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名成 張建國
“少年強則國強”,在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農村出現了大量留守學生,他們作為教育對象中特殊的群體,其教育問題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留守學生是弱勢群體,由于家庭教育相對缺失,導致這一特殊群體在性格、學習、性格、安全意識等各方面有別于正常家庭的孩子。表現為: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對人冷漠;逆反心理較強,常常和長輩、老師對著干;學習習慣差,貪玩,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厭學情緒嚴重,有逃學輟學現象;不思進取,缺乏明確的人生理想;安全意識較差,不能遵守學校紀律。
一、留守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
1.父母親情的缺失。對父母親情的渴望,是留守學生的本能。這些留守兒童正處于心理、身體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缺少父母在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差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以致出現各種不健康的心理。
2.家庭教育的匱乏。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對子女缺少管教,而家庭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子女起著重要的作用。失去父母教育的孩子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無拘無束,我行我素。學生在學校犯了錯誤,有學校和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可是回到家便沒有人管了,導致很多不良習氣在這些留守生身上滋生、漫延、瘋長。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很多問題。
3.“隔代教育”“代管教育”的不足。農村留守學生大多數托付給年齡較大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代為看管,他們年齡大了,本身文化素質較低,多采用溺愛的方式,較多地給予留守學生物質上的滿足,而且大多數老年人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健康就可以了,對孩子的心理狀況、學習、品德、交際根本不過問。也有一部分留守生托付給叔、伯、姨代為管理,或是交給社會托管機構。作為臨時監(jiān)護人,他們有很多顧慮,一是不是親生子女,無法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來嚴格管教他們;二是社會托管機構也不可能代替父母來認真行使他們的監(jiān)護教育權。這很容易形成他們的任性、逆
反等。
4.學校教育的不力。由于留守學生是我國社會轉型期特殊的社會群體,學校、老師由于認識不足,教育方法不當,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從而加重他們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難以實現,對“問題兒童”難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師對他們失去信心,干脆把責任又推給孩子父母,對他們放任不管。
農村留守學生已引起全社會的關心和重視。目前,國家、社會等各方面已經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如興建農民工子弟學校,鼓勵農民工子女進入務工地和當地居民一樣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這些政策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留守學生教育環(huán)境問題。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大力發(fā)展經濟,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使留守學生不再“留守”,而是跟隨父母,無論在何地都能享受到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
二、解決策略
1.留守學生的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家長出外務工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幸福的家庭生活,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所以我們不能舍本逐末,孩子、事業(yè)、家庭都要兼顧,盡量給子女一個完整的家庭,給他們良好的家教,因此,家庭中至少要留一方來陪護子女,配合學校、社會共同做好子女的教育。
2.矯正他們的心理障礙。學校和老師對農村留守學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學校要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學生動態(tài)管理檔案,指導班級加強留守學生的管理教育。如建立留守學生家長的檔案:打工的地址、聯系電話等;掌握留守學生父母委托的監(jiān)護人基本情況。根據這些第一手材料,定期定人與留守學生交流思想。利用思品課、班會、晨會活動加強與留守學生的互動,鼓勵、表揚他們,引導他們樂觀、積極地對待人生。班級開展活動時,引導留守學生積極參與;尤其要鼓勵幫助留守學生學習,幫助他們提高學業(yè)成績,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還要利用計算機課程、校訊通工程組織留守學生與他們的父母進行定期的視頻或電話溝通交流,適時讓他們向父母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表現等。
3.讓留守學生自身努力,外因要通過內因才會真正發(fā)揮作用。留守學生自身也應認識到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求化解的方法。引導留守學生從小樹立理想,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用“知識去改變命運”。利用農民工打工放假的機會,深入到每一個留守生家中,加強和留守生父母的溝通,探討孩子的教育,讓他們當孩子面講述他們打工的經歷,收入的狀況等。也可以利用暑假組織留守生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讓留守學生在父母工作的地方親自感受生活,感受親情,以彌補他們心靈的缺憾。
4.全社會要共同努力,為留守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關愛留守學生,應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當地政府應把留守學生列入幫扶對象,切實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問題,鼓勵他們自立自強、努力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網吧、游戲廳等應加強自律,為未成年人更為留守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總之,農村留守學生教育的問題,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教育面臨的一個大挑戰(zhàn)。只要全社會行動起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在不久的將來,我相信“留守生”一詞會隨著中國夢的實現而消失,每一個孩子都會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陶永林.對農村“留守學生”教育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1(Z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