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凌云?郭艷
根據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針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培養(yǎng)人才的要求,以本專業(yè)的核心課程《疾病康復》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中采用了以“項目為導向,任務為驅動”為主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項目教學法的引入背景
目前,國家教改委提出高職院校要培養(yǎng)目標是“高端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創(chuàng)新能力)。要培養(yǎng)高端技能型人才,就必須選用科學教學方法,與其他類型、層次的教育相比,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更加強調實踐性,這既是高職教育的教學特色所在,也是培養(yǎng)技術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證。
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完一章后,舉一些小例子做練習,掌握本章的理論知識,最后由于時間有限,只能做一個小的綜合例子。學生學習完之后,對實際項目還是無從下手,造成了學習與實際工作的脫節(jié),增大了就業(yè)難度。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必須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項目導向教學法”教學模式是一種高職院校推崇教學模式。
“項目導向教學法”就是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以實際的項目貫穿整個課程教學,使學生在做項目的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一門課程講完,學生已經做了幾個實際項目。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xié)作、探索創(chuàng)新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按照“選擇設計項目--分析項目應實現的功能--分解項目功能模塊--制訂項目教學計劃,講解相關知識點--指導學生完成項目--歸納總結項目中的關鍵技術--項目實戰(zhàn)”的流程進行組織。
項目教學法的引入使課程與行業(yè)完全接軌,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疾病康復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綜合了康復功能評定學、運動治療技術、作業(yè)療法、言語治療學、傳統(tǒng)康復學等專業(yè)課程的大量知識和技能。怎樣把前期課程的知識鞏固提高、技能靈活應用是一個需解決的問題,解決得好,學生的專業(yè)技術能力會有一個質的飛躍;解決得不好,學生會對此課程產生抵觸情緒,不能勘于思考,離開老師解決不了任何臨床實際問題。為此,我們經過充分討論,決定采用“項目教學法”。
2.項目的設計
是根據康復治療技術崗位(群)工作任務和職業(yè)能力確立不同的工作內容模
塊,我們把該課程分為四個模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周圍神經系統(tǒng)疾病以及運動系統(tǒng)疾病、慢性病,每個模塊工作過程的分析形成若干項目,如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又可分為偏癱、腦癱、截癱等若干個項目,每個項目也可以再分為若干個子項目或工作任務,以任務為驅動,“理實一體化”組織教學進程。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工作,對學生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適時進行理論上的闡述,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理解。
項目的設計要體現職業(yè)性、實用性、先進性,同時還要能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
教學內容,從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出發(fā),使學生先學會做,再逐步學懂弄通,實現課程實施從“知識中心”向“任務中心”轉變。
3.過程的實施
(1)任務引入:多由病例引入任務,讓學生了解在何種情況下使用何種技術。
(2)任務實施(同行有臨床經驗的兼職教師更為合適)
實踐操作:指完成工作任務與需要的應用知識,如儀器設備、訓練方法、注意事項等。
信息提示:工作任務必須具備的解釋性知識,體現知識夠用為度。
交流與探討:提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知識拓展:適當增補有關進展類知識,讓學生了解有關理論、技術的發(fā)展前沿。
任務小結:引導學生歸納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居任務之末。
(3)測試與考核
測試題的類型與康復治療士資格考試的題型一致。通過習題測試學生對項目所涉及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情況??己酥缸寣W生以小組工作的形式,以任務為驅動,完成某一項目,主要考核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
(4)項目回顧與總結
讓學生回顧完整工作過程,對涉及的重要知識點進行簡單而系統(tǒng)的指導,升華學生的認識。
將康復治療士資格考試的知識點及考點融入項目的設計及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考試通過率。
可以將項目結合教學內容分解,較大的任務下設子任務,這樣在設計理論內容時更容易處理好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關系??赏ㄟ^對項目涉及的綜合知識進行融合,盡可能構建好知識的系統(tǒng)性。知識的融合要符合認知規(guī)律,符合知識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邏輯關系。
4.“項目為導向,任務為驅動”教學方法的思考
(1)項目導向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較的優(yōu)越性
項目導向教學是先進的教學思想的表現;項目導向教學推崇以項目導向或任務驅動課堂教學過程,突出課堂教學的實踐性,開放性,職業(yè)性,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項目導向教學是獲得“雙證”的鋪墊。
(2)從老師的角度出發(fā),如何將項目導向教學在課堂上有效的實施
項目導向教學具有兩個特性:一是適應性,即并不是對每門課程都是適用的,不是每門課都有相應的項目,且各門課的項目結合方式也各有差異,它對理工科課程教學很適合。二是規(guī)律性。即在授課的組織過程中可以圍繞項目這個中心找出一些規(guī)律性出來。這兩個特性就決定了教師在實際組織教學過程當中,要對課程進行特定的分析,首先要確定這門課程能否有一個或者兩至三個合適的項目來驅動教學,這些項目如何拆分與小知識點進行融合,其次再考慮如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體現這個規(guī)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