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蕓 (青海省海南州畜枚獸醫(yī)工作站 813000)
共和縣牦牛皮蠅蛆病防治試驗效果觀察
袁志蕓 (青海省海南州畜枚獸醫(yī)工作站 813000)
2013年10月中旬采用阿維菌素潑背劑對484頭牦牛,分為2組進行牛皮蠅蛆防治試驗,并于2014年4月進行了防治效果考核,結果顯示:試驗組牦牛感染率為零,防治效果達100%;對照組96頭托牛中感染63頭,感染率65.6%,平均感染強度12.3個瘤皰數(shù)。
牦牛 皮蠅幼蟲病 防治效果
牛皮蠅蛆病是危害草原養(yǎng)牛業(yè)的主要寄生蟲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廣泛流行,是青海省自然放牧牦牛及農(nóng)區(qū)飼養(yǎng)黃牛最常見、危害較嚴重的寄生蟲病之一。牛皮蠅蛆主要寄生于牦牛、黃牛,偶而寄生于羊、鹿、康、野牛、馬等動物。青海托牛體上寄生的皮蠅蟲種為中華皮蠅(H. sinense)、牛皮蠅(H. bovis)和紋皮蠅(H. lineatum)三種皮蠅,其中中華皮蠅是優(yōu)勢蟲種。牦牛皮蠅蛆的感染,導致患畜營養(yǎng)不良,幼畜發(fā)育障礙,成畜生產(chǎn)性能下降,皮、肉、乳等畜產(chǎn)品質(zhì)量等級降低。因其感染率高,危害嚴重,對主要以養(yǎng)牛收人為生活依靠的牧民群眾來說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是巨大的,成為牧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制約因素。筆者于2013年4~5月對共和縣江西溝鄉(xiāng)上社村的托牛皮蠅蛆感染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幼年牦牛的感染率為21.5%,其中在使用驅(qū)蟲藥的放牧群的感染率為7.3%,未使用驅(qū)蟲藥的放牧群感染率為76.3%。為最大限度地減少牛皮蠅蛆病對養(yǎng)牛業(yè)造成的重大經(jīng)濟損失問題以及對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據(jù),筆者于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本縣江西溝鄉(xiāng)上社村進行了牦牛皮蠅幼蟲防治試驗。
共和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是青藏高原的東門戶,素有“青藏咽喉”之稱,位于著名的青海湖之南。其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98°54′~101°22′,北緯35°46′~37°10′之間,其北部是日月山隆起帶及青海湖盆地,中部是青海南山及山南側的共和盆地,南部是鄂拉山區(qū)和黃河谷地,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在3200m。最高峰為鄂拉山的切龍崗,海拔5290m,最低處是黃河谷地龍羊峽、海拔2460m。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氣候溫涼,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4.1℃,年均降水量250~450mm。
2.1 試驗藥物 阿力佳透皮溶液(阿維菌素透皮劑)由北京中農(nóng)華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30906。
2.2 試驗動物及分組 選擇共和縣江西溝鄉(xiāng)上社村16戶牧民家牦牛484頭,其中1歲牛102頭,2歲牛118頭,3歲以上牦牛264頭,登記后隨機分組,分成藥物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388頭,對照組96頭。
2.3 防治方法及效果考核 2013年10下旬,對試驗組和對照組牦牛通過體尺測量估算牦牛體重,試驗組牦牛用1%伊維菌素透皮劑按0.05ml/kg劑量進行潑背給藥,對照組牦牛不給藥。在藥物澆潑防治后的翌年4~5月份,對所有試驗組和對照組牦牛逐頭進行摸背檢查,統(tǒng)計背部皮下皮蠅三期幼蟲蟲孔及瘤皰數(shù).進行防治效果考核。
2014年4月,對試驗群和對照群進行了效果考核,結果見附表:
附表 江西溝鄉(xiāng)上社村牛皮蠅防治結果
從附表可以看出,未投藥的對照組二歲牦牛的感染率為73.1%,平均感染強度14.6個,在牛群中為最高。3歲以上成年牛的感染率和感染強度最低。所有投藥的388頭試驗牛皮蠅感染率為0,防治效果極高。
(1)防治牛皮蠅蛆病的藥物已經(jīng)更新了多次,以前應用的有機磷制劑如敵百蟲、蠅毒磷、倍硫磷、皮蠅磷等由于毒性較大、體內(nèi)殘留和體外降解慢等原因,都已被淘汰。阿維菌素、伊維菌素不論進行注射還是口服,都顯示具有良好的驅(qū)殺效果,但3歲以上牦牛不易保定,易漏針或吐藥造成實際投藥量不足,直接影響防治密度和防治效果,對人畜也不安全。應用0.05ml/kg體重進行透皮潑背給藥,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只要操作嚴格,防止漏投,保證每個牛都能足量投藥,防治效果可以達到100%。(2)青海省牛皮蠅的防治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已經(jīng)過近40年的防治,牛皮蠅病的防治工作時緊時松,收到的效果也是時好時壞,有些地方牛皮蠅的感染呈上升趨勢。究其原因,除了政策、資金等原因外,主要是缺乏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良好藥物以及一種簡便有效的給藥方法和未能掌握準確的防治時間。(3)由于經(jīng)營體制和觀念改變,牧民們在疫病防治方面存在短視行為,一般待售、待宰的牛羊不進行防治,而這些牛羊往往瘦弱有病,成為傳播擴散病原的傳染源。調(diào)查防治中發(fā)現(xiàn),牧戶對1~2歲的幼年牦牛投藥率較高,對3歲以上以及成年牦牛不論注射或是口服都由于抓牛困難基本上不進行防治,采用透皮劑可以極大地減少抓牛等勞動強度,省時省力,對人畜均安全,從而可以提高投藥密度,提高防治效果。由于上述方法簡便易行,深受牧民群眾的歡迎。
[1] 蔣錫仕, 黃孝紛, 宋遠軍等. 川西北草地牛皮蠅蛆病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及防治[J]. 中國獸醫(yī)科技, 2002,32(10): 16-18.
[2] 彭毛, 喬海生, 辛有宏等. 剛察縣牦牛皮蠅蛆病防治效果觀察[J].青海畜牧獸醫(yī)雜志, 2009. (4): 18-19.
S858.23
A
1007-1733(2015)05-0007-02
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