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雅丹
(湖北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
淺談現(xiàn)當代人本主義思想的缺失
談雅丹
(湖北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人作為自然中的生物機體,必然具有人的本能也就是一些生理需要,這和動物的低級活動是不同的。因為物種的等級越高,腦的發(fā)展越復雜化,動物的本能作用就相對不明顯,人類的出現(xiàn)己使本能行為的作用下降到最低點。因為人可以通過學習取代本能,那么文化的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則越發(fā)重要。人的本能行為歲不受文化影響,但文化能通過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作用使本能受到限制或使本能“升華”。本能只會受到壓制或壓抑不可能被消滅。人的意識能動性和推理能力使得人的行為是可塑的。自然長期的演化下,超越自然的人類出現(xiàn)了。自我意識和推理、想象的能力使得那種動物生存所特有的低級升華到高階狀態(tài)。人類由此而成為了宇宙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人雖然是宇宙的一部分,必然受自然規(guī)律的制約,但人又不同于自然界其余的部分。人從自然中獲得了更大的獨立性,同時也產生了一種不安全感。
人;意識;社會
從叔本華、尼采到克爾凱戈爾、薩特都對現(xiàn)代人面臨的處境進行過揭示。唯意志主義最早覺察到因“上帝之死”而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人的價值真空和現(xiàn)代人的無家可歸感,覺察到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導致的人的個性喪失以及由此而來的現(xiàn)代人的痛苦。存在主義更是直接描述和揭露了現(xiàn)代社會中人的個性喪失、人的自由被剝奪、人受物及異化力量的支配等狀況,并在如何使人擺脫異化狀況、恢復人的個性和尊嚴、使人獲得真正的自由方面做出了探討。人類憑理性力量征服自然的過程給人類自身帶來的二重結果:一方面是物質財富的涌流,另一方面是人的生存危機。理論指導實踐,縱觀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價值觀問題也是由于人們的追求和價值觀出現(xiàn)了扭曲,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時作為個體的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是在科技理性所主導的現(xiàn)代化市場經濟中,由于受到大眾傳媒和西方多元價值觀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當代人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一些狹隘的成功觀。很多時候“唯金錢論”傾向的成功觀主導著很多人的思維方式,由于浮躁的社會風氣的影響和諸多負面價值理念的引導,物質財富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錢的標準已經成為了一切的衡量標準。“金錢萬能”、“金錢至上”的觀念麻痹了人的思想,一些人夢想著一夜暴富,住上豪宅,開上名車。由此,“成功”的內涵被扭曲,導致了一種片面的、功利化的價值取向。一些人認為進入大城市、大機關獲得豐厚的待遇和可觀的收入才是成功的標志。顯然,他們看中的主要是眼前獲得的條件和待遇,而較少考慮自身發(fā)展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的機遇。另外,當下不少女孩在選擇婚姻伴侶時,往往把一些“硬件”條件放在首位而不去考慮男方的人品,她們認為找到一個所謂的有錢人才是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成功的一種表現(xiàn)。有的人為了錢,貪污受賄,權錢交易,腐化墮落; 有的人為了錢,出售偽劣假冒商品,拐賣婦女兒童。凡此種種表明,這些人放棄了追求成功應有的價值和意義,陷入了對金錢非理性的追逐中。在這種庸俗的、狹隘的“唯金錢論”成功觀的毒害下,一些人不顧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發(fā)展,忽視內心的感受,盲目地陷入對金錢的追逐中,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功利,放縱個人私欲,人成了物化的人,最終導致人本失落,喪失自我,無法享受成功帶來的快樂。還有些人奉行“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信條,苦心孤詣追求的不是事業(yè)上的成功,而是自身在社會中獲得好的定位。由此可以看到,即使有些人可能是公司中脫穎而出的骨干,也可能是技術上的權威,獲得了多項獎勵和證書,但他們并不具有讓周圍人信任的品質,因為他們過于追求個人成功,為在競爭中取勝,滿足一己私欲,不擇手段,摒棄合作,對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缺乏責任擔當其實,人生而有欲,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走向極端化和利益化,則扭曲了成功的真正含義,呈現(xiàn)出不健康的人生態(tài)勢。用這種禁錮甚至毀滅人性的方式追逐成功,使一些人遺忘了人生的樂趣和真正意義,失去了從容的人生姿態(tài),從而淪為成功的奴隸和犧牲品。這種表現(xiàn)帶有嚴重的“虐待狂”色彩,為了自己所謂的利益,“想完全主宰別人,使別人在我的意志下完全屈服”。然而,我們也會在社會上發(fā)現(xiàn)一些以“唯速成論”傾向的成功觀為導向的行為方式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個體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進一步激發(fā)和強化,但與此同時,在急速變幻的市場中,人們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tài)也日益凸顯。無論是風靡一時的選秀節(jié)目,還是一夜成名的網(wǎng)絡名人,都傳遞著“成功可以擁有捷徑”的信息,從這一現(xiàn)象不難看出當代人對于成功的迫切渴望和人們急功近利的成功心態(tài)。浮躁往往由于對成功的過度渴求而衍生,而成功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種沉穩(wěn)的心態(tài),需要艱辛的付出和漫長的積累。而“唯速成論”的成功觀促生的快速致富、急于求成的不良心態(tài),使得人們不重視素質的養(yǎng)成,只重視技能的提升,不重視積累的過程,只重視收獲的結果,缺少走向成功應有的主體性。這種不良心態(tài)把當代人引入追求成功的迷途。無論是“唯金錢論”的成功觀、“唯利益論”的成功觀還是“唯速成論”的成功觀,這些都是重物質、重利益、重占有的成功觀,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當代人心理機制的異化。
人類面臨著“存在的二律背反”即生與死、人所具有的全部潛能與他實際上所能實現(xiàn)的東西、人的孤獨性與人同他人的相關性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萌發(fā)著人與人、人與世界相分裂的隱患。社會無意識形成了一種社會過濾器,它將不符合社會的思想淘汰在意識之外,使人與社會相符合,表面看來人與社會和諧,實際上只有無意識才能代表真實的人,而意識只是由社會塑造的一個部分,它代表的只是“社會的人”,只是人類面臨的生存狀況所引發(fā)的一種偶然性,這種作為偶然性的人的我,被分隔在作為整個人性的我之外,人與自身是分裂的?,F(xiàn)代工業(yè)社會中占支配地位的“商品銷售性格”也使人喪失了感情生活,使人與其工作、與他人、與自然都失去了緊密的聯(lián)系,因而人與世界也是分裂的。所以想要健全社會,人都應該比物更為重要,尤其是在物欲橫流、人情淡薄的現(xiàn)代世界中,更應該多保持一些人的尊嚴;在他的思想中,也始終貫穿著人應該過一種有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使自身的潛力達到全方位實現(xiàn)的主題。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在今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對關注人的問題,以及注重人的價值的實現(xiàn)、注重道德建設,力戒人成為物的奴隸、喪失人的真正意義等問題,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警示作用。
I106
A
1672-5832(2015)12-02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