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慧
冬日的清晨,微冷。
心中的熱情,高漲。
就這樣,帶著一顆朝圣的心上路了,我們一行十人踏上了山東濰坊的“語文主題學習”之旅。
花開芬芳,馨香宜人
我們早早地來到會場,可是已人滿為患,好不容易找到了前排邊上的位置坐下。一天下來,獲益良多。就內(nèi)容而言,不僅觀摩了一線教師的授課,聆聽了先行實驗教師的經(jīng)驗交流,還觀賞了廣文中學學生的才藝展示。讓我們從不同層面、各個角度看到了“語文主題學習”在山東開展的成效,可謂異彩紛呈、花團錦簇。
其中,劉老師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上得生動有趣,尤其是課堂教學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陽關(guān)三疊。此環(huán)節(jié)設計如下:請默讀課文,概括文中有哪些和“三”有關(guān)的內(nèi)容;比一比誰最能品讀“三疊”之妙;“我”與“吾”有何區(qū)別;分角色朗讀。設計之巧妙細膩,堪稱一絕。這一環(huán)節(jié),無論是朗讀還是探究,課堂上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我連聲贊嘆、如癡如醉。四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反復涵詠,深挖文本,還延展了文本的廣度。一節(jié)節(jié)課,就是一朵朵美麗的花,讓我們這些學習者不僅賞花容,更品花香,美就如汩汩清流注入心田。
移花接木,期待花開
贊嘆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為什么人家的語文課有如此的魅力?綜觀以上老師的課,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簡簡單單教語文,課內(nèi)閱讀,海量閱讀。這正是筆者想要找尋的。簡單地說,“語文主題學習”要做的事就是讀、寫。讀指的是朗讀和主題閱讀,寫就是寫字和寫作。
帶著學習的點滴感悟,我蹣跚學步般地開始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筆者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開展“語文主題學習”的基礎和保障,所以筆者將重心放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
為了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筆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反復抄寫、大量練習的作業(yè)全部免掉,把省下來的時間讓學生用來朗讀、自由閱讀、積累。采用多種作業(yè)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讀書筆記、班級循環(huán)日記、美文好書周周薦、誦讀風采展示、課本劇表演、經(jīng)典影視鑒賞、師生共讀一本好書等。作業(yè)形式豐富,目的明確。這不僅讓學生喜歡閱讀,更讓學生愛上閱讀。
小組閱讀,凝聚力量。在小組建設過程中,根據(jù)小組建設中存在的普遍的問題,將培訓指導做細做實。因為在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方式,閱讀和交流成為課堂最主要的內(nèi)容。學生可以根據(jù)任務和要求閱讀課文,在小組內(nèi)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篩選信息,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閱讀更多的與主題相關(guān)、相似、相近甚至相對、相反的文章,及時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尋求小組內(nèi)互相探究的依據(jù),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體驗、發(fā)現(xiàn),讓學生以自己的閱讀體驗為支撐,從而深入地解讀文本。學生針對各組在主題學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究,力爭在顧及全篇、單元、課文主題的基礎上獲得更深刻的認識。學生可結(jié)合重點語句進行品讀、賞析,教師可對文章的整體賞析進行展示,讓學生說感悟、談體驗,讓學生在小組閱讀中體會到“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妙處,讓個人的見解、思想在組內(nèi)碰撞、升華,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規(guī)范學生討論交流的說話方式。在小組閱讀建設中,對成績落后的小組筆者沒有一味批評,也不讓他們互相指責,而是引導他們找原因,想辦法。讓他們明白真正的合作要學會理解包容、團結(jié)互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團隊的力量。
指導預習,培養(yǎng)習慣。筆者堅持將預習指導放在課內(nèi),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反復練習,以五步預習法(讀文畫詞,讀準字音;讀文標段,讀懂文意;再讀課文,理清層次;四讀文本,入情悟法;美讀全文,質(zhì)疑問難)為抓手,結(jié)合每篇課文、每個單元設計的導學案進行一以貫之的閱讀訓練。
漫溯青草,小荷初露
“課內(nèi)閱讀,大量閱讀,海量閱讀”,時間是最重要的保證。筆者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以前一篇一篇單打獨斗的教學方式,采用了單元整體教學的方式:單元導讀——以文帶文——群文閱讀——整本閱讀——綜合性實踐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優(yōu)化教材,讓教材內(nèi)容簡單清晰明了。因此在備課時,筆者要求自己:教學目標集中,閱讀有效;不貪多求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突出難點,集中訓練。如《桃花源記》一文的教學,筆者采用板塊式單元整合教學,設計了三個板塊:第一板塊,觸摸民瘼(結(jié)合詩句,說說百姓受著怎樣的疾苦,組內(nèi)討論、交流展示);第二板塊,感悟理想(我們學過的很多成語出自本單元,你能說出幾個);第三板塊,禮贊追求(地上本無路,陶淵明、杜甫、劉禹錫、周敦頤、蘇軾等人走著走著,便有了路……小組交流人物資料,并且禮贊他們中的一人)。理清每個板塊的目標,課堂才能簡單高效。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閱讀,筆者主要采用以文帶文、群文閱讀課的形式在課內(nèi)進行閱讀、交流。課內(nèi)海量閱讀,要摒棄傳統(tǒng)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比如,以前一節(jié)課甚至兩三節(jié)課只能講一篇文章,但是現(xiàn)在需要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學完兩至三篇文章。那就必須空出時間來讓學生讀書,并且一定要舍得時間,才會有效果。例如:八年級有6本“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每周一的晚自習是美文推薦和自主閱讀時間。在平時的語文課上也要貫穿主題閱讀,講授《雷電頌》時,筆者用一課時完成對文本的研讀,一課時結(jié)合索爾仁尼琴的《山中的雷雨》、王統(tǒng)照的《烈風雷雨》兩文進行比較閱讀。在悄然改變的課堂上,筆者充分體會到學生的預習習慣和合作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師生同讀、共書筆記。在教學中,通過閱讀,我和學生共同成長,進入到一個對文本由相識到相知的閱讀境界。如教以大自然為主題的第二單元時,我們一起讀了《雪》《冬殤》《我的四季方舟》《繁星》《花之歌》等散文。班級圖書角還組織閱讀《平凡的世界》《水邊的文字屋》《莫言散文選》《名人傳》《狼》《三國演義》《巴黎圣母院》《紅與黑》等經(jīng)典名著。閱讀后,學生按學號依次寫讀書筆記,老師批閱并與之交流,形成師生共讀的班級讀書日記。如吳天一同學讀《古文觀止》時寫的名為《納四海文章,集歷史精華》的讀書筆記:“……噫!余愛書讀書,有年矣。讀此書時,余年方十一,成此文,時隔三年矣。今讀此書者,同予者何人?徒使‘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耳。嗚呼,世事非余所熟知也,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像這樣妙筆生花的讀書筆記、體會,班級日記本里俯拾皆是。
現(xiàn)在閱讀在班上已蔚然成風,愛讀書的學生越來越多。班上圖書角200多本書,已經(jīng)滿足不了學生們的需求,他們自己還經(jīng)常帶來各種各樣的圖書。學生閱讀視野拓展了,閱讀面越來越廣,所選的書也越來越好了。
漂亮書寫,傳承國粹。當筆者感覺到學生們正在走向健康、快樂的閱讀之路時,又引導學生們扎實、端正、漂亮地書寫。一周六節(jié)語文課,其中一節(jié)為書法課,筆者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邀請我校的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劉曉永老師授課,從握筆到滿手墨跡再到今天的像模像樣,由練字到練心,學生們的書法作品也紛紛在市、省級比賽中連連獲獎,學生們的精神面貌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家長們每每碰到我,就開始聊學生們的這些變化,我心中也有了小小的欣慰和驕傲。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在語文主題學習的實踐中不斷學習,博采眾長,用他山之石攻玉。希望有那么一天,也能面朝教育的大海,春暖花開。
(作者單位:江西省永豐縣恩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