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友誼加點潤滑劑
網(wǎng)絡時代,人們的溝通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在朋友圈里發(fā)張照片,很快就能聚集一圈點贊圍觀的人氣;過年過節(jié),群發(fā)的問候短信如約而至;老友聚會,QQ、微博、微信各種社交平臺一個不落地送去祝?!瓷先バ屡笈f友熱熱鬧鬧,人與人的交流也越來越便捷,但很多人卻感覺朋友間少了些人情味和幸福感,有人甚至感嘆,交友很容易,交心卻越來越難。
以前,溝通的方式單一,維系友情需要昂貴的時間甚至物質(zhì)成本。如今,電話、視頻、信息聯(lián)系方式越來越多樣,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和朋友聊天,維系友情的“成本”大大降低,自然不再珍惜坐在一起拉家常的機會。
牢固的社會關系是幸福的關鍵,朋友間建立的長期而親密的關系,能幫助人們找到歸屬感,然而友誼是需要維護的,生活中需要時不時地給友誼加點潤滑劑。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好不容易有空打個電話給老友,對方可能正忙著沒空,自己掃興不說,朋友也很為難。其實,不妨和朋友約定一個固定時間,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留夠時間打個電話,這種固定聯(lián)系的習慣,不僅能增進友誼,還能給彼此建立心靈上的安全空間。如果朋友們住在同一個城市,可以相約周末的晚上,喝喝茶,聊聊近況,放慢生活的腳步。
生活中,我們??吹脚笥丫蹠r自顧自地玩手機,明明坐在一起,相互也不多說話。科技在方便人們的同時,也“捆綁”了我們的生活。各種電話、信息總是在不停地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往往也在向朋友傳達著“我們見個面也沒那么必要”的訊息。長此以往,下次再聚會,朋友可能不愿赴約了。心理學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70%依靠肢體語言,比如交談時,凝視對方的眼睛等。聚會前,最好先處理好瑣事,把手機放在一邊,無論吃飯還是聊天,都全心投入,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朋友有兩種,一是互補型,即兩人性格相反,卻能彌補對方不足;一是相似型,即兩人性格愛好十分相似。有時,性格反差較大的朋友間,會有一方習慣于表達,而忘記傾聽。朋友相處,是一段共同承擔的過程,偶爾需要角色互換,給對方足夠的時間,耐心地聽聽對方的心事,不要說教式的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勸解。其實,學會傾聽也是一種尊重,它表達的是“我是關心你的”。當朋友和你分享秘密的時候,他可能并不需要你的答案,只是想找個人分享。有時,傾聽就是最大的幫助。
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超過40%的受訪者認為“關愛,大家心里都知道,不必刻意交流”,還有20%的人羞于表達情感。中國人講求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太注重言語的表達。事實上,適當?shù)叵蚺笥咽竞?,吐真情,也是加深友情的“催化劑”。這種表達不需要太刻意,見面時,一句“好久不見,真的很想你”;離別時叮囑一句:“多多保重,有需要告訴我”;旅行時,給遠方老友寄一張明信片;送朋友禮物時,夾一張手寫的字條……這些小細節(jié),小行動,都能讓朋友感受到你的用心,讓友情細水長流。
現(xiàn)在的友誼如同快餐,看似情真意切,實則內(nèi)心空虛。其實,交友貴在真心,良言勝過黃金。與朋友相處要開誠布公,重情誼、輕利益,要懂得朋友不是被利用的,不能因為“他對我有用”而去多交流。相處時,多換位思考,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朋友有所求時,真誠以待,盡責盡心;以感恩的心看待朋友的幫助,接納缺點,學習優(yōu)點,學會欣賞也是一種能力。
生日時接到許久未聯(lián)系的老友電話,能瞬間沖走時間和空間帶來的距離感,心情大好的同時,相處的點滴也會突然涌現(xiàn)。細節(jié)體現(xiàn)關愛,生日對每個人都意義重大,此時的一聲祝福,往往會帶給人歸屬感,讓友情迅速升溫。如果有時間,還可以親手為朋友準備一份禮物,更顯誠意。此外,在朋友升職、結婚等重要人生節(jié)點給予祝福,讓朋友感受到你的情誼,都能給友誼保鮮。
好朋友不是非要無話不談,毫無保留,而是應有彼此的“空間”。以“關心對方”“替對方出主意”為借口,過多地追問對方隱私,或把自己的隱私一股腦地拋給朋友,都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這種交往不是真正的友誼。
能成為好友,大多有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或是有相伴走過的歲月,這些共同的回憶會慢慢積累出深厚的友誼。當你覺得在繁雜的生活中失去目標時,可以和朋友相約去曾經(jīng)學習或工作的地方看看,去相識之處或者對彼此很有意義的地點重游,重拾友情的美好記憶,不僅讓友誼更深厚,對過去美好事物的回憶,也能輕松減壓,提升幸福感。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