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人生在世,往往會經(jīng)歷種種的痛。有人說,痛了,就直接說出來,這是本能。又有人說,痛而不言,體現(xiàn)了人性的堅強。還有人說,痛而善言,這是一種人生智慧。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或聯(lián)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定文體。②不得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③不得套作、抄襲。
思 痛
每個人都可能在任何時候感受到痛苦,不論是心理的、生理的,不論來自何方。有些人選擇沉默,讓這些痛慢慢蒸發(fā)在自己的內(nèi)心;而有些人選擇咆哮,向天空,向大地喊出自己內(nèi)心承載不了的壓力。不同的緩解方式,痛而善言,是一種人生智慧。
痛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體驗,言是解除痛楚的良方?!拔母铩睍r期,清華四劍客之一林庚先生飽受批斗之痛,一生清高自傲、蔑視名利的他選擇了晚讀《西游記》。他的痛并非常人能理解,于是他選擇讓靈魂在文學中咆哮,讓思想在紙面上暢言。他當然痛,但他善言,所言的并非哭天罵地的粗俗之語,而是將痛言通過文學品悟以一部著作《西游記漫話》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我想,林庚先生能贏得大家的尊敬就在于他善言人生之痛。
痛并不單一存在,每個人都在經(jīng)歷痛,分享痛而不是抱怨,我們能獲得更多。有時候痛而不言確實是堅強的表現(xiàn),但更多時候是封閉自己、麻木自己的表現(xiàn)。一位死于納粹集中營的神父曾說:“我不是共產(chǎn)黨,所以,我不說話;當納粹要對付猶太人時,我不是猶太人,所以,我不說話;當納粹要對付我時,已經(jīng)沒有人為我說話了。”很多時候沉默是沉重的壓抑,是麻木的閉塞,是消極的躲避,如果可以,請選擇和人分享你的痛苦,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
痛而善言,讓我們在堅強和本能中感受到靈魂的升華。著名文學家沈從文慘遭“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他心痛滴血。正當大家都為他擔心、替他憤憤不平時,他卻發(fā)表了“荷花真美”這樣的詩句。一時間,“荷花真美”的贊嘆回響在整個文學界上空。這是一句受過傷、忍過痛之后的表達,讓多少文人學士又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讓多少人又看到了對生的希望。正是他釀痛成花海后的一句“荷花真美”,使他在歷史的長河中如石碑一般不朽。因為這一句話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美的文學享受,更是他笑對痛的人生智慧,給人思考,給人啟迪。
痛了,直接說出來,是一種膚淺的叫喊;痛了,不說,又無法排遣心中無限憂愁。唯有痛了先含淚咽下,待到春暖花開再告訴人們春的芳香,這才是強者應有的智慧,智者應有的態(tài)度。
所謂痛而善言,就是雖然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仍要忍痛咽下,讓眼淚倒灌回心田發(fā)酵釀成香醇美酒,再用這份香醇在世人心頭回味。
【得分點】
(1) 審題立意基本準確。
這道作文題審題難度較低,文章由材料中的第三個觀點“痛而善言”立意行文,主題鮮明,立意準確。
(2) 結(jié)構(gòu)較為清晰。
文章共六段,首段開門見山提出“痛而善言”的觀點,中間三段的三個分論點基本圍繞主旨展開論述,第五段對第二到第四段進行總結(jié),結(jié)構(gòu)清晰。
(3) 引用的素材比較新穎,且契合主旨。
文章雖然只引用了“林庚”和“沈從文”這兩則素材,但素材內(nèi)容相對新穎,而且契合主旨。
【失分原因】
(1) 標題與主旨不符。
標題是文章的眉眼,但“思痛”的標題不能反映文章“痛而善言是一種人生智慧”的主旨,且容易讓人誤解文章偏題。
(2) 論證缺乏邏輯,分論點層次混亂。
文章的總論點是“痛而善言,是一種人生智慧”,中間三段的分論點分別為“言是解除痛楚的良方”“‘痛而善言是學會和眾人分享,而不是抱怨”“‘痛而善言體現(xiàn)的是‘堅強,得到的是‘靈魂的升華”。分析這三個分論點,大致是從“為什么要‘痛而善言”“‘痛而善言是什么”“‘痛而善言的意義”來論述的。按照正常的論證邏輯,需將第一個分論點略微修改,改為論述“為什么要‘痛而善言”,再將第一、第二個分論點對調(diào)。
(3) 論述流于膚淺,且例證不當。
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了林庚的事例來論證“為什么要‘痛而善言”,但并未將林庚的“善言”表述清楚,且在論述中側(cè)重于表明“‘痛而善言為林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無法印證“言是解除痛楚的良方”的觀點。
第四段中,作者引用了沈從文的事例來論證“‘痛而善言的意義”,但沒有交代清楚沈從文“被迫害”與“荷花真美”事件的由來,且論述中強調(diào)的是“‘荷花真美給他人帶來了希望和啟迪”,未表明“靈魂的升華”。
(4) 語言多處累贅、不通順。
【修改后模擬得分: 48分】
善言痛
一個人一生中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痛苦。有些人選擇沉默,讓這些痛在自己的內(nèi)心慢慢蒸發(fā);而有些人選擇咆哮,向天空和大地喊出自己無法承載的壓力。不同的緩解方式代表著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我認為,痛需要表達,同時也要善于表達,痛而善言是一種人生智慧。
痛并不單一存在,每個人都在經(jīng)歷痛,善于言痛便是敞開胸懷和眾人分享你的痛苦,獲得心靈的釋放。有時候痛而不言確實是堅強的表現(xiàn),但更多時候是封閉自己、麻木自己的表現(xiàn)。帕斯卡曾說:“假如人只能自己單獨生活,只去考慮自己,他的痛苦將是難以忍受的?!焙芏鄷r候,沉默是沉重的壓抑,是麻木的閉塞。如果可以,請選擇和人分享你的痛苦,在分享中給心靈減壓,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
痛是人生無法回避的體驗,善言是解除痛楚的良方?!拔母铩睍r期,清華“四劍客”之一林庚先生飽受批斗之痛,忍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苦楚。他不逃避,不灰心,選擇了晚讀《西游記》,從中得到寬慰和愉悅,并將自己的感悟融進了對小說的理解,在80歲高齡出版了《西游記漫話》。試問,如若面對被批斗的痛苦,林庚先生沉默不語或是哭天搶地,一生清高自傲的他何以消解內(nèi)心的苦楚呢?
痛而善言,讓我們感受到靈魂的升華。同樣是遭受“文革”迫害的著名文學家,沈從文曾陷入了非人的境地,不僅遭到無數(shù)次批斗,每天還要負責打掃女廁所。一代文學巨匠的人格尊嚴被踐踏,他心痛滴血,但是他卻給人寫信說“這兒的荷花真美”?!斑@兒的荷花真美”,多年以后這句話依然回響在文學的天空。沈從文用這樣的形式面對人生之痛,給身處絕境的人們帶去了希望的曙光,讓我們感受到作家在多雨泥濘的環(huán)境中靈魂的升華。
痛了,直接說出來,是一種膚淺的叫喊;痛了,不說,又無法排遣心中無限憂愁。唯有痛了先含淚咽下,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說出痛苦,這才是強者應有的智慧、智者該有的態(tài)度。蘇軾被貶黃州的痛苦用響徹千古的《赤壁賦》表達;李清照國破家亡的痛苦用凄切哀婉的《聲聲慢》言說;柳永滿懷離情的痛苦用纏綿悱惻的《雨霖鈴》傾訴。這些文人都是善言痛的翹楚,在日后漫長的歲月里耐心等候能讀懂心思的知音,來回應苦難中的切膚之痛。
痛而善言,為你我開辟一個美好的角落,讓那里灑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