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菊
【摘 ?要】《西游記》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一部古典名著,是我國四大名著中的經(jīng)典代表作。本文試從藝術(shù)角度去分析《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的時代特點,以便讀者和觀眾能對孫悟空這個人物角色有更深層次的解讀。
【關(guān)鍵詞】孫悟空形象;時代特點
一、簡剖《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形象
古老神話中的東方傲來國,一日一座名為“花果山”的山上,一塊吸取了日月精華的仙石突然迸裂,產(chǎn)一石猴。于是深具神話色彩與藝術(shù)特色的孫悟空的形象刻寫由此拉開帷幕。關(guān)于《西游記》中的主題思想,其見解存在多種議論,有學者講過去對《西游記》思想特色分析進行了三種思路總結(jié),即幻中見理、幻中見趣、幻中見真。而但凡富有思想特色和藝術(shù)感染力的作品,大多來自于作者真實生活體驗,或是作者心中所寄予的思想情感?!段饔斡洝分?,全文從第一至第七回合寫的是一只天生天養(yǎng)天賦異稟的猿猴,他討厭約束而不知禮儀,做事率性而又求學好問。書中他大鬧天宮使人覺得這個人物形象充滿了神奇色彩,最后又拜唐僧為師西天取經(jīng),過程中歷經(jīng)艱險又吸取種種道理。他率真、反叛、斗智斗勇、崇尚自由。總的來說,孫悟空這一人物形象可謂是作品中的一點睛之筆。
二、孫悟空形象的時代特點
(一)孫悟空形象所反映的一種時代精神
全書前七回合寫了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的故事,這一部分里,孫悟空是一個神通廣大、蔑視皇權(quán)、敢于造反而又精靈古怪的英雄形象。與后面的西天取經(jīng)相比,孫悟空變成了一個尊重師傅、具有崇高目的、勇于克服困難的孫行者形象。前后對比,孫悟空從個人行為過度到集體行為,從反叛轉(zhuǎn)變?yōu)樽鹬貛熣撸@性格與思想的一前一后,在這位曾經(jīng)被認作冥頑不靈的猿猴身上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中,大鬧天宮,則集中表現(xiàn)了孫悟空這一人物形象對皇權(quán)的蔑視與反封建等級觀念的思想。自古以來,天界神靈是至高無上、神圣而威望的,但是偏偏孫悟空這一個由大地日月精華所孕育而生的孤兒卻不知禮儀,目無皇權(quán)。在書中,孫悟空讓玉皇大帝讓位時,只說得“因在人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瓘娬邽樽鹪撟屛遥⑿圩源烁覡幭?。”細看,這一句“強者為尊”的思想何嘗不是同封建等級觀念相對立的,它是新時代特色的市民意識的表現(xiàn)。吳承恩在描寫過程中,既要保證人物角色的生動形象刻畫,同時又要表現(xiàn)出全書內(nèi)容的富含藝術(shù)與活靈活現(xiàn),這是一項十分復雜而又偉大的工作。
(二)孫悟空形象所體現(xiàn)出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
孫悟空雖然大鬧天空,目無皇權(quán)。但是這種反叛性仍然能讓他樂在其中,勇敢無畏,敢斗敢爭。在西天取經(jīng)途中所遭遇的種種艱難險阻,孫悟空總是懷著必勝的信心,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并且其在除妖過程中常常能慧眼識破妖精,與唐僧比起來,一個嫉惡如仇、是非善惡觀念十分清晰;一個常常人妖不分、善惡不明。書中作者所安排的那些妖怪就如同那股現(xiàn)實生活中危害人民的邪惡勢力,孫悟空同他們的斗勇則體現(xiàn)了一種為民除害的正義性質(zhì),這也成為了廣大讀者對孫悟空這個形象大愛和贊美的原因。 總的來說,孫悟空的思想品格倒也是與封建時代廣大被壓迫人民,以及被壓迫人民中的英雄人物有相似之處。可見,孫悟空的形象也是根植于歷史生活,以及其靈感也是來源于豐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當中的。
(三)孫悟空形象所具的爭斗智慧來源于人間社會
孫悟空的爭斗智慧多為作者來源于生活,以顯示社會中人們的許多爭斗經(jīng)驗而借助孫悟空這一神話形象表現(xiàn)出來。妖魔是害人之物,其邪惡力量是不被世人所推崇的,但是這樣一種妖魔的存在又威脅著百姓人家的安定生存,故面對妖魔,是既不能害怕也不能掉以輕心的。因為在遇到妖魔時,常常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要想除惡務(wù)盡,就不能心慈手軟。此外,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故在小說中,孫悟空是一個面對不同環(huán)境不同對手,講究策略的英雄,也常常變成一只小蒼蠅等飛入洞穴一探敵方究竟。這些斗爭智慧源于人間社會中的斗爭經(jīng)驗總結(jié)與概括,使得小說在神幻中透露出真實性來。
三、結(jié)語
崇尚和追求自由的孫悟空不料在大鬧天宮之后被壓于五指山下,從此拜師跟從唐玄奘西天取經(jīng)。孫悟空形象一前一后的變化,無疑是小說中鮮明生動的一筆。其人物形象所突顯出的時代特點,是幻中見真,形象而富深涵的。而孫悟空那正義、勇敢、足智多謀、除惡揚善的高尚品質(zhì)也正是人間社會所需要具備的嗎。
參考文獻:
[1]楊蕾.試論孫悟空形象的悲劇性[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4(11):46-47.
[2]張久瑛.試論孫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變[J].人文世界.2009(00):248-265+11-12+5.
[3]周先慎.孫悟空形象的時代精神和文化意蘊[J].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5):63+7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