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瑛
新課改要求初中地理教師從教學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這一形勢下,實施生活化教學就成為初中地理教學發(fā)展的關鍵。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實用性進行探究,以推進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全面發(fā)展。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是當今初中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體現了地理教學的實用價值。這就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組織形式的構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此,教師要將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發(fā)展作為根本前提,將教學內容實用性的全面提高作為核心要素,推動初中地理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強調教學內容生活化,提高初中地理教學實用性
1.遵循實用性原則,有機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
初中地理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和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并以生活實際為出發(fā)點,形成全新的問題解決思路。因此,教師要將生活化教學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以生活實際構建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提高地理教學的實用性,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這樣就能對初中地理學科體系的有效構建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為生活化教學思想的全面落實提供幫助。
2.樹立“生活即教育”理念,優(yōu)化初中地理教學內容。
“生活即教育”理念強調一切教育都來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根據這一理念,地理教師在教學時要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進行全面分析,以使教學體現生活元素,從而對學生產生有效的指導。
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實用性原則,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構建,以體現地理教學與日常生活的內在聯系。另外,教師還要從側面引導學生有效認知地理教學內容,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思想,從而對“生活即教育”理念給予充分的詮釋。
二、注重教學模式多樣化,滿足教學模式生活化發(fā)展要求
1.以探究式教學為基礎,在教學模式中滲透生活元素。
作為初中地理教學的基本模式,探究式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充分滲透生活元素,將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提出相應的探究性問題,促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就能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調動參與初中地理教學的積極性,牢固掌握學習到的地理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地理問題,培養(yǎng)探究性思維。
2.以合作教學為補充,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實用性滲透。
合作式教學的核心在于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與交流,以及學生與教師形成的緊密而有效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溝通,增強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與互動。對此,初中地理教師要貫徹生活化教學思想,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解決問題。
另外,教師要對學生的不同觀點進行全面了解,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實用性,這是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實用性滲透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以提高地理教學的實用性為基礎,滿足生活化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從而促進地理教學全面發(fā)展。
3.以互動式教學為關鍵,為教學過程生活化發(fā)展營造氛圍。
作為提高學生參與地理教學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互動式教學是構建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要從互動式教學的根本特點出發(fā),注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過程,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為生活化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對此,教師可將生活元素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營造和諧的地理教學氛圍,通過問答等互動形式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講授,為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提供堅實的基礎,從而全面落實生活化教學思想。
總之,教師要以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為出發(fā)點,以生活實際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從而順應當今初中地理教學發(fā)展的總體趨勢及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