圖1-3)
用法:對方招法落空,我隨即用杖梢橫擊對方頭部。
二、蛟龍入海
1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右腳向右前方上步,腳尖點地,成右前虛步。同時:左手脫杖變掌向左側(cè)開,掌與肩同高,掌心朝左,指尖朝前;右手握杖向右外側(cè)開,使杖把向右、向上擺動至右前方,杖把略高于頭,杖身斜立于身體右側(cè),杖把尖朝右,杖梢朝右后下斜角。目視杖把。(圖2-1)
用法:對方兵器由上向下掄劈我頭部,我杖向外開,用杖把掛其兵器。
2身體向左轉(zhuǎn)90°,胸部朝北。右腳掌內(nèi)扣,右腿膝下蹲,左腳向右腳后插步,前腳掌點地,左膝下沉,成右盤步。右手持杖翻手下掄,使杖把向左、向下、向右掄轉(zhuǎn)至右后下方,杖把尖朝右后方,與小腿同高;左掌隨之先收到右肩內(nèi)側(cè)后再向身體左上斜角撩出,掌與頭同高,掌心朝向左上斜角,指尖朝右前方,目視杖把。(圖2-2)
用法:對方攻勢被化解,我迅速翻手向下斜劈其小腿。
三、迎面通天
身體向右轉(zhuǎn)90°,胸部朝東。右腳向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右臂微曲,右手先持杖外旋,使杖把略向上、向左移動,杖把尖朝左,然后向前上方發(fā)力戳杖,杖把與鼻梁同高;左掌隨轉(zhuǎn)身向右擺轉(zhuǎn)至身體前,在右臂向發(fā)力的同時左掌向后收到右肩內(nèi)側(cè),掌心朝右,指尖朝上。目視杖把。(圖3)
用法:用杖把戳擊對方鼻梁。
四、推窗望月
1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腿提膝,成左獨立步。同時:右手持杖向內(nèi)翻轉(zhuǎn)下掛,使杖把向左、向下、向右旋轉(zhuǎn)至右小腿外側(cè),杖身斜立于身體右下方,杖把尖朝右,與小腿同高;左掌向下、向左擺至身體左側(cè),掌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視杖把。(圖4-1)
用法:對方兵器攻擊我右小腿,我提膝并用杖把外掛,化解其攻勢。
2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右腳向前上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兩臂同時屈肘,右手持杖隨右臂屈肘上行,使杖把向左、向上移動至胸前,杖把尖朝前;左手握住杖根,與右手成對把握杖,隨即兩手合力向前上方推杖,使杖把尖向前上方頂撞,杖把在頭部正前方,與眼同高。目視杖把尖。(圖4-2)
用法:用杖把尖頂撞對方眼睛或者咽喉。
五、金剛托塔
1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左腳向右腳旁上步,兩腳距離一肩寬,兩腿下蹲,成小正馬步。同時:兩手握杖先向左略橫移,隨即托杖向上架,杖身橫于頭部上方,杖把尖朝前,杖梢朝右。目視前方。(圖5-1)
用法:對方器械掄劈我頭部,我兩手握杖向上架,化解其攻勢。
2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腿提膝,成左獨立步。隨即,右腳腳尖勾起,以腳跟發(fā)力向前蹬出,腳跟與小腹同高。兩手仍上舉。目視前方。(圖5-2)
用法:用腳跟蹬對方小腹部。
3兩手握杖下行至胸前。緊接著,身體向右轉(zhuǎn)約30°,胸部朝東南。右腳向前方落步,右腿弓膝,左腿前蹬,成右弓步。同時,兩手持杖先下落至頭前,隨即左手向右前方猛推杖根,使杖把尖向右前方猛力斜撞,杖把尖朝右,與頭同高;右手配合左手,向右腰間拉杖梢。目視杖把尖。(圖5-3)
用法:用杖把尖撞擊對方右耳部或者太陽穴。
六、左右逢源
1身體向右轉(zhuǎn)15°,胸部朝東南。右腳向左腳后撤一步,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跟著后撤半步,腳尖點地,成左前虛步。同時:左手向身體右側(cè)推杖,左手與鼻子同高,杖把尖向右;右手配合左手,向右胯旁拉杖,杖身立于身體右前方,杖梢向下。目視左前方。(圖6-1)
用法:對方器械刺我胸部,我旋杖向外撥,化解對方攻勢。
2身體向左轉(zhuǎn)90°,胸部朝東北。左腳向右腳后撤一步,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跟著后撤半步,腳尖點地,成右前虛步。同時:右手向上、向左翻手推杖至身體左前方,右手與鼻子同高;左手配合右手,翻手向左、向下拉杖至左胯旁,杖把尖朝左。杖身立于身體左前方,杖梢向上。目視右前方。(圖6-2)
用法:對方刺我左胸、肋部,我轉(zhuǎn)身旋杖外撥,化解其攻勢。
3身體向右轉(zhuǎn)45°,胸部朝東。左腳向前上步,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左弓步。同時,兩手向前掄杖,使杖把向上、向前、向下掄砸,杖把尖朝下,杖把與頭同高;左手松開,隨杖身翻轉(zhuǎn),邊掄杖邊翻手,至杖把轉(zhuǎn)到朝上時,滑動至右手前握杖,兩手合力下砸。目視杖把尖。(圖6-3)
用法:兩手翻轉(zhuǎn)掄杖,向?qū)Ψ筋^頂掄砸。
七、迎來送往
1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左腳向前墊步,仍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持杖先向左前方伸,右手隨即擰轉(zhuǎn)杖身,使杖把尖轉(zhuǎn)至朝右。目視杖把。(圖7-1)
用法:杖把伸到對方腦后,勾住其后頸。
2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腿提膝,右腳腳尖外擺向前踹出,左腿略屈膝下蹲,成左獨立步。同時:兩手持杖用力向后拉。左手收到胸前,右手收到右胯旁,目視杖把。(圖7-2)
用法:用杖把勾住對方的脖頸向后拉,同時用右腳踹對方前腿膝蓋或小腿。
3身體方向不變,胸部仍朝東。右腳向前落步,左腳立即向右腳前上一步,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左弓步。同時,兩手向前上方戳杖,杖把尖仍朝右,與鼻子同高。目視杖把。(圖7-3)
用法:對方低頭解脫我勾拉之勢,我立即用杖把戳擊對方鼻梁或下頜。
第一節(jié)應用口訣
先禮后兵相謙讓,杖梢掃頭擊太陽。
蛟龍入海翻龍身,上騰下鉆將腿傷。
迎面通天速上步,杖把戳平敵鼻梁。
推窗望月先護腿,抬手杖把鑲眼上。
金剛托塔向上架,護頭蹬腹撞耳囊。
左右逢源敵難進,對準敵頭猛掄杖。
迎來送往禮節(jié)到,先踹后戳沒商量。
第二節(jié)
八、潑猴偷桃
1左腳向右側(cè)橫跨一步,身體向右旋轉(zhuǎn)180°,胸部朝西。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向左腳前撤半步,腳尖點地,成右前虛步。同時:左手脫杖向左側(cè)撩掌,掌與肩同高,掌心朝左,指尖朝前;右手持杖隨轉(zhuǎn)身向右前上斜角掛,杖身斜立于身體右側(cè),杖把略高于頭,杖把尖朝右。目視杖把。(圖8-1)
用法:對方器械從我身后劈、砸我頭部,,我轉(zhuǎn)身外閃并用杖把掛其兵器,化解其攻勢。
2身體向左轉(zhuǎn)90°,胸部朝南。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向左腳內(nèi)側(cè)收步,腳尖點地,成右虛步。同時:右手持杖隨轉(zhuǎn)身收于小腹前,使杖身向左、向下移動至身體前;左手隨即虎口朝下伸手握住杖根,兩手成對把握杖,與右手合力向左撥杖,杖身立于身體前,杖把尖朝前。目視右前方。(圖8-2)
用法:對方器械又刺我前胸,我左轉(zhuǎn)身立杖向左橫撥,化解其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