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吳 玲
設計習作評價量表探究科學的習作評價
江蘇吳玲
習作評價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階段性習作成果的一種認定,是習作指導的繼續(xù)。為真正發(fā)揮習作評價的積極效應,我們對學生習作評價作出了深入的探討,重建習作評價體系,在習作評價研究過程中,為方便評價者操作,我們學校設計了習作評價量表,其設計意圖如下:
評價是以實現全體學生全面生動發(fā)展為目的,每一次的目標調整必定是使目標更貼近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向著更有利于人的發(fā)展水平接近,讓評價成為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動力?;谶@樣的考慮,我們想,在評價量表的設計中多些標準,那樣就能相對評出很多好學生,而不是評出真正意義上的好習作。從縱向看,多些標準就是給學生提供一個發(fā)展的空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向更高的層次邁進,開展習作升格活動。我們在“自評” 欄設立了“初作分數”這是要求學生寫完習作,自己給自己評上分。要給自己的習作打分,學生的文章寫完后,都會去認真地讀一讀,改一改,最后才會慎重地打上一個自己認為合適的分數,這一步為累加分數提供了最初的參考。然而,“提高分數”欄就為學生修改習作留下了余地,這背后的理念就是期待學生進一步的發(fā)展。
以往的習作評價,以教師批改的分數為終結,學生看到的是自己習作的最終成績,又怎么會再有興趣去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呢?特別是一些習作水平差的同學,分數較低,整日看到自己的習作在六七十分徘徊,久而久之,學生習作興趣定會日益削減,學生的習作水平很難得到提高,他又如何能體驗到習作的成功和快樂呢?
我們在實踐中采用多次計分法,其中更加關注習作的修改過程,關注學生習作的成長經歷。在“自評”欄設有“提高分數” 和“精彩加分”,讓學生根據修改的情況進行加分。鼓勵學生進行多次修改,讓學生體會到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培養(yǎng)學生習作修改的興趣和自改習作的能力。使得學生的每一次習作,都經歷一個反思、吸收、修改、提高的過程,讓習作評價呈現出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成為學生習作不斷提高的過程。
習作評價主體不僅限于教師,他生和學生自己,還可擴展到學生家長或其他人。采用分數累加,使一人評價為多人評價,一次評價為多次評價,一個標準評價為多標準評價,這樣利用發(fā)展性評價來激發(fā)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興趣,學生對習作產生了興趣,寫作文、修改作文就成了一件樂事。因此,在評價量表中,我們設有“自評分數”“同學評分”“家長評分” “教師評分”,這樣,習作評價的主體呈現多元化,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習作水平。
在學生交流的平臺中,發(fā)揮學生個性互補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彼此啟發(fā),相互傾聽,在思考中評價,在評價中思考。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交流、評價,相互影響,相互賞識,從而啟迪學生思辯的靈感,激活學生積累的語言和積淀的語感,實現共識共享共進。各種不同的意見得以交流,在相互的討論交流中,文章的好壞得失,會越辯越清晰,這樣,不但被改者受益多多,而且批改者也受益匪淺。這種評價方式,從頭至尾需要學生自主參與,評價才會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這種的評價方式,放大了學生寫作熱情,每個學生都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習作評價就有了一個全新的面貌。
在“分數”欄后面設了“等第”,意在模糊分數,減少檔次,這樣的設計,保全學生的面子,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因為重結果只能看到量化的東西,重過程才能看到非量化的東西。如果讓這樣的評價,伴隨著學生習作成長的過程,那么,才是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過程。
對學生習作用這樣的量表評價,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積極情感。這種發(fā)展性評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有利于刺激學生思考,使學生產生一種被尊重、被欣賞的感受,而這種受到認同和贊賞的感受將會轉化成一種“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內在動力,從而能逐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東關小學)
附:
揚州市東關小學學生習作評價表
作者_____習作題目_____互評同伴 _____完成時間
填表細節(jié)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