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振 付 超
(山東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山東聊城 252000)
蘇州閶門內(nèi)的鐵瓶巷,在過去曾經(jīng)有過一所大宅院,名為過云樓。它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以藏有宋元舊刻、珍密善本、書畫精品聞名遐邇,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稱。
過云樓的命名取自蘇東坡:“書畫于人,不過是煙云過眼而已”。意謂歷代書畫浩如煙海,但對喜愛收藏者來說,應(yīng)將之視為過眼煙云,持一種平常淡泊、超然物外的態(tài)度。過云樓舊址原為明代吳寬所有,清同光年間被曾任道臺的顧文彬購置,與其三子顧承共同修建。過云樓占地3980平方米,建筑面積4920平方米,三路五進,正落轎廳三間。正廳進深大于面寬,呈長方形,建筑高敞古樸。廳后為兩進五開間內(nèi)廳與堂樓,東西兩翼以廂房貫通前后,自成一區(qū),內(nèi)廳前有乾隆癸亥年(1743)建的霞暉淵暎磚雕門樓一座。正落東側(cè)前兩進為花廳艮庵與過云樓。過云樓前左右置兩廊與花廳艮庵相連,中間為小庭園。其東路后兩進樓廳早已毀于大火。沿人民路的東路五進房屋在拓寬人民路時被拆。1993年,在干將路拓建工程中,沿鐵瓶巷的門廳、五岳起方寸庭院又被拆除。如今,宅邸前半已成馬路,現(xiàn)在臨街處即是原來庭院深處的藏書樓。
過云樓藏書源于何時現(xiàn)已不可考,但從顧氏家族的第一代樓主顧文彬給其子的信中可以得知,早在150年前,過云樓就已經(jīng)有了圖書古籍的收藏。
顧文彬是有名的書法家、收藏鑒賞家,尤其鐘情古書畫的收藏,他一生殫精竭力,多方搜求,積累書畫墨跡達數(shù)百件之多,作品時限自晉唐至明清,連綿千年,他在晚年精選所藏書畫250件,編纂成《過云樓書畫記》十卷(圖五),著錄了他一生搜集、賞析、研究歷代法書名畫的業(yè)跡。顧文彬的三子顧承善畫山水(圖四),精品鑒,不但與父親共同修建了過云樓,更在收藏上不遺余力,是過云樓收藏創(chuàng)建進程中的重要人物。顧承之子顧鶴逸(名麟士)是一位精通書法繪畫的藝術(shù)家(圖九、圖十二),在繼承先人留遺的三分之一藏畫基礎(chǔ)上,憑藉他博厚的藝術(shù)素養(yǎng)和睿敏的眼光,廣取博采,將書畫收藏充盈至千余幅之巨,達到過云樓藏畫的全盛時期(圖一)。顧鶴逸過世以后,將過云樓藏品分別傳給了四個兒子:顧公可、顧公雄、顧公柔、顧公碩。 民國以后,軍閥混戰(zhàn),外患不斷,顧氏后人為保護藏品,幾經(jīng)顛簸。解放后,顧公雄的后人將家藏字畫分兩次捐贈于上海博物館,過云樓所藏書畫中保存比較完整的一批得到了最好的歸宿。顧公柔的后人去世前將家藏兩幅文物捐贈于蘇州博物館。1959年,顧公碩及其家人將部分家藏贈與蘇州博物館,20世紀90年代初,顧公碩之子顧篤璜將家藏盡數(shù)捐獻于南京圖書館,至此,過云樓藏品雖分散各地,但仍留存于世。
過云樓以收藏名貴書畫著稱,所藏集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共800余種。
顧氏幾代收藏者都是工書善畫的藝術(shù)家,也是知識淵博的鑒賞家,故書畫碑版精品多是過云樓藏品的一大特色。其中清抄本《揚州文樓巷墨莊考》、藍格稿本姜垓釋《孫過庭書譜釋文》(圖十)、吳芝輯《提跋錄》,都極有可能是僅存的孤本,尤為值得重視。明初刻本《徑山元叟和尚語錄》一卷本為黃丕烈于嘉慶十年得到,后歸顧鶴逸,三頁首行蓋有“顧鶴逸”白文方印。藩府刻本《南紀集》??本珜彙⒖逃【?、鏤版寬大、字畫端莊、印刷精致、不可多得。其他珍惜寫本、抄本如明末抄本《鐘鼎彝器款識》,清道光寫本《金邠卿手摹篆文三公山碑》,清末抄本《南邨帖考》,清嘉慶抄本《粵東金石略》等都具有獨特的文獻或版本校勘價值。
過云樓舊藏寫本、抄本,大多都有獨到講究。如鮑廷博手校元朝人吾丘衍的《竹素山房詩集》,除國家圖書館藏有一部同樣出自鮑廷博手校的抄本之外,此前別無刻本存世。又如清初寫本《墨井詩抄》,其“別卷一卷”、“外卷一卷”的編排,俱不見于康熙五十八年的最早刻本,由此可見其早于康熙刻本。這部詩集寫本之所以受到重視,除了版本的獨特價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其作者吳歷為中國早期基督教徒。
過云樓舊藏中還有精美的版畫。其中版刻技藝最為精湛的是清中期刻《熱河避暑山莊圖》,清雍正刻附有圖畫的《行水金鑒》,而年代最早的則為明正德刻本《京口三山志》的附圖。《京口三山志》版刻風格粗拙,別有一番欣賞價值,加之流傳稀少,公藏著錄只有一部,既少且早,受到珍視。
書畫以外,醫(yī)學書籍也是過云樓藏書的一個特色。除了明刻及清代精抄諸醫(yī)書之外,還收藏了明人王賓的文集《光庵集》?!端膸炜偰刻嵋吩涊d王賓以精于醫(yī)道而知名,《四庫全書》中王氏文集僅有抄本流傳,過云樓所藏此本抄錄于清雍正年間,時代更早,比較罕見。
過云樓還收藏有筆記雜品的諸多佳品。清初刻《閩小記》、道光刻《交翠軒筆記》、清康熙精刻《在園雜志》,都為藏書家所重,很不容易遇到。還有明崇禎刻本《頌天臚筆》,事關(guān)明末閹黨殘害清流君子始末,是研究晚明史事重要的史料之一。
顧氏家族示有家訓(xùn):過云樓藏畫可任人評閱,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輕易示人(圖二)。正是這樣一條家規(guī),使顧氏藏書大部分得以流傳至今。顧家保存的善本都極為完好,整潔如新,宋本紙張潔白,字大悅目,均為藝術(shù)珍品(圖八)。
顧氏藏書,最早可追溯至顧文彬。他雅好書畫收藏,又喜收藏鄉(xiāng)邦文獻,在其《過云樓書畫記》中就記錄有明代祝枝山的《正德興寧縣志》稿本以及東林五君子的詩札手跡等。他希望這些家藏舊抄能“益吾世世子孫之學”并“后世志經(jīng)籍者采擇焉”。過云樓收藏書畫要求甚嚴,“謹慎擇取,絕不濫收”是過云樓收藏的原則,僅以顧文彬來說,其晚年精選所藏書畫二百五十件編寫的《過云樓書畫記》,其中書類四卷、畫類六卷,合璧者則入畫類。這本書中所入藏的書畫止于清初“四王”、吳、惲,其中頗多傳世名跡,如名列卷首的智永千文,褚遂良摹蘭亭序,蘇軾所書《祭黃幾道文》(圖十一),王羲之墨寶,顏真卿及懷素合書等。凡絹本、石刻、宋繅絲、單條、扇面及閨閣之作均未收錄,可見其收編嚴格。每種書畫后自撰題語,略記行款、布局、題記及印章,簡單加以評論,并詳考流傳始末,征引史實,辨識真?zhèn)?,鑒賞嚴謹,故而可信度極高。
過云樓除了收藏要求嚴格,其收藏門檻也極高,“除非唐、宋、元劇跡,尚可勉收,此外一概不收”。此要求雖然在后代之中有所松動,但仍可見當時顧文彬收藏珍品時的決心。由此條作稱,樓中妙品接踵而至,人間至寶漸多,過云樓猶如登上泰山絕頂,一覽眾山小。顧麟士就曾在其自敘中說:“予家自曾王父以來,大父及仲父、先子咸惟書畫是好,累葉收藏,耽樂不怠。溯道光戊子迄今丁卯,百年于茲。唐宋元明真跡過吾過云樓者,如千里馬之集于燕市?!庇纱丝梢?,顧氏家族從流散于世的真贗書畫中,甄別揀選、披沙瀝金、日積月累,收藏了一大批精湛的古代書畫名作(封面圖、圖七),如元代王蒙,明代文徵明、唐寅、祝允明、董其昌等傳世珍品和清代沈壽刺繡等文物。
經(jīng)過祖上幾代人的收藏不輟,流風綿延,過云樓至顧鶴逸而發(fā)揚光大?!秴强h志》云其“好版本之學”,“宋元舊槧及老輩遺著,悉懸金求之。”而過云樓神秘的面紗也在顧鶴逸這一代被悄然掀開。民國時期,顧鶴逸因朋友傅增湘之請不忍拒絕,同意他入樓觀書,但不得帶紙研抄寫,豈料傅每日觀書數(shù)種,記其書目,寫成《顧鶴逸藏書目》,發(fā)表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五卷第六號上,至此,過云樓的古籍善本才得以被世人知曉。解放后翻修過云樓時,曾在其中發(fā)現(xiàn)一間密室,據(jù)傳,顧家的古籍善本就存放在這個密室里。
蘇州的私家藏書雖然聚散無常,但流傳有序。所謂“物聚必散,久散復(fù)聚?!奔炊鄠€藏書家的藏書散出后,由一個當?shù)夭貢耀@得。顧氏所藏古籍就大多來自蘇州藏書家散出的圖書。上世紀七十年代,版本目錄學專家謝國楨曾看過顧氏部分善本,他認為過云樓有相當一部分藏書來自莫友芝的家藏。同時,據(jù)顧氏現(xiàn)存書籍中印鑒考索,有吳平齋、潘志萬、沈樹鏞、劉履芬、史蓉莊等人的藏書散出,被顧氏整批接收,納入過云樓收藏。藏數(shù)巨大,有近千冊流傳有序、保存完好的珍貴古籍,其中還包括40冊流傳800年罕見的海內(nèi)孤本宋刻《錦繡萬花谷》(圖六)?!跺\繡萬花谷》一書自清末以來就在藏書界極富盛名,這本存世孤本未見著錄,在明代就已按頁論價,而過云樓竟收藏有足足40冊,且基本完好(僅其中兩版是用明版補配),故而是歷年古籍中罕見的珍品。
20世紀80年代末,在蘇州舊城改造中,過云樓因干將路拓寬及人民路改造,淪為沿街淺屋,并一度為單位和民居混合使用。2012年,在蘇州市文廣新局的推動下,過云樓陳列館正式立項建設(shè),過云樓修繕工程于2013年正式啟動。2015年5月18日,過云樓陳列館正式建成對外開放。這也是過云樓首次系統(tǒng)地向公眾呈現(xiàn)顧氏歷代藏家事跡及過云樓所藏書畫名作、古籍善本等情況(圖十三)。
早在2005年春季嘉德全國古籍善本拍賣會上,過云樓所藏近500冊流傳有序、保存完好的珍貴古籍,包括40冊流傳800年罕見的海內(nèi)孤本宋刻《錦繡萬花谷》,就以2310萬元的價格被一位神秘買家整體買下。蘇州圖書館也曾設(shè)想使該批古籍重返蘇州,可是最后由于經(jīng)費難以籌集,只能放棄。2012年6月4日晚,江蘇鳳凰集團在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2.16億元競得過云樓藏書(圖三)。2012年6月11日,北京大學決定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quán),并從社會捐贈募集收購過云樓。2012年6月20日,國家文物局批準過云樓回歸江蘇,和南京圖書館的其余四分之三的過云樓團聚。
過云樓的文化內(nèi)涵,不僅在這一古建筑本身,還在于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在百年的漫長歲月里,顧氏前三代先人嘔心瀝血,創(chuàng)建起足以雄視江南的書畫寶庫,而后幾代傳人則為了呵護、征集和充實這批珍寶,歷經(jīng)艱險困頓,其中甘苦自知,外人難以感知。這批書畫珍品最終歸入國家,得到了更為妥善的保藏,也能為后人深入研究古籍文獻、弘揚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揮作用,昔日顧氏建樓收集藏品,希望一切如過眼云煙,如今,這些曾經(jīng)的“過眼云煙”早已化作今日的“映世霞暉”,澤被后人。
[1] 過云樓.搜狗百科[EB/OL].[2015-08-26].http://baike.sogou.com/v52593565.htm.
[2] “過云樓”江南第一家[EB/OL].[2011-01-09].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27d5c0100odg4.html.
[3] 唐乃彥.百年過云樓——清顧文彬的收藏及其后人書畫藝術(shù)[J].榮寶齋,2015(3):103-135.
[4] 鐘銀蘭.滄桑過云樓[J].文物天地,2002(3):44-47.
[5] 羅鳳莉.“過云樓”藏書畫的聚與散[J].晉圖學刊,2006(6):73-75.
[6] 樊寧.過云樓人間至寶的收藏故事[J].江蘇地方志,2015(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