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
作為一名普通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引導學生欣賞美文佳作,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如果這些作品中的內(nèi)容有一部分是遠離學生生活體驗的,那教師該如何引導他們走進那個時代人物的心靈,理解作品呢?在教學小說《臺階》時,筆者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
在講解《臺階》的課后習題時,有個重要的問題:“父親為了造一間有高臺階的房子,他是怎樣準備的?請以課文中的具體句子來回答?!贝蠹医?jīng)過熱烈討論,很快從課文里找到了答案。
“父親的準備是十分漫長的。他今天從地里撿回一塊磚,明天又撿進一片瓦,再就是往一個黑瓦罐里塞角票?!?/p>
“于是,一年中他七個月種田,四個月去山里砍柴,半個月在大溪灘上撿屋基卵石,剩下的半個月用來過年、編草鞋?!?/p>
“冬天,晚稻收倉了,春花也種下地,父親穿著草鞋去山里砍柴……父親一天砍一擔半,得一元五角?!?/p>
“父親就是這樣準備了大半輩子。塞角票的瓦罐滿了幾次,門口空地上鵝卵石堆得小山般高?!?/p>
……
突然,有個學生站起來問道:“老師,造房子有那么難嗎?我家造房子,爸爸請人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樓房蓋起來了,而且建造房子的材料,全是爸爸買來的,用不著一片瓦、一塊磚地去撿,而且我們蓋房子用了十幾萬元錢呢!這樣的房子蓋得太不可思議了!”
課堂一下子陷入沉寂。學生都睜大著眼睛看著我,臉上都有些疑惑不解的神色。接下來,課堂秩序被打亂了,對照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很多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開始質(zhì)疑,“文章里說,一個冬天下來,草鞋堆得超過了臺階。我家里根本沒有草鞋”,“這樣造房子也太難了,干脆買個商品房不就得了”,“父親造好房子后,人也老了,一輩子在造房子中艱難地度過,太不值得了”,“對啊,就算有了高臺階,那又能怎么樣呢?”
……
一時間,教室里像炸開了鍋一樣,大家議論紛紛,誰也說服不了誰。
我不由陷入深思,為什么學生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主要的原因是學生不了解那個時代的艱苦,不了解文中父親那一代人的想法,因為學生離那個時代太遠了。
怎么辦?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必須讓學生了解小說《臺階》所反映的那個時代的特點。于是,我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視頻資料,是一部介紹老百姓房子居住史的記錄片。我一邊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影像資料,一邊介紹小說《臺階》反映的時代背景?!按蠹铱纯雌又?,老百姓住的房子都是怎么建造的?那時新中國百廢待新,農(nóng)村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物質(zhì)貧乏,老百姓哪里能拿出錢去買房子……小說描寫的地方落后,文中的父親準備了大半輩子,就是為了造一間有高臺階的房子……大家是不是更應該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呢?”
學生們一邊看視頻,一邊聽我講課,都靜默了??赐暌曨l資料,我把問題順理成章地引到了主題思想的探究上,學生們個個踴躍發(fā)言,此時,他們好像真正生活在那個時代了,不僅理解父親的行為了,更深深為父親質(zhì)樸的愿望所感動。
課后,我反思這節(jié)課的得失,今天的學生不能接受,不能理解小說中父親的艱辛,是因為他們離那個時代較遠。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些文學作品如余秋雨的《信客》、楊絳的《老王》、胡適《我的母親》等,時代與人物形象都與現(xiàn)今學生生活相距較遠。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這類文學作品的時代背景和塑造的人物形象,教師必須要想辦法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教師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如多媒體視頻去還原時代背景,甚至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從不同的渠道(比如影視作品、圖畫書、戲曲)等去了解那個時代社會和人民生活的情況。這樣,通過消除“臺階”,學生就真正進入了文本。
(作者單位:房縣青峰初中)
責任編輯 嚴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