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京圖書館館藏《孟子》類善本書解題

2015-11-18 22:32
新世紀圖書館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抄本孟子

南京圖書館館藏《孟子》類善本書解題

李培文

南京圖書館館藏《孟子》類善本書較為豐富,今擇出五部在經(jīng)學史上具有影響力的大家之作,即漢趙岐《孟子趙氏注》、宋張九成《張狀元孟子傳》、宋朱熹《國朝諸老先生孟子精義》《孟子集注》與清焦循《孟子正義》,逐一為之解題,五部版本各具特色,亦為南圖善本中之珍品。

孟子善本古籍

《孟子》是中國儒家學說的經(jīng)典文獻,東漢時開始有注釋之書,宋代以前,《孟子》一直列在子部儒家,被認為是經(jīng)書的輔翼。北宋末年,徽宗將《孟子》補刻入石經(jīng),此為入經(jīng)之始。南宋時,理學家朱熹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四書集注》,大力推崇孟子,《孟子》一書在經(jīng)部的地位從此確立,儒家之《十三經(jīng)》正式形成。此后學者對其注疏推闡日趨繁多,也日趨精深。由于朱熹的引領(lǐng),宋元之際對孟子的研究著重于性理的解說和推衍,一直影響到明代,明后期考據(jù)之風漸起,至清乾嘉間達到頂峰,相關(guān)的考證校訂便成為這個時期研究的重點。今南京圖書館舉辦讀書節(jié)以《孟子》為專題,筆者在館藏《孟子》類文獻中選出五部善本書作為推薦,擬從版本的角度解讀《孟子》,感知儒學。五部分別是:漢趙岐《孟子趙氏注》、宋張九成《張狀元孟子傳》、宋朱熹《國朝諸老先生孟子精義》與《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義》。這五部書不僅是經(jīng)學史上具影響力的大家之作,也是南圖館藏善本中的珍品。版本各有其獨特之處,或為校訂精善之傳世祖本,或為宋代講堂之范本,或為考據(jù)家之心血手稿,由于其中三部為抄稿本,有些資料為首次披露,以下便逐一為之解題。

1孟子趙氏注十四卷,漢趙岐撰,音義二卷,宋孫奭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韓岱云等刻本(卷一至七),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孔繼涵微波榭刻本(卷八至十四及音義),清盧文弨校并題識、清丁丙跋

趙岐(?—201年),字邠卿,初名嘉,字臺卿,因逃亡避難改名。東漢末年名臣,官至太常,一生起伏跌宕,頗具傳奇色彩,《孟子》注就是他在困頓顛沛中寫就的,《后漢書》有傳?!睹献于w氏注》在文獻中又稱為《孟子章句》,此書前有《孟子題辭》一篇,講述孟子生平經(jīng)歷、著書旨趣以及為之作注由來等等,正文分《孟子》七篇各為章句上下,即十四卷,每卷依段落劃分章節(jié),注釋詞義并逐句串講,各章之末還擬括大意稱為“章旨”。趙注釋文通達易曉,是在宋代朱熹《孟子集注》之前流傳最廣的一部漢注,也是今傳唯一一部完整的漢注,其所傳《孟子》本文及分章結(jié)構(gòu)都為后世所宗,在《孟子》詮釋史上有著開創(chuàng)性的地位。

趙注版本以宋刻為源頭,明清以后傳刻眾多,但基本上可歸為兩個系統(tǒng):一是經(jīng)注本系統(tǒng),即帶有《孟子》經(jīng)文的趙岐注本;二是與偽孫奭疏結(jié)合的注疏本系統(tǒng),其書又稱《孟子正義》或《孟子注疏解經(jīng)》,為南宋邵武一士人竄改孫奭《孟子音義》為疏的托名之作[1]。經(jīng)注本歷來被認為最接近于趙注原貌,但也多有訛舛闕逸,如“章旨”的散佚。明清二代,考據(jù)家對經(jīng)注本作了大量的考校工作,衍生出數(shù)種名家校本。阮元在《十三經(jīng)注疏》之“孟子注疏校勘記序”中就自宋至清的經(jīng)注善本源流作了一個總結(jié),稱“吳中舊有北宋蜀大字本、宋劉氏丹桂堂巾箱本、相州岳氏本、盱郡重刊廖瑩中世彩堂本,皆經(jīng)注善本也。賴吳寬、毛扆、何焯、何煌、朱奐、余蕭客先后傳校,迄休寧戴震授曲阜孔繼涵、安邱韓岱云鋟版,于是經(jīng)注訛可正,闕可補?!奔粗附?jīng)注本系統(tǒng)經(jīng)過了二百余年幾代人的連續(xù)校正,最后畢其功于戴震,校正之余,在原宋刻經(jīng)注本中已經(jīng)缺失的章旨、篇敘也得以重新恢復。乾隆三十八年(1773),為戴震姻親的曲阜孔繼涵先得到戴震校本刻印行世,但不知因何流傳不廣,八年之后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安邱韓岱云又一次刊刻,二本后都附有孫奭的《孟子音義》,以與偽孫奭疏相區(qū)別。孔繼涵本卷末錄有戴震跋文,其中感嘆稱“臺卿之學,殘失之余,合之復完”。今阮元序中所提到的明清兩代的校本大多已經(jīng)佚亡,幾代考據(jù)家的成果依賴于孔韓二本得以保存,故從文字內(nèi)容角度上講,孔韓二本無疑是現(xiàn)存趙注本中最好的版本。南圖所藏此部更有奇巧,一至七卷為韓刻,八至十四卷及孫奭《音義》為孔刻,其中孔刻部分又再經(jīng)盧文弨手校,盧文弨與戴震為同時代考據(jù)大家,卷八卷端有“盧文弨”“弓父手校”二印,卷末有“乾隆癸卯(1783)二月二十四日盧弓父閱”朱筆小字一行,八至十四卷中有其朱筆校字。此書原藏丁丙善本書室,卷前有丁丙跋文,稱此本“善而又善”??醉n二刻雖多見于世,但如此配本,集二刻一校于一部之中,序跋俱全,又平添許多收藏價值,若非天意湊巧,也是收藏家獨具慧眼。

2張狀元孟子傳二十九卷,宋張九成撰,清乾隆翰林院抄本(四庫底本)清丁丙跋

張九成(1092—1159),字子韶,號無垢居士,兩宋間人,高宗朝狀元,理學家楊時弟子。曾任著作郎、權(quán)刑部侍郎等職,后棄官講學,創(chuàng)立橫浦學派。此書是張九成針對當時疑孟思潮泛濫所作。每一章作通解一篇,止于《告子》。《四庫提要》稱之“曲折縱橫,全如論體。又辨治法者多,辨心法者少,故其言亦切近事理,無由旁涉于空寂。在九成諸著作中,此為最醇?!?/p>

張九成關(guān)于《孟子》的著述在宋元間的《直齋書錄解題》《郡齋讀書志·附志》《宋史藝文志》等目錄中收有三種,即《孟子解》《孟子說》和《孟子拾遺》,并無《孟子傳》之名。清初藏家錢謙益《絳云樓書目》、季振宜《延令宋版書目》中曾收有《孟子解》一書,但同時代朱彝尊《經(jīng)義考》中稱未見,可見當時已流傳極少,今與《孟子說》都已佚亡。《孟子傳》在清中期藏家目錄中著錄有一部宋本(今已不存),其卷端下題為“題皇朝太師崇國文忠公臨安府鹽官張九成子韶”,避諱至光宗朝“敦”字,張九成去世在高宗朝,理宗寶慶間始追贈太師,封崇國公,謚文忠,理宗在光宗之后,而此書不避理宗諱,可見南宋末期書坊避諱多疏率不嚴,故此書在寶慶之后至宋亡之前刊刻均有可能,這或許也是造成宋代書目未收的原因。此宋本乾隆時期曾藏于南潯劉桐處,錢大昕《竹汀先生日記》有載,稱缺末篇《盡心》,為二十九卷,后為汪士鐘、潘祖蔭相繼遞藏,《藝蕓書舍宋元本書目》及《滂喜齋藏書記》均有著錄,民國時張九成后人,著名出版家張元濟將之影入《四部叢刊》第三編中。在《四庫全書》修書時,此宋本并未得到進呈,據(jù)當時所編《浙江採輯遺書總錄》著錄,此書有“常熟毛氏汲古閣影宋寫本”一部,然而《四庫提要》卻注明所據(jù)底本來自內(nèi)府藏本,查《天祿琳瑯書目》,確實收有一部琴川毛氏抄《張狀元孟子傳》。且不論其來源差別,四庫本應當是出自這部毛抄。

南圖所藏這部翰林院抄本,首頁中間鈐“翰林院典篰廳關(guān)防”滿漢文大印,除第一、二頁為后補無格紙外,皆為紅絲欄本,半頁九行,行二十一字,四周雙邊,單魚尾。欄框色澤與通常所見翰林院八行抄本相類,但版心無“欽定四庫全書”字樣。全書六冊,抄寫有多人字跡,計有一百余處校改或供審閱者參考的校改意見,意見大都由謄錄者寫成浮簽貼于相應處的天頭并簽名,如“謄錄戈廷楠”“謄錄梅德”“分校王”等。而此抄本留有空白并注明原本缺失之處與《天祿琳瑯書目》所記毛抄本缺失處一一相符,故此抄本無疑是由四庫館臣從這部毛氏抄本過錄而成。再對照四庫文淵閣寫本,館臣在翰林院抄本上直接改動之處,大都是過錄毛本時產(chǎn)生的誤抄和漏字等,閣本用改動之文,而校改意見多為針對原毛抄本或作者的訛誤,閣本僅對有確鑿依據(jù)者方採納使用,可見館臣對古書原文的改動十分謹慎。例如卷八第九頁浮簽題“‘是蔡之圍為當也’句,似脫一‘陳’字,請參。”這條未被採納,而卷七第十八頁浮簽題:“‘夫伯夷下惠’(句),‘柳下’食邑,謚曰‘惠’,今注中俱作‘下惠’似覺割裂應改”。這條校者認為張九成將柳下惠之名簡稱下惠是不對的,因為“柳下”指地名,而“惠”為謚號,這條被採納,在閣本中改稱全名柳下惠或惠,所以即使是作者的本文,有這樣的硬傷,館臣認為還是必須改正的。這些校改的採納與否,證明了這部翰林院抄本的確是一部四庫底本,而四庫底本的價值在于為今人提供了當時館臣校訂此書時最原始的實物資料。通常四庫底本就是進呈的原本,館臣直接在原本上進行校改,此書則是過錄之后方作校改,可能是因為原本為毛氏精抄,又是內(nèi)府藏本的原故;今存乾隆翰林院抄本絕大多數(shù)為輯《永樂大典》本,即八行二十一字紅絲欄本,卷端或版心處題“欽定四庫全書”字樣,鈐滿漢文“翰林院印”,也與此本不同。所以無論從四庫底本還是翰林院抄本來說,此本都是較為獨特的,極具文獻和收藏價值。

張元濟在這部書的《四部叢刊》宋本影印??庇浿蟹Q“是刻闕泐之字,舊抄本(翰林院抄本)間有存者,似出后來傳抄所臆補,未敢盡信也”。此言有兩個含義,一即翰林院抄本源頭仍是這部宋本,二是所存宋本闕文疑為后人偽造。今毛氏影抄本已不存,那么只能從《天祿琳瑯書目》著錄文字與這部翰林院抄本來判定是否如此。首先,抄本的卷端題名、作者題名(見上)都與宋本相同(卷一首頁為后補除外),館臣??睍r發(fā)現(xiàn)的底本文字訛誤也與宋本相同;其次,抄本主要有四處文字缺失,在《天祿琳瑯書目》記為:卷四第二頁、卷八第六頁,卷十第七、八頁與卷十六第七頁。對比宋本,卷頁相符,抄本所缺失的是完整的一頁或兩頁文字,但這些地方宋本都是完好的。由此兩點可以確定毛抄確實為影抄本,毛抄和宋本至少都是源自同一個版本,問題出于翰林院抄本在這四個缺失處有兩種注明文字,一注毛抄缺頁,一注原本空白。即毛抄的文字缺失有兩種情況,缺頁可能是底本也有缺頁,也可能是毛氏漏抄或流傳中丟失一頁,而版面留白則說明毛抄所據(jù)底本確實有頁面缺失,這與宋本是不相符的。宋本文字缺失除二十九卷之后,皆因頁面破損導致局部缺字,主要在卷一和卷二,并無缺頁和版面漫漶。而抄本在卷一第一頁與版心接近處僅有兩行缺失(宋本也缺),其它宋本頁面缺損部分,抄本文字不缺,二書缺失部位不同,臆補之說不合邏輯,只能說明毛抄所用底本雖然與宋本有可能同刻但不同本,也間接說明了《孟子傳》在二十九卷之后也可能是原缺,即當初此書并未完成。而陳景云也有稱張九成《論語傳》(見《絳云樓書目》)為未完成之書這個說法。如翰林院抄本是源自另一部宋本,那么它所存的宋本缺失之文并非是傳抄者臆補之文,而正是張九成之原文。

此本在卷端右下鈐有“古潭州袁臥雪廬收藏”一印,臥雪廬是道光間藏書家袁芳瑛之室名,此本應該是在《四庫全書》修完之后散出,被袁氏臥雪廬收藏,后又轉(zhuǎn)入丁丙八千卷樓。

3國朝諸老先生孟子精義十四卷綱領(lǐng)一卷,宋朱熹撰,明抄本,清丁丙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南宋紹興進士,曾任秘閣修撰,寶文閣侍制。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他的性理思想主要是通過對《四書》的詮釋表達出來的,是南宋理學集大成者。《孟子精義》和《孟子集注》是朱熹在《孟子》解讀性著作中最重要的兩部?!睹献泳x》以二程論述《孟子》為主要內(nèi)容,兼收張載、范祖禹、呂希哲、呂大臨、謝良佐、游酢、楊時、侯仲良、尹焞、周孚先十家之說,僅條疏臚列,并不加按斷,故此書是“本程氏之學以發(fā)揮經(jīng)旨”之作,是朱熹最早的《孟子》研究著作。在《孟子集注》完成之后,朱子強調(diào)雖然《集注》為《精義》之精髓,但《精義》仍是《集注》之階梯,告誡門人弟子不可因《集注》而廢《精義》。

《孟子精義》在乾道八年(1172)完成后與《論語精義》合刻于建陽,又有總名為《論孟精義》。淳熙七年(1180)朱熹增加了周孚先的解說并增補程張等人之說再行刊刻,并改書名為“要義”,后又改為“集義”,前后兩次刻本內(nèi)容有較大的變化,后刻之書卷末有朱熹淳熙庚子跋文一篇,述及其間刻印增輯情況。今查諸目錄,宋趙希弁《郡齋讀書志附志》作“孟子精義十四卷”,稱為二程等十一人之說,且書中有淳熙八年其父手澤,故應屬乾道八年初刻系統(tǒng)的本子;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與元《宋史·藝文志》都作“孟子集義十四卷”,則應屬淳熙增補本系統(tǒng)。此書增刻之后即視為定本,乾道本便不再傳刻。所以各種著述與目錄中一般出現(xiàn)的大都是“孟子集義”這個書名,用“精義”者極少。

南圖所藏明抄本是已知此書現(xiàn)存最早的版本,而且是僅有的一部明代版本。晚清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收有另一舊抄,今已不存。此部明抄本題名稱“精義”,與《論語精義》合抄,卷前錄有十一家姓氏目錄及朱熹乾道序,無淳熙跋文,但在《論語精義》中收有周孚先之說,故雖名“精義”,實仍為淳熙增補本系統(tǒng),以“國朝諸老先生”冠于書名前,不過是書坊用書名出新方式吸引讀者的慣用手法。此本用朱絲欄紙,恭楷精抄,格局疏朗,欄線淡雅,紙白如新。字多用古體,且恒字缺末筆避宋諱,加之“國朝”命名,底本當為宋刻,應屬明抄中之精品。

《孟子精義》在清初多家書目中如《絳云樓藏書目》《季滄葦藏書目》《傳是樓書目》等都未被收錄,這意味著此書宋元明三朝版本在清初已較少流傳,宋本可能久已亡佚。清初有閩安溪李氏輯刻本,康熙時又有石門呂氏寶誥堂刻本,后者宣稱用明代白鹿洞書院本作為底本,以示正統(tǒng),流傳極其廣泛,此后傳刻本基本都用呂氏本進行翻刻。呂氏本與李氏本題名也是“國朝諸老先生孟子精義”,并與《論語精義》合刊,但與明抄本不同的是,明抄本每章題名用孟子原文首句,而呂李二本簡略記為某章,如“孟子見梁惠王章”。由此可見,雖然清初這二種刻本與明抄本具有相同的源頭,清刻從明本轉(zhuǎn)刻后文本當有改動,而明抄本則更接近于宋本。清代另一部流傳較廣的版本是《四庫全書》本,每章簡略題名與呂本相同,但較諸本又裁去綱領(lǐng)一篇,是改動最大的一個版本,故較呂氏本又下一級。此明抄本為丁丙原藏。

4孟子集注十四卷序說一卷,宋朱熹撰,元張師曾音考,元刻四書章句集注本[卷三、四配清咸豐九年抄本]清蔣培澤、高望曾、丁丙跋

《孟子精義》完成之后,朱熹取其中諸家學說之要,加入自已的見解,融合貫通,作《孟子集注》十四卷,闡發(fā)其天道性命的理學宗旨。此書后與《論語集注》《大學章句》《中庸章句》合并刊行,成為著名的《四書集注》,是朱熹的理學思想最集中體現(xiàn)的一部叢書,影響其極深遠?!睹献蛹ⅰ返膯柺?,確立了孟子在儒家的道統(tǒng)地位,也使得《孟子》一書在經(jīng)部的地位更加穩(wěn)固,故在孟子研究史上,《孟子集注》是繼漢趙岐《孟子章句》之后又一部具里程碑性質(zhì)的重要著作。

《孟子集注》在朱子生前有過數(shù)次刊刻和修訂,今都不存,現(xiàn)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定十年(1217)宣城吳柔勝當涂郡齋所刻淳祐間遞修,在朱子逝世之后,屬晚年定本,十四卷仍為趙岐舊制。清乾嘉間,??奔谊慀@《經(jīng)籍跋文》中有“宋本四書跋”一文,所述之宋本為淳祐六年燕山嘉氏刻本,其中《論》《孟》二書即影刻吳柔勝本。陳鳣記錄了這部宋本與清通行本的校勘結(jié)果,其中《孟子》僅經(jīng)文部分就校出文字不同之處達三十有余。南圖所藏此元刻《四書章句集注》本《孟子集注》也是十四卷本,無刻書者序跋,七行十五字,雖與上述宋本(八行十五字)不同行款,但經(jīng)文部分與陳鳣所記淳祐本基本吻合(見丁丙跋文),當與吳柔勝本是一個系統(tǒng)的傳本。

此本較為獨特之處有二,一為全書刻句讀圈點,并在經(jīng)文與朱注中刻有大量的標抹;一為每卷末附有“音考”一篇。標抹是指在重點文句旁以黑色或其它顏色的粗線等形式加以標識,通常都以色筆標出,以刻印方式表現(xiàn)并不普遍。岳珂《刊正九經(jīng)三傳沿革例》稱:“惟建本始仿館閣校書式,從旁加圈點,開卷了然,于學者為便?!彼坪鮾H指圈點。古書中的符號由于不曾有過統(tǒng)一的用法,所以往往在凡例中給予標抹的說明,此書無凡例,可能與序都已佚失。藏家丁丙的跋文對此書標抹之法有稱:“凡一節(jié)之義,一章之旨,一篇之凡,皆有旁抺,衍文加圓圜,誤字加方圍,主意字眼加上下圓圜?!倍”忠C了明楊士奇《東里續(xù)集》“四書集注跋”一文,文稱“右四書集注句讀、旁抹之法兼取勉齋黃氏(榦)、北山何氏(基)、魯齋王氏(柏)、導江張氏(須立)諸本之長,宣城張師曾為之參校,加以音考,蓋今之最善本也??贪嬖诔V莞畬W?!倍”J為這段敘述與此本在句讀、旁抹、音考上一一脗合,且《中庸》后有“平江章有??睌?shù)字,平江(今蘇州)與常州地相近,應即指此本。楊士奇文中所述黃、何、王、張四人,是朱熹嫡派四代傳人,元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一書就有提到塾師參考“黃勉齋、何北山、王魯齋、張導江及諸先生所點抹《四書》例”,這部《分年日程》當時由國子監(jiān)頒行各郡邑學校作為教學參考,所以黃榦等人的四書教育法是當時的主流學習方法。此書保留的大量標抹及圈點也是研究宋元《四書》主流派教授手法不可多得的原始資料。楊士奇提到的宣城張師曾,履歷不詳,只知是元文宗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舉人,有《宛陵先生(梅堯臣)年譜》存世,查清初黃虞稷編《千頃堂書目》,收有“張師曾四書集注音考標題”一書,與此本相合,但后世書目都不曾有著錄,應已佚亡,故此本“音考”可補缺元人注《四書》之一種。

由于元代張師曾參與此書的??迸c撰寫,故丁氏《善本書室藏書志》定此本為元刻,今《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因之著錄,但仍有不同意見。此本正文部分大字疏朗,字體剛勁而端正,版面形式呈宋版風貌,版心有字數(shù)統(tǒng)計;而音考部分字體與之不同,莫友芝稱之“較本書圓活”[2],版心無字數(shù)統(tǒng)計,但兩部分的紙張和墨色是一樣的,紙張多有草筋,呈元本的特點。故莫友芝與傅增湘都認為其正文部分為宋刻,音考部分為元時所增刻。今國圖版本學家李致忠先生也支持這個看法,他認為除風貌外,正文部分于宋諱皆避,更符合南宋官刻現(xiàn)象,又舉元人尤其重視黃榦的句讀標抹本等因素,認為此本當是宋常州州學刻元增刊音考本。

此書先后為明嘉靖間項篤壽、清乾嘉間袁廷梼、蔣升瀛及清末丁丙等名家遞藏,流傳有序,據(jù)蔣涪澤孫涪澤跋稱,所缺第三、四兩卷借虞山瞿氏本影鈔補足,瞿本即上述宋嘉定十年刻本,故可稱之為完璧。

5孟子正義三十卷,清焦循撰,稿本,清汪鋆跋

焦循(1763~1820),字里堂,清嘉慶時舉人,后會試落第便不再應試,致力于授徒著述。焦循在經(jīng)史、歷算、音訓、詩詞、醫(yī)學、戲曲等方面都有建樹,時稱通儒,著述豐碩,其中經(jīng)學、歷算等被輯成《焦氏叢書》刊行,為乾嘉時期揚州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正義》是對漢趙岐一家注所做的正義,焦循採擇歷代經(jīng)史傳注及清初以后六十五家學人著述中有關(guān)《孟子》與趙注的詮釋與論見,求同存異,再以己意損益其間,貫穿而成。對于原書涉及到的名物典制,幾乎無所不考,雖繁復卻細致精深,而乾嘉學術(shù)在《孟子》一書的成就也大備于此。這部書是焦循治經(jīng)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也是清代經(jīng)學與考據(jù)學中有影響力的著述之一。

據(jù)焦循之子焦廷琥《先府君事略》[3]及道光五年(1825)《孟子正義》初刻本焦徵序,焦循在嘉慶二十一年(1816)冬由廷琥協(xié)助開始編纂此書,二十三年(1818)冬即完成資料長編,開筆撰寫正義,為防懈怠,專備一簿,每日記錄編寫進度。至嘉慶二十四年(1819)春,完成初稿至二十卷,當時焦循已患病,“神氣日衰一日”,但對廷琥仍稱“用當努力,不以衰退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宜自勉夫”。至這年七月,前后僅用半年多時間,初稿纂成,共三十卷七十余萬言。二十五年(1820)春,修訂完畢之后開始手錄清本并校對。但謄校尚未及半,焦循已病重不支,囑托廷琥繼之。循病逝后,廷琥全力謄校,惜又于次年春病逝,循弟焦徵再繼之,序中有稱:“徵以事身羈旅舍,謄校先兄書,未敢少怠。更深人靜,風雨凄凄,寒柝爭鳴,一燈如豆,憶及兄侄,涕泗交橫,廢書待旦,非復人境矣!”最終焦徵在道光五年將此書付刻行世。

這部由焦氏父子兄弟嘔心瀝血,接力完成的手稿今藏于南京圖書館。此稿本一共七冊,首尾完整,紙捻毛裝,封面題“里堂先生手稿”,前有藏家儀征汪鋆光緒八年墨筆題記,錄焦廷琥撰“先府君事略”中有關(guān)《孟子正義》成書之事。正文為謄清稿,卷端題“江都縣鄉(xiāng)貢士焦循撰集”,朱印小方格稿紙,半頁二十行,正楷小字,間有涂乙校簽。按焦徵序所述,此部稿本應是在嘉慶二十五年至道光五年間的謄清稿本,為焦循、焦廷琥、焦征三人手筆,核之本館所藏焦循另一手稿《易圖略》,前數(shù)卷字跡多有相同,只是不及《易圖略》工整。又將文字涂寫修改之處核之道光五年刻本,也一一相符,即當年三人接力完成之手稿無疑。卷末焦循后記之前半部分講述寫書之由,手稿原文為:“循傳家教,弱冠即好孟子書,立志為正義,時聞當世通人有為之(指《孟子正義》)者,遂輟不為,而學他經(jīng)。茲已越三十許年,通人所為未出,相傳以為未卒業(yè),其稿久湮矣,乃于丙子冬與廷琥纂為孟子長編……”,稿本中有墨筆將“時聞當世通人有為之者”與“通人所為未出,相傳以為未卒業(yè),其稿久湮矣”二句圈去,改成“以學他經(jīng),輟而不為,茲越三十許年。于丙子冬與廷琥纂為孟子長編……”,改后文字與初刻本相同。刪去的這句原話其實很好地解釋了焦循當時不顧身體病痛,力爭盡快完成此書的真實原因。嘉慶末年,乾嘉考據(jù)之學已達鼎盛時期,清儒考據(jù)成果大量問世,焦循后記有稱,大意即為《孟子》作疏,其難有十,然清儒已得其八九,作疏取代宋人的偽孫奭疏已是水到渠成之時,故當時考據(jù)家并非只有焦循有此打算,焦循以簿記每日進度的強迫方式,用三年時間完成三十卷七十萬言的初稿及修訂,其超越常人之勤奮,志在必得之勇氣,令人感動。以文章為不朽歷來是中國古代儒學賢士孜孜以求的人生價值,上述五部善本雖各具時代特征,但其中貫穿的儒家精神風貌卻是一致的。

[1]朱熹.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443.

[2]莫友芝,傅增湘.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M].北京:中華書局,1993:28.

[3]焦廷琥.先府君事略[M].//焦廷琥.叢書集成三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

李培文南京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江蘇南京,210018。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Ancient Chinese Rare Books about The Mencius Collected in Nanjing Library

Li Peiwen

The ancient Chinese rare books about The Mencius collected in Nanjing Library are abundant.This paper selects five books that have influenced o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 classics,which are Mencius Zhao Shi Zhu by Zhao Qi in the Han Dynasty,Zhang Zhuang Yuan Mencius Zhuan by Zhang Jiucheng in the Song Dynasty,Guo Chao Zhu Lao Xian Sheng Mencius Jing Yiand Mencius Ji Zhu by Zhu Xi in the Song Dynasty,Mencius Zheng Yi by Jiao Xun in the Qing Dynasty,and introduces them one by one.Each book’s vers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also they are the raresttreasures in Nanjing Library.

Mencius.Rare book.Ancient Chinese book.

G256

2015-05-04編校:田豐)

猜你喜歡
抄本孟子
圖片資料
浙江圖書館藏《三朝北盟會編》明清抄本考論
磨刀不誤砍柴工
談抄本中醫(yī)藥古籍的欣賞與修復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
《姑婦曲》校補四十六則
惠来县| 和田县| 永吉县| 苏尼特左旗| 竹山县| 菏泽市| 龙海市| 尖扎县| 桃江县| 江都市| 罗江县| 大名县| 磐安县| 镇康县| 瑞金市| 韶山市| 宁明县| 祥云县| 灵璧县| 沾化县| 安溪县| 宣城市| 通化市| 凤台县| 清流县| 德兴市| 突泉县| 台中县| 丁青县| 通江县| 怀宁县| 元谋县| 耒阳市| 嫩江县| 肥乡县| 剑河县| 鄂托克前旗| 临潭县| 阿坝| 垦利县|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