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燦金
“亂七八糟”這個成語同歷史上兩個重大事件有關(guān)。
“亂七”,指的是發(fā)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西漢初年,劉邦為了鞏固皇權(quán),在鏟除異姓諸侯王的同時,又分封了一批劉姓子弟為王。但是,隨著諸侯王的勢力不斷擴大,到漢景帝時諸侯王勢力嚴(yán)重地威脅著漢王朝的中央政權(quán),其中齊、楚、吳三個封國幾乎占天下之半。漢景帝采納了晁錯的建議,下令在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激起諸王強烈反對。吳、楚等七國以“誅晁錯,清君側(cè)”為名,發(fā)動武裝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漢景帝派太尉周亞夫率兵征討,取得了勝利。
“八糟”,同晉朝皇室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的“八王之亂”有關(guān)。西晉初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后,把皇室子弟分別封為諸侯王。司馬炎死后,即位的惠帝司馬衷為人庸愚弱智,朝權(quán)落入他外祖父楊駿的手里。這引起司馬衷的妻子賈后的不滿,她便暗中用計,殺掉了楊駿及其同黨,又設(shè)計殺死了司馬瑋。后來,為獨霸朝野,賈后又將皇太子司馬遹廢為庶人后毒死。趙王倫趁機發(fā)動兵變,進(jìn)攻洛陽。因為先后參與這場亂事的共有八個同姓王,所以這次戰(zhàn)亂史稱“八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