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
你有理想嗎?至圣先師孔子有什么理想呢?
有一回魯國舉行國家祭祀大典,祭祀結(jié)束后,孔子從大廟出來,登上城樓,目睹前代的文物古跡,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學(xué)生子游在一旁聽到,奇怪地問:“老師,您不是常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嗎?您這樣的君子,還會有什么憂慮嗎?”孔子回答說:“子游,你聽說過上古三皇、五帝時代的事嗎?雖然我也沒趕上那樣的好時代,但各種史書上還有記載。我給你說說吧:那是一個大道運(yùn)行的時代,天下為人人所共有,選舉賢能的人來管理社會,人們彼此之間謹(jǐn)守誠信、相親相愛。所以,人們不只是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頤養(yǎng)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就算是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等,也會有人去照顧奉養(yǎng)他們。在那個時代,男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女人都有自己的歸宿。人們撿起路上遺失的財物,只是不愿看到它們被白白丟棄,絕不會起貪戀之心而據(jù)為己有;人們愿意出力做事,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因為不喜歡無所事事。所以,那時人們根本不用鎖門,因為不會有盜竊的事發(fā)生,大家一般只虛掩大門,這就是理想中的‘大同社會?!?/p>
子游聽得滿心歡喜,忍不住說:“老師,既然那個時代世風(fēng)那么淳樸,為什么我們不去效仿呢?”如果你是孔子,你怎么回答子游呢?
鏈接: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y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