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

2015-12-08 12:17:21
關鍵詞:人本化主體政治

張 浩

(周口師范學院豫東南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河南周口466001)

在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中發(fā)現(xiàn),這里長期存在著一種傾向—— “人學空場”,走向了對教育內容、教育過程、教育方法和教育評價方式等方面的“精致化”、“規(guī)范化”,這一傾向似乎走進了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研究越深入,教育效果越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丟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忘記了這是一項“人為的”和“為人的”實踐活動。因此,在人本化時代下,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條件,就是要重新回到實踐論域中,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回歸。

一、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人本化”解讀

對于馬克思主義來說,實踐是其實現(xiàn)科學性與革命性相統(tǒng)一的前提和基礎,正是人類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精神領域中的實踐活動,造就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人類自己,因此, “行動著的群眾”和“群眾的活動”無疑是我們理解任何社會實踐的出發(fā)點,思想政治教育當然也不能例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為的”和“為人的”特殊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教育人,并通過教育實踐達到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觀念和道德認知水平的目的,而且是由“人”組織實施的實踐活動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象性關系,大大加深了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的復雜性。為了解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這團亂麻”,理順其中的內在關系并找到內含的教育規(guī)律,除了直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實本身、回歸主體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思路和辦法。

(一)回歸教師:以“教師”為本

就實踐主體來說,既包括社會主體 (類主體),也包括群體主體、個體主體。就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來看,實踐主體包括教師——組織、實施者和學生——參與、互動者。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一元主導——掌控著教育內容的來源、教育內容的篩選、教學過程的掌握、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考核方式等“特權”,學生淪為“知識袋”、“知識容器”等被灌輸?shù)膶ο螅R從教師向學生呈輻射狀單向傳遞。這樣的師生關系可以形象的描述為“嘴巴和耳朵的故事”,由于學生上課只帶著耳朵,故而學生與學生之間呈現(xiàn)出“單子”式情形,相互之間同樣缺乏理解和溝通。在人本化時代下,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逐漸凸顯,越來越成為動搖教師“特權”地位的力量,有人驚呼“教師主體失去了”。事實果真如此?在依次歷經了“教師一元主體論”、“學生一元主體論”、“雙主體論”、“主導式雙主體論”、“交互主體論”等理論研究和一次次的“主體性”教育教學實踐之后,才驀然發(fā)現(xiàn),理論上的完美創(chuàng)設就像天空中漂浮的白云,無論它怎么樣美麗,始終不能改變莊稼缺水的現(xiàn)實問題一樣,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研究似乎又落到“地上”,回歸了現(xiàn)實。如何正確認識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問題,自始至終縈繞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天空”上,難以回避也無可回避。

正如“否定之否定”并不是簡單等同于“肯定”一樣,重新回歸實踐論域的教師主體地位和作用不僅沒有因為之前的挑戰(zhàn)而消弱,而是在“鳳凰涅磐”之后的重生。以“教師”為本并不等同于“一元主導”和“特權”,而是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具體現(xiàn)實實踐活動中的一員。教師角色的轉變及其作用發(fā)揮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選擇。選擇是教師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組織者、實施者角色的首要任務,任務完成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采取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在尊重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相關理論、現(xiàn)實素材,為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奠定基礎;二是建構。建構是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關健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對經過認真篩選后的教育內容和素材等這些“零散”的、外在于教育實踐過程的東西,按照與學生共有的理論框架和邏輯線索進行重新建構;三是呈現(xiàn)。即以課堂的組織形式,把建構起來的“知識”以適當?shù)姆绞健虬咐?、或討論式、或專題講座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這里,教師主體就像水果市場上賣荔枝的小攤販,為了能夠賣上一個好價錢,先挑選出那些帶梗的荔枝,然后用一根繩子把一個個零散的荔枝進行“捆綁”一樣,教師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賣一個“好價錢”——得到學生的認可。

(二)回歸學生:以“學生”為本

伴隨著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一個彰顯個性人本化時代悄然來臨。在人本化時代,如果我們不能夠緊緊抓住這一時代特征,重新審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和目標,仍然遵循“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追求社會價值最大化觀點不變的話,必將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更不用談什么教育實效了。正如學者所說:“在這個社會成員在權利和義務關系方面發(fā)生重大調整、人的主體性意識越來越充分彰顯的新時期,這種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便愈發(fā)顯得軟弱無力?!雹亳银P英:《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版,第6頁。很顯然,認清楚“人本化”的科學內涵并把它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成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要條件——即便不能對問題有一個根本的解決,至少可以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回歸學生,當然也不是罷黜“教師”主體獨尊“學生”主體地位,而是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實活動過程中,重新審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尤其注重人的主體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關系屬性,把人的主體性視為社會實踐必須遵循的首要條件之一,即目的性原則。馬克思主義的這一觀點,具體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來,一方面體現(xiàn)為教師和學生主體自覺能動性的發(fā)揮,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上——打破教師與學生間的“主從關系”,在尊重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凸顯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作為思維著的人,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來,對外部世界和自身都會有能動的認識,對其中的不一致會以自有的水平進行鑒別、選擇和實施?!雹诶钫?《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版,第88頁。這種認識,也是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

(三)回歸師生互動關系,以“交互主體”為本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主客體之間的對象性關系,表現(xiàn)為“主體見之于客體”與“客體反作用于主體”的內在統(tǒng)一?;貧w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過程之中,就構成了教師和學生之間,以文本為對象的互對關系,即教師、文本與學生之間形成的一種“交互主體”關系。一旦進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境域,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不是一幅幅機械的、指令式的過程,而是由教師、文本和學生在特定情境下生成的互動關系,在這個融意義價值和生活世界為一體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成為真正的、現(xiàn)實的主體?!坝绕涫菍τ诮逃龑ο蠖裕炔辉俦豢醋鲆粋€外在強制下的客體,也不再被看做一個僅僅具有知識理性的片面的主體,而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價值主體?!雹垴银P英:《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版,第165頁。

二、人本化時代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視域拓展

從人的角度重新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結成交往關系,二者在各自的活動中基于能動而現(xiàn)實的交往而體現(xiàn)出各自的主體性,是教育者的啟發(fā)、引導、指導與教育對象的認知、體驗、踐行的互動,從而使各自的活動成為主體性活動?!雹荞银P英:《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版,第158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研究必須要關注教師、學生,以及師生關系本身。同時,人的社會屬性又決定著教師也好、學生也罷,其思想和行動都離不開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并與之緊密融合在一起。因此,追求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個體目標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就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本化時代下的價值目標,而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教育論教育當然不行,還需要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視域。

(一)學生自身和諧方面

費孝通先生在論述文化的邊界問題時,為了避免“文化沖突論”而提出“場”的概念,處于同一文化場中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規(guī)范,可以自主地選擇”,從而把“沖突”引向“互補、融合”①費宗惠,張榮華:《費孝通論文化自覺》,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14~15頁。。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個特殊的場—— “思想政治教育場是一個由主體場、介體場環(huán)體場相互交織、相互疊加而形成的復合場?!雹趶埡?《論思想政治教育場的建構》,《河南師范大學學報 (哲社版)》2009年第2期。對于身處場內的學生來說,同樣可以“自由地選擇”,而決定其選擇能力、選擇準則、選擇時機、選擇方法的,是學生自身的和諧發(fā)展,即學生自己身心健全、靈肉和合的狀態(tài),是否達到“和諧”、“有序”和“統(tǒng)一”。一個身心和諧的學生,具有明顯的主體性,當他面臨復雜局面時,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最適當?shù)倪x擇,能夠以最恰切的方式做出處理——既能關照到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關系,又能對教育內容 (文本)做出個性化的理解和解讀,由此而生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就像一幅活生生的歷史畫卷,一切自然而然的發(fā)生,一切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反之,一個身心不健全、不和諧的學生,當他面臨困境和問題時,往往表現(xiàn)出無助、被動、難以決斷的狀況,在與教師和文本的互動中,往往處于被動之中。這樣的學生就像三國時代那位扶不起的蜀國阿斗一樣,無論如何,其主體地位和作用都難以真正發(fā)揮。

(二)學生與他人和諧方面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關鍵在于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事實上,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是“集體”的消解和“個體”的顯現(xiàn),“有序”人際關系的顛覆和階層差距的拉大,造就了一個個“獨特”的個體?!白鳛榫哂胁煌幕尘暗娜?,我們使用不同的數(shù)據(jù)庫,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運行不同的軟件,以不同的方式處理信息,我們甚至還會有不同的目標?!雹郏勖溃萘者_﹒比默,艾里斯﹒瓦爾納《跨文化溝通》,孫勁悅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版,第4頁。所有這一切的一切,都直接挑戰(zhàn)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在于溝通,教師以適當?shù)姆绞?,通過溝通把社會道德和倫理規(guī)范傳遞給學生,學生接受之后,再內化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并在現(xiàn)實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以“行為”方式呈現(xiàn)出來。同時,對學生來說,還存在著一個自我調適的過程——即學生在與教師、同學交往過程中,通過對方的反應,對自己行為予以評價、反思和調整。學生正是在這樣的人際互動過程中,不斷學生、成長起來。因此,通過創(chuàng)設有利于人際交往的環(huán)境和氛圍,增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和諧關系的形成,就成為人本化時代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拓展的又一視域。

(三)學生與環(huán)境和諧方面

站在實踐的角度來看,每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都是一個在特定場域下的互動生成過程,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地域性”,“這里的‘地域’就不僅僅指自然環(huán)境,更主要的是,在這樣的地域內所形成的文化、精神等內隱的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④廖志誠:《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動力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版,第111頁。因此,如何實現(xiàn)學生與環(huán)境間的“和諧相處”,也構成了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這里,無論自然環(huán)境還是社會環(huán)境,都是以參與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互關系之中,并對之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而發(fā)揮作用,這種作用表現(xiàn)為一種“合力”。從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合力”的實現(xiàn),是由于各種環(huán)境因素相互影響、疊加形成了一個具有整體功能的場域——即“環(huán)體場”。“所謂環(huán)體場是指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在主體和主體場的主導、制約下形成的、具有強化或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介質?!雹輳埡?《論思想政治教育場的建構》,《河南師范大學學報 (哲社版)》2009年第2期。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就需要對環(huán)境因子、環(huán)體場的結構與功能,以及環(huán)境因子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間的影響大小等方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據(jù)此開展具有現(xiàn)實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人本化時代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策略

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僅要關注“人本化時代”的特征,確立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其主體作用,而且,還要尊重、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成長的一般規(guī)律,在理論與現(xiàn)實、目的與規(guī)律的交織中,探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現(xiàn)實策略。

(一)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方面

回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論域內,從多個方面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雹購埡?《復雜性科學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理論與改革》2011年第3期。

第一,轉變教育理念,樹立多樣化人才觀。人本化時代的到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首先體現(xiàn)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轉變上——由傳統(tǒng)社會化目標轉向個體目標與社會目標的統(tǒng)一?;谶@一轉變,教師在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就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遵循學生個體發(fā)展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平衡點,拋棄單一的、社會化的教育目標,樹立多樣化的人才觀念,在教育理念上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并把它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的始終。

第二,強化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斷提升教師備課的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生成的過程,兩者之間的互動越多、契合度越高,越有利于教師的“備課”——即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建構、教學方法的選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方面,都打上學生的“印跡”,從而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接受。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共識”,有助于學生對思想道德規(guī)范理解、領悟和認同,更提高了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采取一種友好的、平等的態(tài)度,去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諧的真實程度,了解學生思想道德的真正水平,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狀況的現(xiàn)實需要等,以“三貼近”原則來檢視自己在“備學生”方面的工作和態(tài)度。

第三,創(chuàng)設學生個性化的課堂,不斷提升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從根本上講,任何一次教學活動都是唯一的,是教師、學生和文本在特定情境下的溝通過程?!坝绊憸贤ǖ牧硪粋€重要因素與人們處理信息的方式有關。換句話說,溝通受人們的思考方式、認知過程的影響。”②[美]琳達﹒比默,艾里斯﹒瓦爾納《跨文化溝通》,孫勁悅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版,第39頁。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在充分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思想狀況,以及其家庭、社會背景的基礎上,依據(jù)教育教學目標、教育教學內容的特點,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學生個性化特色的課堂,讓學生置身于自己熟悉、舒適的情境中,通過個體體驗來獲取知識、規(guī)范行為。通過個性化課堂的創(chuàng)設,可以大大提高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共同域”,更加有利于“知識”從教師向學生的傳遞。

第四,采取多樣化的考核辦法,不斷提升教師評價的針對性。實踐效果的好壞,需要通過考核來判定。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傳統(tǒng)以“紙 (考試)”考思想道德水平做法的弊端越來越呈現(xiàn)出來,不僅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學生學習產生錯誤的引導,因而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及目標的實現(xiàn)。在人本化時代,為了確立學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主體地位,需要教師針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生活學生特點和規(guī)律,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殊性,選擇更加靈活、多樣的考核辦法,構建更具人性化的評價體系。

(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方面

從學生角度來看,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作用的大小,除了受教師、文本、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之外,學生自身的“心理圖式”成為影響主體間相互溝通的主要因素,決定“同化”作用的成效大小。這里的“同化”是指“把給定的東西整合到一個早先就存在的結構之中,或者甚至是按照基本格局形成一個新結構?!雹郏廴鹗浚萜喗?《發(fā)生認識論原理》,王憲鈿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版,第25頁。很顯然,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理想信念、價值觀等社會層面上,對學生的“心理圖式”及其“同化”作用關注不夠或根本無視其存在,其結果必須導致教學過程與學生實際的脫離、社會現(xiàn)實與教學內容的巨大反差。在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課堂學到的知識缺乏現(xiàn)實針對性,難以發(fā)揮理論指導作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為了消解這一現(xiàn)實困境,我們提出增加“課堂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所謂課堂實踐教學,它是針對課堂理論教學而言的,它以“小課堂,大社會”為理念,突出強調課堂的開放性,主張社會發(fā)展和社會生活對課堂教學的全方位、立體式滲透。

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處于附屬、被動的地位,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置身于“虛擬化”的“大社會”之中,思考、解決一個個現(xiàn)實問題,把剛剛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及時、有效地轉化為指導實踐的方法和措施。在課堂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從個體發(fā)展與社會需要兩個角度,做出理性的判斷、選擇和接受,從而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根本實現(xiàn)。同時,在課堂實踐教學中,一方面,教育者所開展的各項活動,都要以學生自身的條件為出發(fā)點,以增進學生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理解理論知識的能力為旨歸,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的“話語背景”,不僅確保學生“在場”,而且突出其“主角”地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當把教學目的融于實踐活動過程,依靠學生自己的思考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從而消除學生對“指令性”教學目的的心理抵觸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吸收,化“顯性知識”為“隱性知識”,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增強學校、家庭和社會育人合力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良性運作,不僅取決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內部諸要素之間協(xié)調綜合,而且,還取決系統(tǒng)外部各種關系的有效整合,以及內部要素與外部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單就思想政治教育外部因素來看,主要包括校園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三個方面。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認為校園環(huán)境與大學生生活、學習結合得最為直接、緊密,家庭和社會的影響相對間接、松梳,因而其影響力也不相同。然而,隨著以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技術的逐漸成熟,這種傳統(tǒng)認識正在被消解?!靶旅襟w的出現(xiàn),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獲得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教育資源的共享性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雹偻鹾纾瑒⒅?《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版,第76頁。使得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三位一體”合力模式的構建更加現(xiàn)實,它們依據(jù)各自特征和對大學生思想成長影響方式及力度大小的不同,相互補充、合為一體,從而實現(xiàn)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合力效應。

猜你喜歡
人本化主體政治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中國市場(2016年31期)2016-12-19 08:42:47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高校青年教師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人間(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8
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本化”模式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南靖县| 南丰县| 安福县| 五大连池市| 无极县| 新野县| 凌云县| 合作市| 曲靖市| 马边| 六安市| 潢川县| 贵阳市| 资兴市| 台州市| 启东市| 土默特左旗| 营口市| 时尚| 曲周县| 麟游县| 佛山市| 于都县| 酉阳| 涟源市| 临潭县| 泸溪县| 湘西| 墨竹工卡县| 鄄城县| 绿春县| 饶阳县| 武平县| 阳东县| 增城市| 苍溪县| 壤塘县| 皮山县| 渝北区| 武义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