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全瑞 孫泉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102-01
在現(xiàn)在的語文學習中,很多教師感嘆語文難教,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覺得枯燥乏味,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教師把課本當教條,沒有讓學生走進生活中去學語文,用語文。生態(tài)化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回歸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用語文裝扮生活,提升生命質(zhì)量。只有那些來自生活的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才能使學生學到具有時代氣息的語文。語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語文就有多大”,語文教學應該有一個開放、自由、靈活、寬廣無邊的空間。小課堂里的知識是有限的,大社會的天地則是無限的。有造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會這個大課堂。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T诮虒W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擴大學生學習語文的領域,實現(xiàn)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的目的。把語文學習與小學生自己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使語文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筆者主要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語文。
一、開展好讀書活動
培養(yǎng)學生讀書看報的興趣,同時,利用晨會、班會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自己寫的好文章、好詞、好句、好故事與同學分享,這就相當于大大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增加了知識的積累。并且要求學生用采集本收集起來,以待日后溫故知新。
二、利用校園文化陣地學習語文
校園文化建設為語文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既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校園里的黑板報、宣傳欄,走廊上溫馨的提示語、名言警句,學校紅領巾廣播站、讀書角以及習作園地等都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舞臺。
三、在班級、學校的活動中學習語文
學校的一切活動少不了學生,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中,都有所見、所聞、所感,這都是學習語文的機會。六一兒童節(jié)、藝術節(jié)、國慶節(jié)等,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積極投稿。辦手抄報、繪畫、演小品、相聲、演講比賽、詩歌朗誦等形式,都能使學生感到活動愉快而有意義,也使學生從中學到了知識,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四、利用社會資源學習語文
社會資源包羅萬象,是學生學好語文、增加積累、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如:食品包裝袋上的名稱、路牌、春聯(lián)、歇后語、街頭廣告語、商店名稱、產(chǎn)品說明書、民間故事以及外出旅游時聽導游介紹的名勝古跡、人文地理等等,都是活生生的語文。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學生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時,語文綜合素養(yǎng)也得到了提高。
五、在社會實踐中學習語文
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將語文課堂教學中所學到的基礎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現(xiàn)象與問題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成功地解決或描述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現(xiàn)象的一種活動方式。社會實踐活動是學好語文的關鍵,為把語文學習和社會實踐融合溝通,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diào)查、參觀、訪問、宣傳等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文化、地域風情,體會友情和親情等,既提高了學生觀察能力、寫作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例如,我們家鄉(xiāng)每年都要舉辦油菜花節(jié),我就要求班級學生利用雙休在家長的帶領下去游覽欣賞,并了解當?shù)氐拿耧L民俗、家鄉(xiāng)古建筑以及家鄉(xiāng)土特產(chǎn),然后在班上開展“我是小導游”“我為家鄉(xiāng)土特產(chǎn)做廣告”的班會活動,這樣,既拓寬了語文教學的渠道,又激發(fā)了學生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六、布置特殊的家庭作業(yè)
讓生活融入作業(yè),使學生在作業(yè)中體味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比如,“母親節(jié)”到了,可以策劃“母親節(jié)”作文系列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孝敬。引導學生從活動中受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獲得情感教育。假期可以布置做“過年”或“暑假”主題作業(yè),形式可以是文章、繪畫等。這些融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體的“語文作業(yè)”深受學生喜歡。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明白:學習與生活是統(tǒng)一的整體,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語文教師要組織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聯(lián)系語文,養(yǎng)成在生活中時時、處處吸取語文知識與運用語文知識的習慣,做到家庭生活語文化、學校生活語文化、社會生活語文化。
總之,生活中語文知識無處不在,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只要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在生活這個大課堂中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