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阿鳳
中圖分類號:G81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提高運動成績和增進身心健康是否為相同的目的,采用何種手段達到增強體質,歷來是爭論頗多的焦點。體育的第一任務是為健康服務,體育鍛煉中尋求的體能不可極限追求的。增進健康的一切手段都是體育的內容,還體育一個真實的追求。
關鍵詞 體育 競技運動 健康
體育是訓練運動員提高成績、奪錦標;還是普通市民、學生參與的健身鍛煉,哪個代表體育的本質,這將影響到體育開展的方向和普及的效果。討論體育的本質,明確體育的目標是很關鍵的問題。本文就有關問題進行討論,意在了解體育的重心是“健康第一”的思想。
一、何為體育
體育(PhysicalEducation)是什么?如何來進行其含義的解釋?近代體育傳入中國之初,學堂中的體育是“身體的教育”,是增強學生體質,傳授體育知識、技能的教育過程。隨著體育內容的不斷豐富,涉及領域的擴大。到20世紀體育的涵義出現(xiàn)了“廣義”與“狹義”二重理解論?!皬V義”體育包括體育教育、競技運動和群眾體育。到21世紀體育的視野更開闊了,從健身的角度,體育是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目的的保健活動。從教育的角度,體育是增強受教育者體質,傳授相關知識、技術、技能的教學過程。從文化欣賞的角度,體育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較量和表演,是極具魅力的閑暇觀賞。從經(jīng)濟的角度,體育是容量巨大的文化消費活動,是潛力最大的文化市場。從政治的角度,體育是通過比賽的勝利來展示國家或地區(qū)實力的舞臺,是提高政治聲望振奮民族精神的載體。
二、何為競技運動
1989年版《體育概論》對“競技運動”定義如下:“指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和提高人體在體格、體能和心理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潛力,取得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而進行的科學的系統(tǒng)的訓練和競賽?!北本w育大學出版社出版《運動訓練學》定義:“競技體育又稱為競技運動,是我國社會主義體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在全面發(fā)展身體,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fā)揮人(個體或群體)在體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潛力的基礎上,以攀登運動技術高峰和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yōu)橹饕康囊环N運動活動過程?!睆母偧歼\動源于游戲這個角度,則認為“競技運動是一種具有規(guī)則性、競爭性、挑戰(zhàn)性、娛樂性和不確定性的身體活動。”它明確了競技運動的屬概念是“身體活動”,明確地與屬于“教育”的體育區(qū)別開來,顯示了競技運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即通過競爭顯示差異,發(fā)揮最大潛力戰(zhàn)勝對方。
三、體育與競技運動的差異是在于受健康需求的制約
體育與競技運動,哪個對人體健康更有益?競技運動作為一種為了豐富人們生活鍛煉手段,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了響應,形成了體育鍛煉與競技運動相結合的體育鍛煉模式。但體育活動與競技運動是兩種不同的結構和目的的活動,具有不同的差異性,兩者各成體系,不能代替,也不能混一體的。
(一)競技運動需要的健壯不能代表體育
競技運動具有體育活動的外部特征——身體活動,但沒有增進身心健康之目的。在體育與競技運動結合后形式混亂,難辨目的性。從我國體育院系傳授的體育課程可以看出,開設課程傳授內容中競技運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運動訓練學,二是運動競賽科學。兩者都強調了產(chǎn)生的附帶品—健壯,是競技運動職業(yè)的需要,并非競技運動的本質。但是運動員和普通市民,參與運動的外部形式是增強體質,前者極限追求,是以職業(yè)目標為基礎需要。后者是提高生活質量而增強體質。因此,競技運動不能作為體育的本質提倡它的增強體質的功效。當體育引入競技運動作為增強體質的手段之時,就要拋開其訓練式和明顯的競賽性,這樣才能明確目標達到增進身心健康。
(二)健康不可追求強化體能
強化體能伴隨而來的問題是傷病,它幾乎在強化與運用過程中為同步概率。有多大的消耗就可產(chǎn)生相應疲勞,極限的邊緣與傷病近在咫尺。任何一種健康,公認之點是無傷病,體能與健康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兩者與普通健身者結合在一起時是體魄強健,對疾病有較高的抵抗力,對外部刺激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應付一般日常活動且有朝氣,表現(xiàn)出的是健康狀態(tài)。當與職業(yè)特點相結合時兩者相悖處甚多,職業(yè)特點強化體能結果,鉛球運動員一肩高一肩低,排球運動員手臂x形,這些是非正常健康標志的東西。因此體能在范圍之內是一種健康的代言標志,范圍之外也許成為健康的異化者。
四、結束語
任何一種健康目的的體育形式都不應過分強調競技性和為競技目的而采用的訓練方式,競技運動迎合少部分體質優(yōu)越者以優(yōu)勝為目的,使運動員體質健壯。體育要求的直接目地是對健康的追求,非競技性項目研發(fā),增進健康的一切手段都應是體育的內容,還體育一個真實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李力研.野蠻的文明.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
[2] 熊曉玉.體育概念之探討.武漢: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1).
[3] 王健.馬驥.對體育概念的邏弊攀思考.上海: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0(2).
[4] 侯晉龍.學校體育如何在素質教育層面走向成熟[J].體育與科技.1999.4.
[5] 韓丹.國際規(guī)范性體育運動的基本概念解說(續(xù)一)[J].體育與科技.1999.4.
[6] 蔡敏華.影響排球運動員比賽心理因素及心理訓練方法探討[J].福建體育科技.2000(6).
[7] 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