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焰明
摘要:阿里巴巴上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合伙人制度更引起為大家的思考。阿里巴巴有一批“合伙人”他們占有的股份雖然很低,但卻手握阿里巴巴的決策權,這是因為他們有些大部分董事的提名權,還有著“過渡董事”指定權。有些類似于雙重股權結構,跟我國公司法中同股同權有些不同之處。
關鍵詞:阿里巴巴集團 合伙人制度;過渡董事;雙重股權結構
阿里巴巴的上市,或許是2014年國際市場最受關注的事件。一直以來,阿里巴巴赴港上市的傳聞從未間斷,但幾經周折,最終還是折戟沉沙,未能如愿。只得轉戰(zhàn)美國,2014年9月19日終在美國成功上市。
一、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
為什么阿里巴巴不能在香港上市?這就是由于其合伙人制度導致的結果。阿里不希望上市之后阿里目前的團隊喪失絕對的決策權。換句話說,阿里上市之后其控制權仍必須在阿里團隊的手上或者根本就在馬云手中。阿里之所以堅持其合伙人制度就是為了掌控決策權。但這在港交所是行不通的,港交所一直以來堅持的是同股同權規(guī)則,它的基礎是同一時間內同股同價,股東享有的分紅權、決策權、經營者選擇權,都要求按照股份進行分配或表決。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與港交所發(fā)生了實質的沖突,港交所也不能夠輕易的開此先例,最終導致阿里在港上市未能如愿。
那么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究竟有那些特殊的地方?
(一)在阿里巴巴的公司章程中有一條關于提名董事人選的特別條款:董事的提名是由一批被稱為“合伙人”的人,來提名其中大多數(shù)人選,而不是按照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來分配董事提名權。
(二)這批被稱為“合伙人”的人,共有28命,其中22人來自公司管理層,6人來自其關聯(lián)或附屬公司的管理層。在這之中,馬云和蔡崇信是永久合伙人,其余合伙人在退休或離職時自動喪失合伙人資格。
(三)阿里實行每年選任一次新合伙人制度,但有些不一樣的高標準。第一、必須在阿里巴巴或者關聯(lián)公司任職五年以上;第二、必須持有公司一定數(shù)量的股票;第三、必須高度認可阿里的文化,愿意為了公司竭盡所能。獲得提名后的人選還需要現(xiàn)有合伙人一人一票的方式經3/4合伙人同意才能通過。
(四)合伙人享有“過渡董事”指定權。合伙人董事獲得提名之后,需要經過股東大會的決議表決通過。這就有可能導致提名的所有董事都遭到股東大會的反對,而合伙人的董事提名權又具有反復性,就會使得二者陷入僵局,從而使得合伙人的董事提名權落空。為了防止此類事情發(fā)生,或者說為了保障合伙人的董事提名,合伙人在這種情況下就享有“過渡董事”指定權,即不需要股東大會的同意直接指定一名董事人選,然而任期僅僅為一年。
二、董事提名權與雙重股權制度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最為重要、最為核心的地方就應該是其合伙人的董事提名權。阿里合伙人所占有的股份相對于阿里的總股份總計都不超過10%,若按股東大會一人一票的形式來提名董事人選,最終就會導致阿里原合伙人慢慢的喪失公司中的地位。此外,還有一重要之處就是合伙人享有“過渡董事”指定權。
雖然有著章程的規(guī)定,但這并不意味著阿里合伙人的董事提名權一定能夠得到落實。股東大會仍是董事提名的決策者,如果其一再反對,阿里合伙人也就僅僅享有一個“過渡董事”指定權,而且任期也只有一年而已,這樣股東大會仍就主導著董事人選的抉擇。為了使章程中的規(guī)定得到有效的行使,馬云與軟銀及雅虎達成了一份投票協(xié)議。在協(xié)議中,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月未經馬云和蔡崇信的許可,不能反對阿里合伙人所提名的董事。
阿里巴巴能夠在美國成功上市,則說明美國與香港有著不同的公司法制度。美國雖然對上市公司管理更加嚴格,但同時也更加尊重公司的自治,國家對于其所采用的制度并不會過多的干預,只要它所形成的制度是所有股東自愿達成的意愿。在美國公司法下促進了雙重股權制度的發(fā)展,其與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極其相似。
雙重股權制度,是一種通過分離現(xiàn)金流和控制權而對公司實行有效控制的有效手段。雙重股權結構下的公司控制權一般掌控在創(chuàng)始人手中,他們更加看重的是公司的長期利益,所以在此情況下公司的經營管理往往更加穩(wěn)定。通常這種公司是允許將股票分為不同種的類型,其中至少會有一種股票的投票權要優(yōu)于其他種類股票的投票權。實踐中常見的做法就是將股票分為AB兩種,A類股票為普通股,投票權就是按照一股一票的形式;B類股票為優(yōu)級股,投票權按照一股多票的形式。公司中創(chuàng)始人往往都是持有B優(yōu)級股,而向外發(fā)行的都是A類普通股。這樣就能夠保證創(chuàng)始人有著更多的投票權,從而能夠控制公司的運作。
雙重股權結構在現(xiàn)實中已經相當普遍,眾所周知的Facebook和Google就是采用這種股權結構。中國也有不少采用雙重股權結構的公司,2014年在美國上市的京東、聚美優(yōu)品、陌陌也都是采用雙重股權結構。
目前阿里巴巴中所產生的合伙人制度也只有阿里巴巴一家獨用,雙重股權結構形式下的公司,在剛上市之時,公司內部創(chuàng)始人是完全控制著整個董事會,一般股東是沒有任何的實質權限;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下的是所有合伙人可以認命董事會的大多數(shù)成員,當然得通過股東大會的決議,換句話說,其他少數(shù)董事會成員就會是由合伙人之外的一般股東所推選出來的。這樣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比雙重股權結構對于股東來說更加有利。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跟我國《公司法》有著不同之處。我國《公司法》第130條規(guī)定:“股份的發(fā)行,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必須同股同權,同股同利。同次發(fā)行的股票,每股發(fā)行條件和價格應當相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所認購的股份,每股應當支付相同價額?!蔽覈豆痉ā凡扇⊥赏瑑r的做法,是為了防止大股東操縱董事會,旨在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同股同權的做法,違反了合同法中的契約精神。合伙人制度充分采取股東之間平等訂立契約,在章程中就有些明確的規(guī)定。由此看來,合伙人制度更加尊重股東的意識。
三、結語
合伙人制度的要義就是給予合伙人過半數(shù)的董事提名權,其適用于有限公司,值得有限公司借鑒。本國公司為有限公司,就可以通過分配董事提名權來實現(xiàn)創(chuàng)始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公司的發(fā)展更加的傾向于創(chuàng)始人的意向,創(chuàng)始人對于公司的未來必然有些一個心中藍圖,能夠更好地帶領公司,能夠為公司的生存發(fā)展付出自己全部的精力。所以,可以賦予創(chuàng)始人過半數(shù)的董事提名權,從而保證其對公司的永久控制。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架構對于公司的治理屬于一個全新的治理模式,它不同于雙重股權架構,又于我國《公司法》并沒有實質沖突。在體現(xiàn)股東之間自由自治上更加廣泛。對于我國的公司治理架構更加豐富,對我國公司治理架構有些很強的示范意義和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 摘自阿里巴巴集團披露合伙人制度的內部郵件.
[2] 2014年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采用了不同投票權的股權結構.
[3] 周友蘇:《新公司法論》,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4] 葉勇、徐秋子:《一股一權的法經濟學反思》,載《中國外資》,2014年1月上,總第304期,第217頁.
[5] 張舫:《一股一票原則與不同投票權股的發(fā)行》,載《重慶大學學報》,2013年,第19卷,第1期,第54頁.
[6] 施天濤:公司法論[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38.
[7] (美)伊斯特布魯克著,張建偉、羅培新譯:《公司法的經濟結構》,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8] 《公司法》第130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