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少年時代》
英文名:《Boyhood》
類型:劇情,家庭
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
主演:艾拉·科爾特蘭,帕特里夏·阿奎特
地區(qū):美國
上映日期:2014年7年18日(美國)
■
本片講述了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歷程。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花了12年時間來完成這部作品。它描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及其父母各方面的變化,可以讓觀眾細致入微地體會歲月流逝的痕跡。
■
2002年,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開始跟蹤拍攝一個6歲美國小男孩的成長過程,直到他成長為一個18歲的大學生。12年后,攝影機和故事發(fā)展的時間同時戛然而止。用12年的時間來拍攝講述一個時間跨度12年的成長故事,這無疑是別具一格且極具勇氣與耐心的電影。這就是在2014年年末橫掃美國各大電影評論排行榜的《少年時代》。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說,這是2014年他最喜愛的影片。
時光電影院
12年的拍攝周期,很容易被人誤解為這是在拍紀錄片,但《少年時代》講述的卻是一個完全虛構的故事。這么多年里,導演林克萊特維持著一個基本穩(wěn)定的拍攝團隊,包括主要工作人員和演員,每年花數(shù)周時間來拍攝影片,以此記錄一個普通少年的成長史。電影工業(yè)出現(xiàn)一百余年來,幾乎嘗試了所有可以嘗試的拍攝手法和電影敘述方式。12年,對于一部電影來說,這一制作周期在電影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因此,這一創(chuàng)舉讓許多觀眾在走進影院前就作出預判:這是一部令人肅然起敬的影片。
不需特效的成長演繹
《少年時代》沒有講一個精彩動人、勾人心弦的故事,而是一個普通男孩的日常生活的展示。它會令人產生混亂的感覺,因為觀眾在160分鐘的影片里看到了一個少年順其自然的長大,沒有化妝特效,沒有替身,人物的成長是真實發(fā)生的。而電影場景也是真實世界的存在,不用刻意去營造去擺拍。這是時間的魔力,是任何電影特效所無法演繹出來的。
觀眾從影片中看到的故事場景和周圍的環(huán)境是真實流轉的,可以從中看到時代潮流的變遷,如梅森父親的座駕從經(jīng)典車型GTO換到了SUV,手機從翻蓋發(fā)展到iPhone,照片從膠片沖印發(fā)展到數(shù)碼拍攝。那些真實發(fā)生的事件也隨著時間的流逝出現(xiàn)在影片中:2003年父子倆討論剛剛爆發(fā)的伊拉克戰(zhàn)爭;2005年,梅森和父親一起看的一場棒球比賽是在休斯頓的米勒露天劇院,《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在全球上市,梅森和朋友排隊搶購;2008年,梅森和父親露營時討論新版《星球大戰(zhàn)》拍攝的可能性……
《少年時代》之所以有這么好的口碑,是因為許多美國白人特別是男性從中看到了他們的童年和過去。
■
1.面對時間,現(xiàn)階段的人類除了俯首稱臣,別無他法。
2.小時候的快樂是樣東西,擁有就幸福;成長時的快樂是個目標,達到就幸福;長大后的快樂是個心態(tài),明白就幸福。
3.呱呱墜地的嬰孩經(jīng)歷時間的洗禮成就了今天的青年,中年,抑或是老年。
4.三維世界,因為有了時間,才有了縱向的深度。
(樂 言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