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王敏
摘 要:本文在對冬棗黃酮進行提取的過程中,應用的主要方法是超聲波提取法,試驗以正交試及單因素為主,在對冬棗黃酮提取過程中的材料、方法及結(jié)果進行詳細探討的基礎(chǔ)上,對LD50和S180荷瘤小鼠的測定及抗氧化展開了研究。
關(guān)鍵詞:冬棗黃酮;提取;抗氧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2.029
0 前言
在科學技術(shù)不斷進步的背景下,我國農(nóng)業(yè)技術(shù)也取得了一定成績,近年來,多種鮮食果品新品種得到開發(fā),冬棗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具有晚熟的特性,山東及河北等地是其主要生長基地。在進一步對其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冬棗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同時該果品當中還擁有大量的黃酮,這一物質(zhì)對于細菌、疾病的預防以及植物生長過程中開花和結(jié)果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對冬棗黃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的探討具有重要意義。
1 冬棗黃酮的提取
在將黃酮從冬棗中進行提取的過程中,主要實驗目的為測定其抗氧化活性。提取工藝的研究以正交實驗法為主進行單因素實驗,經(jīng)過實驗對最佳提取時機進行確立,從而為開展更深入的冬棗成分提取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1)具體實驗內(nèi)容。在對冬棗中黃酮進行提取之前,首先將其進行冷凍,實驗中所需不同試劑都是分析純試劑,如乙醇、三氯化鐵和三氯乙酸等;實驗過程中所需的儀器包括超聲波清洗機、粉碎機、SK-1快速混均器和真空干燥箱 DZF6050等[1]。
實驗具體步驟如下:溫室中將冷凍過的鮮棗進行解凍處理,在絞碎鮮棗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粉碎機,提取過程中應用多種溶劑,并對其進行離心過濾。在對提取效果進行評定的過程中應以不同的抗氧化活性為基礎(chǔ)。
在測定其抗氧化活性的過程中,應用鐵氰化鉀,該活性標準缺陷的制定以蘆丁為基礎(chǔ)。具體步驟如下:取磷酸緩沖溶液2.5毫升,它擁有6.6的pH值,取不同濃度蘆丁溶液,將磷酸緩沖溶液分別滴入其中,并加入1毫升濃度為百分之一的鐵氰化鉀,均勻攪拌過后,在五十攝氏度的基礎(chǔ)上持續(xù)加熱二十分鐘。并進行快速冷卻,接下來將2.5毫升、濃度為百分之十的三氯乙酸加入其中,并在十分鐘內(nèi)進行3500轉(zhuǎn)離心分離。接下來將產(chǎn)生的的溶液取出2.5毫升在加入FeCl3過后對其進行均勻攪拌,帶溶液徹底靜止后對其吸光度進行測試。吸光度值越小代表抗氧化性越弱。
在進行超聲波提取試驗的過程中,首先科學設(shè)計試驗方案,具體步驟如下:在具塞試管中滴入五十毫升冬棗漿,將其置入超聲波清洗劑當中,十五分鐘離心處理之后對產(chǎn)生的溶液進行抗氧化活性測定。單因素實驗應最先開展,在此基礎(chǔ)上正交試驗為L9(34),這樣一來能夠?qū)r間、比例及濃度進行科學的選擇,促使冬棗黃酮提取過程中最佳工藝參數(shù)得以產(chǎn)生。
(2)實驗結(jié)果分析。在測定總抗氧化活性的過程中,橫坐標應用蘆丁這一基礎(chǔ),縱坐標為吸光值。確定濃度不同的溶液吸光值選擇的點為700nm,這樣一來就能夠得到標準曲線,并確定回歸方程:y=0.0038x-0.0069和r=0.9995。
接下來就是確定超聲波提取法最佳工藝參數(shù),此時需要對乙醇相關(guān)提取工藝進行深入考察,在單因素實驗背景下,正交實驗同樣應用L9(34),這樣就能夠得到溫度、濃度、比例等限制提取效果的相關(guān)因素。經(jīng)對比可知,相關(guān)因素當中,影響最大的是時間,影響最小的是乙醇溶液的濃度[2]。
在進行冬棗黃酮提取的過程中應用超聲波提取具有以下優(yōu)點,即簡單的操作、時間短和高效率等?,F(xiàn)階段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于農(nóng)藥殘留分析實驗當中。提取過程中包含多種方式,而“空化”作用是應用超聲波提取的最主要原因,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對熱不穩(wěn)定的植物進行提取的過程中應用超聲波是非常有效的,這是因為這種方法不需要進行加熱。
2 LD50和S180荷瘤小鼠的測定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通常狀況下,氧化與抗氧化在機體當中通常能夠保持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一旦不同原因?qū)е聶C體出現(xiàn)較高的自由基水平,將使抗氧化能力大大減弱,從而導致一系列嚴重疾病,如癌癥和衰老迅速等。對于這些疾病的預防就要從抗氧化損傷入手,而冬棗中含有的黃銅就具有較高的抗氧化損傷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對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以下針對冬棗黃酮對LD50和S180荷瘤小鼠的抗氧化作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1)半數(shù)致死量(LD50)的測定。實驗過程中應用昆明種小鼠十六只,雌雄各八只,將其進行隨機分配成四組。在不限制飲水的狀況下,分別將不同劑量的冬棗黃酮提取物灌入其胃中,并詳細記錄其產(chǎn)生的不同癥狀及死亡特征。如果未發(fā)現(xiàn)死亡或中毒癥狀,則應逐漸加大劑量重新實驗。經(jīng)過仔細觀察,死亡和中毒現(xiàn)象都沒有發(fā)生,當該劑量達到五千毫克每千克時同樣安全,這說明該液體屬于五毒級。
(2)對S180荷瘤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研究。應用昆明種小鼠五十只,確定其健康程度,將其進行普通水適應性喂養(yǎng)七天之后再進行實驗。將環(huán)磷酞胺液體注射入實驗物體內(nèi),將五十只小鼠分為五組,分別進行腫瘤對照、EED和CY對照等。將其中一組放置于無菌空間中,對接種了7d的S180荷瘤小鼠的腹水進行抽取,運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其中擁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活細胞,運用生理鹽水對其進行稀釋,并在實驗物皮下進行注射,每只注射0.2毫升。
接種過后二十四小時,對于不同分組的小鼠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例如,對于CY組,每日應用二十毫克每千克的環(huán)磷酞胺進行灌胃,以后每隔一天進行一次腹腔注射。
經(jīng)過實驗,對實驗物的一般狀態(tài)進行了掌握,通常狀況下,小鼠的生存質(zhì)量都保持良好,同時擁有良好的活動情況及精神狀態(tài),對其皮毛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其始終保持光潔,體內(nèi)腫瘤的生長速度也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冬棗黃酮對于抑制腫瘤和細菌具有重要作用。
3 結(jié)論
本文通過運用超聲波提取法,有效確定了冬棗黃酮提取的最佳工藝條件,并在昆明小鼠實驗的基礎(chǔ)上對黃酮的抗氧化作用及抑制細菌生長功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實驗表明,現(xiàn)階段在科學技術(shù)不斷進步的背景下,我國應積極加強對冬棗這一新果品的種植,并對其中的黃銅進行大量提取,加強實驗研究,逐漸提高其抗氧化功能,為人類醫(yī)學等方面的進步做貢獻。
參考文獻:
[1]胡迎芬.冬棗黃酮的提取分離及抗氧化、抑瘤活性研究[D].青島大學,2009.endprint
山東工業(yè)技術(shù)2015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