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癡呆為首發(fā)的朊蛋白病42例臨床分析
楊麗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分析以癡呆為首發(fā)的Creutzfeldt-Jakob朊蛋白病的臨床特點。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以癡呆為首發(fā)的朊蛋白病的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其CSF14-3-3蛋白質、腦電圖、頭部CT、MRI、DWI的特點。結果患者的臨床特點除早發(fā)癡呆的各項表現(xiàn)外,還出現(xiàn)了錐體束征、精神行為異常、共濟失調、肌痙攣以及錐體外系征; 37例患者腦電圖出現(xiàn)周期性的三相波;進行MRI彌散加權(DWI)成像的20例患者中,15例出現(xiàn)雙側皮質異常高信號,3例出現(xiàn)基底節(jié)及皮質異常高信號;18例行腦脊液14-3-3蛋白質檢測,只有5例顯示為陽性。結論CJD病最為重要的臨床輔助檢測手段為行DWI以及腦電圖的檢測。
【關鍵詞】朊蛋白病;臨床特點;腦電圖;MRI
【中圖分類號】R749.99
Creutzfeldt-Jakob病(CJD病)是由朊蛋白病變異引起的一種可致死、能傳播的一種中樞神經性的疾病,如能早期發(fā)現(xiàn)并準確診斷,能夠有效阻斷其傳播[1-2]。本文分析以癡呆為首發(fā)的CJD病的臨床特點,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CJD病的診斷標準[3](1)出現(xiàn)2種或2種以上的下列臨床表現(xiàn):無動性緘默、錐體束征、錐體外系征、肌陣攣、視覺障礙;(2)進行性癡呆;(3)具備典型的腦電圖特征,在1~2 s內出現(xiàn)典型的三相波。若患者具備上述診斷的3個特點,則可確診為CJD病,若僅僅具備上述3個標準中的2個則判定為可能為CJD病。
1.2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09-01—2014-05我院收治的42例以癡呆為首發(fā)的朊蛋白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男24例,女18例;年齡38~58歲,平均(43.8±3.6)歲。所有患者均為亞急性起病,均無顱腦部位的手術史,無激素使用史及生長因子類藥物使用史,既往史、家族史、個人史均無異常,2例進行過闌尾切除術。
1.3方法所有患者均采集完整病史,行神經內科各項身體檢查,均進行腦電圖檢查,行MRI檢測30例,其中行DWI為20例,行頭部CT檢查15例,行腦脊液14-3-3蛋白質檢測18例。
2結果
2.1臨床癥狀、體征以及起病形式所有患者均出現(xiàn)進行性的癡呆,錐體束征23例,精神行為異常22例,共濟失調35例,肌痙攣25例以及錐體外系征28例,后期出現(xiàn)緘默12例,出現(xiàn)視力下降13例,出現(xiàn)幻覺4例,出現(xiàn)癲癇大發(fā)作3例。
2.2輔助檢查結果腦電圖以δ波或θ波為基本節(jié)律,且隨病情不斷進展呈減慢趨勢,α波消失,37例出現(xiàn)周期性三相波。見圖1。行MRI檢測30例中,行DWI成像20例,其中15例出現(xiàn)雙側皮質異常高信號,3例出現(xiàn)基底節(jié)及皮質異常高信號,2例未見明顯異常;5例顯示為腦萎縮,5例出現(xiàn)腔隙性缺血灶;頭部CT檢查15例均未見明顯異常;18例進行腦脊液14-3-3蛋白質檢測只有5例顯示陽性。其他各項檢測中,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血葉酸以及VitB12均顯示正常。
圖1 EEG周期性三相波
3討論
最為常見的朊蛋白疾患即CJD病,最早于20世紀20年代由Jakob和Creutzfeldt首先進行了臨床報道[4]。CJD病主要是由朊蛋白的變異所造成的,在整個人群中的發(fā)病率
極低,只有百萬分之一[5]。臨床將CJD病分為4種類型,分別為新變異型、遺傳型、感染型、散發(fā)型。除新變異型的CJD病外,其余類型的CJD病好發(fā)年齡段均為中老年人群[6]。CJD病的起病形式具有地區(qū)性差異,CJD病總體上來說,可以是急性起病也可以是慢性起病,但對于我國的CJD患者而言,大部分為急性期或亞急性期起病[7-8]。
CJD病典型表現(xiàn)分為3個階段,早期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記憶力減退、性格改變、注意力減退;中期主要表現(xiàn)為進行性的癡呆、癲癇發(fā)作和肌肉痙攣;后期主要表現(xiàn):無動性的緘默、昏迷或去皮質強直,最后的結局往往是并發(fā)肺部感染而死亡[9]。目前相應的報道顯示,對于CJD病患者而言,臨床最為典型的表現(xiàn)為痙攣及進行性癡呆,本文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均出現(xiàn)進行性癡呆,錐體束征23例,精神行為異常22例,共濟失調35例,肌痙攣25例及椎體外系征28例,后期出現(xiàn)緘默12例,視力下降13例,幻覺4例,癲癇大發(fā)作3例。在輔助檢測中,臨床最常用的為腦電圖,CJD的腦電圖中較為典型的表現(xiàn)為周期性同步放電,其中最為典型的為周期性的三相波,主要特點為周期性的發(fā)放波幅尖-慢復合波,復合波的持續(xù)時間為100~600 s[10-11]。CJD患者腦電圖的檢測敏感性為60%~100%,與檢測的時機相關,不論腦電圖的檢測敏感性如何變化,多次對疑似病例進行檢測有利于對于CJD的診斷。CJD疾病的典型MRI圖像為:側尾狀核、殼核呈現(xiàn)出高信號,但很少會波及蒼白球,且?guī)缀醪怀霈F(xiàn)增強效應[12]。DWI對于CJD患者的疾病診斷具有極高的價值,國外的相應報道顯示DWI對于CJD患者診斷的特異性以及靈敏性均超過90%。臨床普遍認為,腦脊液的14-3-3蛋白檢測對于CJD疾患的確診有重要價值。本次實驗18例進行腦脊液14-3-3蛋白質檢測,只有5例顯示陽性,陽性檢出率僅為27.78%。腦脊液14-3-3蛋白質對于CJD疾患的診斷價值不高,可能因14-3-3蛋白與急性神經損傷的關聯(lián)程度更高有關。綜上,我們認為CJD病最重要的臨床輔助檢測手段為DWI及腦電圖檢測。
4參考文獻
[1]魏曉蘭.以癡呆為首發(fā)癥狀的神經梅毒24例臨床分析[J].中國校醫(yī),2013,27(11):862-863.
[2]金花.金守男.朊蛋白病誤診為抑郁癥1例[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21(6):377.
[3]洪道俊,袁云.結蛋白病的臨床進展[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0,36(9):571-573.
[4]洪道俊,張巍,姜騰勇,等.結蛋白基因突變相關性心肌病五家系臨床和遺傳特點[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5):367-370.
[5]張紅,朱相格,李寧.1例朊蛋白病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2009,12(23):91.
[6]周玨倩,王倩,李洵樺,等.2例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癥的臨床特點、腦影像和朊蛋白基因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1,37(7):413-417.
[7]朱永霞.散發(fā)型克朊蛋白病1例診斷與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2014,17(4):106-107.
[8]劉渠,陳康寧,史樹貴,等.朊蛋白病2例報道[J].重慶醫(yī)學,2011,40(12):1 244-1 245.
[9]左寶旭,張國華,苗江永,等.朊蛋白病一例伴文獻復習[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31):1 266-1 267.
[10]Jones DR,TaylorWA,Bate C,et al.A eamelid anti-PrP antibody abrogates PrP replication in prion-permissive neuroblastoma cell lines[J].PLoS One,2010,5(3):e9804.
[11]廖海涔,周芳診.以精神癥狀為首發(fā)的麻痹性癡呆護理體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6):798-799.
[12]楊麗明,李敏嬌.10例麻痹性癡呆患者驅梅治療的護理管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24(3):370.
(收稿201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