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馬興宇
中國記協(xié)印發(fā)的《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將新聞論文定義為:以新聞實踐活動和新聞理念、新聞理論為研究對象的學術文章。在中國新聞獎目前設立的29個評選項目中,新聞論文每年作為單獨的一類作品申報、參評。在中國新聞獎評選種類的區(qū)分上,新聞論文的屬性是學術研究類文章,它既不同于消息、評論、通訊、系列報道等純新聞類作品,也不同于雜文、文藝評論、特寫、報告文學等新聞副刊作品,更有別于版面、欄目、漫畫、攝影等新聞承載平臺或新聞表現(xiàn)手段,獨立性與特殊性均很強;就其對新聞界所起作用而言,新聞論文具有總結實踐經(jīng)驗、傳遞業(yè)界動向、拓展業(yè)界視野、溝通業(yè)界學界、指導新聞實務、提升新聞界理論思維能力等多重功能,其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均不輸于其他種類的參評作品。
由中國記協(xié)組織評選的中國新聞獎和長江韜奮獎,常被新聞界稱為“兩獎”,是經(jīng)中央批準常設的全國優(yōu)秀新聞作品和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的最高獎。中國新聞獎每年評選一次,長江韜奮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兩獎”因其評選范圍的廣泛代表性、設獎層次與主辦機構的權威性,因其對我國新聞事業(yè)所起的作品標桿、觀念引導、規(guī)律導引、創(chuàng)新示范、改革引領等多方面作用,而受到新聞實務界與新聞傳播教育界、學術研究界的高度關注。[1]
設立“兩獎”審核委員會,是中國記協(xié)對“兩獎”評選制度進行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審核委員會制度自2014年“兩獎”正式評審前推出,經(jīng)過兩年來的兩度運行和兩個年頭“兩獎”評選質量的實踐檢驗,證明一定程度上確實起到了“確保中國新聞獎權威性與公信力”[2]的效果,雖然新聞實務界與學術界對于審核標準的掌握與審核結果的判定也存在異議,但總體上看,各方面對“兩獎”審核委員會的設立及工作是普遍支持和認可的。
2014年7月11日至16日,由中國記協(xié)評獎辦公室從各地、各單位推薦的專家?guī)熘谐槿?2名人選組成的首屆“兩獎”審核委員會在北京集中,按專業(yè)特長和參評作品類別分為11個小組開展了第一次審核工作,委員們來自全國的新聞媒體、新聞教研機構、新聞社團和中國記協(xié)。2015年7月13日至18日,由中國記協(xié)評獎辦公室從專家?guī)熘谐槿〉?0位同樣來源的專家組成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審核委員會,分為13個小組,在京對參評中國新聞獎的全部作品(包括自薦和他薦作品)進行集中審核。
本人去年經(jīng)單位推薦和中國記協(xié)選拔,被抽取為委員參加了首屆審核委員會的工作,參與了文字消息、評論、漫畫、國際傳播文字類、長江韜奮獎文字代表作參評作品一組的審核。今年中國記協(xié)為確保審核工作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采取“以老帶新”的辦法,由評選辦公室從上屆審核委員中遴選12位委員作為留任骨干,并分別擔任各組組長,以迅速帶領本組成員進入工作狀態(tài)。本人作為“老人”也忝列留任委員中,并擔任組長,與一位來自新聞媒體的領導和一位來自新聞院校的專家共同組成新聞論文審核組,負責組織推薦的新聞論文的初次審核工作(部分自薦和他薦作品由另一文字組委員負責初審)。[3]
根據(jù)首屆審核委員會確定并經(jīng)第二屆審核委員會進一步細化和強化了的三句話——“一字一句,一分一秒;只辨是非,不論優(yōu)劣;集體過堂,協(xié)商一致”——的審核原則,按照個人審讀(聽、看)、小組討論、主任會議匯總、最后全體會議審定的工作流程,兩屆審核委員會在審讀工作量大、時間緊、情況復雜的高壓力狀態(tài)下,不分晝夜協(xié)作奮戰(zhàn),較好地履行了職責,基本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各方面評價較好,審核結果向社會公布后反響巨大。[4]
2014年首屆審核委員會共審核“兩獎”參評作品742件,審核發(fā)現(xiàn)存在各種明顯瑕疵作品338件,占到審核作品總數(shù)的45.6%;對其中存在原則性、事實性差錯及有兩處以上文字、標點、語法、邏輯錯誤的149件作品,經(jīng)全體會議審定后作出撤銷其參評資格的建議,占到審核作品總數(shù)的20%。今年因長江韜奮獎不評,委員會只審核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雖然2015年報送的中國新聞獎作品因審核工作的倒逼、傳導效應而使委員們感覺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總計交付審核委員會審核的856件參評作品中,仍發(fā)現(xiàn)有323件作品存在663處各種差錯,差錯作品率仍占到審核作品總數(shù)的37.7%;對于這些差錯作品,審核委員會按照《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的規(guī)定和委員會職責,依差錯情形分別向中國新聞獎評獎辦公室和中國新聞獎評選委員會提出了撤銷參評資格、有兩處及以上差錯但可保留參評資格、有一處差錯但不得獲一等獎、有差錯但《評選辦法》沒明確規(guī)定需要研究、沒差錯但質量確實不高可撤銷評獎資格等不同的建議;其中,經(jīng)全體審核委員集體審議,最終作出撤銷參評資格建議的作品共168件,占到審核作品總數(shù)的19.6%,仍幾乎接近五分之一。[5]
在兩屆審核委員會建議撤銷的作品中,新聞論文所占比例兩年中都居最高。2014年中國新聞獎報送新聞論文參評作品共67件,經(jīng)評獎辦公室審讀和審核委員會審核兩個環(huán)節(jié),作出撤銷作品參評資格建議的差錯作品達36件,最后提交評選委員會定評的僅有31件,僅占最初報送總數(shù)的46.3%;今年中國新聞獎報送新聞論文參評作品共89件,被撤銷參評資格36件,仍占到論文申報總數(shù)的40.5%。
《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第7條規(guī)定:存在導向不當、有不良社會影響及新聞要素不全、事實性錯誤和意思表達不清或有歧義等情況的作品,不得獲獎;存在詞序錯亂、成分缺失、指代不明、事實交代不清、語句雜糅、歸類有誤等情況的作品,不得獲一、二等獎;存在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多字、落字等情況的作品,不得獲一等獎;存在使用成語不規(guī)范、縮略詞語不當、生造詞語、指代不統(tǒng)一、詞語搭配不當、數(shù)字單位缺失、前后表述不一致等情況,不影響文意的,不得獲一等獎;但上述作品在同一件作品中出現(xiàn)兩次以上的,不得獲獎。這些要求涵蓋的是所有申報中國新聞獎的29類評選項目,新聞論文類作品自然也應按這一標準來衡量。
通觀兩屆審核委員會建議撤銷資格的各類新聞作品,存在明顯導向錯誤、有不良社會影響等重大問題的作品也有,但所占比例極微,絕大部分作品被撤銷是因為存在語言文字錯誤和表述不當?shù)腻e誤。審核委員會的報告中將這些帶有共性的錯誤歸納為十大類:標點符號使用不當;字、詞誤用(包括明顯的錯字錯詞,同音詞的誤用,“的、地、得”的誤用,不規(guī)范成語的使用,不當?shù)脑~語縮略,生造的詞語或表達);直接引語使用不當;代詞誤用;數(shù)字單位缺失;詞語搭配不當;詞語重復;句子成分缺失;語句雜糅;硬湊句式。
我們在審核今年的參評新聞論文時發(fā)現(xiàn),之所以新聞論文最終被撤銷比例最高,恰恰也是因為不少論文中存在大量的語言文字差錯和表述不當?shù)腻e誤。茲就一篇論文中就存在多處差錯的情況及審核意見試舉兩例。
案例一:論文《新聞輿論監(jiān)督職能發(fā)揮芻議》
1.【原文】新聞輿論監(jiān)督在實踐中,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時經(jīng)常遭遇尷尬局面。此類事例經(jīng)常見諸報端,比如201O年3月5日,時任總理溫家寶剛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創(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jiān)督政府,同時充分發(fā)揮新聞輿論的監(jiān)督作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差錯情況】標點符號使用錯誤。
(1)“遭遇尷尬局面”后應為逗號。
(2)“見諸報端”后應為句號。
(3)“政府工作報告”應加書名號。
2.【原文】由于這些誤區(qū)的存在,導致對新聞媒體的曝光談之色變,聽之不悅,設置重重阻礙,甚至發(fā)生武力沖突。
【差錯情況】“武力沖突”用詞不當,應改為“暴力沖突”。
3.【原文】輿論監(jiān)督“對于構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特征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強大的促進功能”,制約權力以推進民主法治建設,表達利益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揚善抑惡以彰顯誠信友愛,營造氛圍以激發(fā)社會活力,整合關系以保證社會安定有序,關心自然以優(yōu)化人類生存環(huán)境。因此,轉變觀念,積極發(fā)揮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
【差錯情況】病句,缺主語,表述不清。
4.【原文】即便是負面的情況,只要正確面對、恰當處理,對與事實不符的報道進行澄清說明,對實情的報道及時整改,并及時向媒體通報,積極應對,消除負面影響。
【差錯情況】病句,缺失句子成分,表述不完整。
5.【原文】一要必須深入實際,掌握實情,努力做到客觀準確,絕不能道聽途說。
【差錯情況】詞語重復。
案例二:論文《淺談全媒體環(huán)境下版權管理和交易》
1.【原文】在技術革新帶來迅捷傳播的同時,也深刻改變了傳播業(yè)態(tài),具體表現(xiàn)為傳播主體增多……
【差錯情況】標點符號使用錯誤,“具體表現(xiàn)為”后面應加冒號。
2.【原文】傳統(tǒng)廣電媒體要適應這些改變,當務之急是認清新媒體傳播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差錯情況】標點符號使用錯誤,“主要有以下幾點”后面應加冒號。
3.【原文】1.交互性,在全媒體環(huán)境下……。2.分眾性,受眾被分類……。3.開放性,……。4.全民性,……。5.數(shù)字化性,……
【差錯情況】
標點符號使用錯誤。從上下文看,“交互性”“分眾性”“開放性”“全民性”“數(shù)字化性”后應改為句號。
“數(shù)字化性”為生造詞語。
4.【原文】另外個別新媒體竭力濫用或擴大,技術中立下的“避風港原則”,為侵權行為開脫,免去賠償責任,這些都給版權保護工作帶來不少困難。
【差錯情況】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應刪除“擴大”后的逗號。
5.【原文】全媒體、大數(shù)據(jù)時代,傳統(tǒng)媒體無可挽回的喪失了平臺優(yōu)勢、渠道優(yōu)勢和資金優(yōu)勢。
【差錯情況】“無法挽回的”應改為“無法挽回地”。
當然,像“吵得很火”(應為“炒”)、“巴馬等一批全國著名的長壽村”(“巴馬”是縣而不是村)、“使報道變得具有說服力、人情味、豐富多彩”(“具有”“豐富多彩”不通)、“節(jié)目編輯就會經(jīng)常獻身”(“獻身”應為“現(xiàn)身”)、“新聞媒體必須把觸角不斷向上攀升、向外延伸、向內提升”(“觸角”怎么“向內提升”?)“官方微博……將習總書記的音容笑貌、精彩語言等網(wǎng)羅其中”(用辭嚴重不當)這樣明顯的錯字、病句、搭配用辭不當?shù)葐栴},更是在不少論文中頻頻出現(xiàn)。限于篇幅,難以一一例舉。[6]
這些被撤銷參評資格的論文,不少是刊發(fā)于國內知名的新聞核心期刊、百種重點期刊、雙效新聞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等國家級期刊和國家級、省級黨報上,根據(jù)本人多年從事新聞文字工作的經(jīng)驗可以推測,在這些新聞論文的寫作與編校環(huán)節(jié),一定存在導致出錯的一些共性原因,也一定存在不少可以提升文字質量與辦刊質量的空間。所以綜合個人參與論文審核的感受,也參考兩次參加審核時聽聞的委員們的見解,謹就新聞論文出現(xiàn)差錯的原因及提高論文文字質量的對策,略陳淺見。
第一,一篇論文中出現(xiàn)不少差錯,責任首在編輯與校對,說明刊載這些論文的報刊或因為編輯數(shù)量少、審稿任務重,或因為編輯基本業(yè)務技能不扎實,或因為內部審校制度不健全,沒有盡到把關者的責任。為此,有必要呼吁各類刊載新聞論文的平臺特別是新聞類學術刊物重視編校人員責任心與職業(yè)榮譽感的養(yǎng)成,加強編輯校對的入職培訓與技能培訓,完善內部的審校制度與質量監(jiān)控。
第二,論文作者理應負起第一作者的責任,以同樣的態(tài)度同等對待新聞作品與新聞論文的質量。新聞論文具有不同于其他新聞類作品的特殊功用,就新聞工作的全局而言,其重要性不僅不亞于、有時甚至要超過一篇新聞作品的作用,既然立意要寫作一篇表達自己觀點與見解的新聞論文,就應認真謀篇布局、精心構思打磨,至少使其在文字質量方面不要低于新聞作品。特別是從每年報評中國新聞獎的新聞論文來看,不少作品出于各新聞單位的業(yè)務骨干甚至是報臺老總之手,相信只要認真對待,從這樣的文字高手手里出來的論文本應該是文通字順、意切辭美的佳作上品。
第三、報評中國新聞獎的新聞論文應該都是優(yōu)中選優(yōu)的作品,還出現(xiàn)這樣大面積的差錯,可想而知一些報刊上的其他新聞論文的文字質量也足堪憂,也說明有關監(jiān)管機構對刊物質量的管理、監(jiān)控存在漏洞。有鑒于此,國家和地方相關管理機構應對精神產(chǎn)品的質量真正負起責任,強化對刊物編輯、校對人員的入職資格審查、業(yè)務培訓、專業(yè)技術能力與資格考核認定,加強報紙期刊質量的監(jiān)控與獎懲。
第四、通過查看部分論文作者或單位,要求中國新聞獎評獎辦公室和審核委員會復核的意見,筆者感覺,一些復核意見引證有據(jù)、論述在理、解釋得當,應當受到高度重視,甚至啟動復核程序。畢竟撤銷或降等參評作品,不僅關乎中國新聞獎的聲譽與公信力,也關乎參評單位與個人的職業(yè)榮譽與聲譽。按照目前的審核及申請復核程序,審核委員會的工作結束后,作者單位或個人的申訴意見不再送達審核委員會,而由評獎辦公室直接受理并另行組織復核,缺乏工作的延續(xù)性,也缺乏公開性和透明度,容易受到申訴者的置疑。因此筆者也想向中國新聞獎評獎辦公室建議:在辦公室接到申訴者的申訴意見后,是否能考慮在評選委員會還未開始定評之前這段時間,采取各審核小組委員通訊復議、主任組長辦公會通訊復議或召集部分委員再集中復核一次等靈活方式,由審核委員會對申訴意見最后確定審核建議,然后再由中國記協(xié)作出是否同意申訴意見的決定。
(作者是《光明日報》新聞研究部主任、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審核委員會委員)
【注釋】
[1]參見唐緒軍撰寫《2014年“兩獎”審核委員會工作報告》第3頁。
[2]參見《光明日報》2015年8月3日刊發(fā)記者柴如瑾采寫通訊《以“三嚴三實”精神確保中國新聞獎權威性和公信力——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審核委員會審核工作側記》。
[3]參見唐緒軍撰寫《大處著眼 小處入手 為中國新聞獎評選當好參謀——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審核委員會工作報告》,2015年10月。
[4]分別參見《光明日報》2014年7月28日記者鄧凱采寫通訊《為中國新聞界樹立典范——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第十三屆長江韜奮獎審核工作側記》和《光明日報》2015年8月3日記者柴如瑾采寫通訊《以“三嚴三實”精神確保中國新聞獎權威性和公信力——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審核委員會審核工作側記》。
[5]參見唐緒軍撰寫《2014年“兩獎”審核委員會工作報告》《大處著眼 小處入手 為中國新聞獎評選當好參謀——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審核委員會工作報告》相關內容。
[6]關于兩屆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的差錯情況,可參見唐緒軍兩份報告分別所附《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差錯案例》和《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差錯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