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肉不能白長,吃過的飯不能白吃。
徐老八不是一個人,全名叫“徐老八原汁面”,是我高中附近的一家面館,大概也是我高中時代解決午餐晚餐次數(shù)最多的地方,和國際部樓上的盜版碟一樣,具有標簽般的意義。徐老八有個永恒的對手叫“怪味面”,兩間店緊挨著,賣的東西也如出一轍??刹恢獮槭裁?,整個高中三年我只吃過大約不到三次“怪味面”,去面館只去徐老八。也不知是誰定下的規(guī)矩,一起下館子的飯友都默認了下來。
徐老八的老板娘是一大特色:如同成群結(jié)隊的廣場舞大媽一樣,燙一腦袋令人匪夷所思的爆炸卷發(fā)。但如果她真的是廣場舞隊伍的一員,大約會成為女同伴們的眼中釘——臉上抹的白粉好似足足兩斤厚,手指一戳,可能會戳出一個洞。老板娘是否姓徐始終不得而知,她總是腰間掛一個鼓鼓囊囊的腰包,早年畫過的眼線和眉毛都已經(jīng)發(fā)青,涂著大紅嘴唇,站在門口吆喝和收錢。老板娘的嗓音極其粗獷彪悍,總讓人猜想她年輕時是不是煙不離手的不良少女,或者是因為熱愛音樂而唱壞了喉嚨。她總會在你剛踏入面館還未坐定就急慌慌要你點菜,然后揚起腦袋遠遠向內(nèi)廚吼一嗓子:“5號桌妖怪幺雞米幺煎刀……”
“妖怪”就是一兩怪味面的簡稱,也不知道是不是成都所有的面館都這樣講,因為除了高頻率地吃徐老八,我踏進其他面館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高一的時候,我覺得這個喊法很有意思,但后來發(fā)現(xiàn),也只有第一次踏進面館的人聽到“妖怪”會哧哧地笑,老食客們早已習慣了。老板娘會用各種別出心裁的方法來簡省她要說的話,也許這是生意人特有的方便主義。比如“幺雞米”是一兩雞雜米線,“幺煎刀”則是一兩煎蛋刀削面。面館雖小,但種類繁多,不只出售面條,還有米線、刀削面可選,并允許任意搭配口味。所以粗略算起來,可吃的組合也能達到數(shù)十種,于是這就到了群眾們發(fā)揮想象力的時候了。什么主食配什么口味,占據(jù)了很多個上午第四節(jié)課和第五節(jié)課的課問,這個最餓最饞但又無論如何也吃不到的時刻。
店里出售的口味多種多樣,紅味有怪味、牛肉、排骨、鱔魚、雞雜、肥腸、雜醬等,白味則有白元、海味、煎蛋、燉雞、白肚等。一般高中女學生,通常都會點兩個口味各一兩,節(jié)約一些的,便是一種口味的二兩。男生則會要三到四兩,如果只是一種口味,用海碗才裝得下。我和我的飯友們都是比較做作的人,除開第一次吃怯生生點了二兩排骨面,以后永遠堅持要兩個不一樣的一兩。于是三四個人一桌,吃完之后不大的桌子上就擺滿了小碗。
點面隨意,可以一紅一白搭配,但是典型的成都女娃子都喜辣,始終覺得白的寡淡無味,更中意一干一濕。干的就是指雜醬、脆紹等等不帶湯的,活像干拌面,濕的就是牛肉排骨一類,面條浸在紅油里。雞雜也是帶湯的,只不過是泡椒口味,湯底有點金黃色,經(jīng)過實踐,覺得配米線最美味。另外,米線的另一個好朋友是多味,不帶湯,拌起來味道奇異。這個“幺多米”的發(fā)明,好像是源于我的同桌。多味的味道構(gòu)成好像很復雜,難以形容,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不過好像有點酸辣,因為放了小米椒進去,但是和面條放在一起,就很難入味。不過這種干拌的米線上桌,要盡快拌勻吃掉,糊了就不好了。
徐老八只要開在學校旁邊,是不愁沒生意的。據(jù)說真正的老成都人早餐喜食面條,以前早上不到八點的時候路過,里面果真有零星幾個客人。到了中午和晚上五點,就基本全是穿校服的學生了。這個時候進去吃面,不僅可能沒有位子,而且會顯得有些怪異——穿校服和不穿校服的活像兩個種族。這大概也是為什么畢業(yè)之后再去吃,好像不如以往的好吃,好像不穿校服,這面就變普通了似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