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探究,指的是探究的課題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且學生利用課余生活時間進行探究,探究成果最終也應用于生活。針對當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存在的重形式輕實質(zhì)、重結(jié)果輕過程、以教代實踐等問題,筆者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生活探究可以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一種有效途徑。為了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改進學習方式并提高科學素養(yǎng),筆者采用了分階段開展不同層次探究活動的策略。
一、初一:學科探究,打下扎實基礎
(一)學生特點
初一學生對探究學習的理解還不夠,尚未形成通過實踐學習獲得新知識的意識,不善于也不習慣親自動手,要進行所謂的“自主”探究是不切實際的。所以筆者將指導重點放在活動后指導,讓學生了解探究的各個階段,并能撰寫相對完整的探究報告,對探究有一個“形”的理解。
(二)階段目標
初一階段的活動目標是:利用指導教師的所學專業(yè)學科特點設置探究內(nèi)容,讓學生有興趣去做,能成功完成探究,能科學記錄探究過程。
(三)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如下:學生熟悉探究步驟—進行課余生活(家庭)探究—網(wǎng)絡指導—回校遞交探究報告(包括影音材料)—教師評講—教室(走廊)展示。
(四)問題及指導
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須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
問題一:學生的探究內(nèi)容從哪里來?生活探究的內(nèi)容應該來源于生活,如果只是盯著課本目光必然狹隘,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社會、走進生活,關注各類媒體中出現(xiàn)的與生活、學科有關的內(nèi)容,如央視大型互動求證節(jié)目《是真的嗎》等。
問題二:家庭探究無法進行實時指導?!盎ヂ?lián)網(wǎng)正在成為現(xiàn)代社會真正的基礎設施之一,就像電力和道路一樣。”筆者利用學生的班級QQ群在周末為學生提供定時的網(wǎng)絡指導,鼓勵學生在群里分享操作經(jīng)驗和結(jié)果,群里時常被各種成功的欣喜或急切的求助刷屏。這一措施也推動了學生家庭的科普教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周末作業(yè)的量,讓學生養(yǎng)成平時重書面作業(yè)、周末重實踐作業(yè)的習慣。
問題三:學生對探究的記錄不規(guī)范。中學生已經(jīng)可以嘗試書寫基本的探究報告,報告內(nèi)容要重在記錄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體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涌現(xiàn)出來的閃光點。教師要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指出常見的表述不準確的地方,引導學生通過對比、互評來發(fā)現(xiàn)相對完善的報告。
(五)成果及反思
作為科學學科的教師,筆者結(jié)合教材,讓學生利用家庭易得的材料,并通過生活探究直接觀察到或絢麗或奇妙的科學現(xiàn)象。學生的好奇心得到可極大滿足,同時也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動手能力,比如通過小孔成像儀的制作增進了對光的傳播理解,通過紙鍋燒水實驗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增進了對燃燒條件的理解。此外,學生基本能夠書寫完整的探究報告,擁有了一定的反思能力。不足之處是:這時的探究更多集中在研究性學習,而且與科學課程的知識點直接掛鉤,教師布置學生做的方式也有點類似學科的課外作業(yè)。
二、初二:組建“探究公司”,體現(xiàn)研究成果
(一)學生特點
學生對探究有了相對全面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希望獲得更多探究自主權(quán),但實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個人很難獨立完成。
(二)階段目標
初二階段的活動目標是:根據(jù)選題能自主設計探究方案,學會與人合作,通過組建“探究公司”培養(yǎng)領導力,并將探究結(jié)果運用于生活。所謂組建“探究公司”指的是,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模仿公司的形式進行職責分配、定期商討、獎勵懲罰和應用推廣等,以便通過形式的改變給予學生心理暗示,幫助學生形成堅定的目標追求、強烈的群體意識和鮮明的社會責任感。
(三)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如下:確定研究主題—設計探究步驟—班級匯報—組建探究公司—年級展示—推薦評獎。
(四)問題及指導
問題一:學生的探究方向分化。陸續(xù)進入青春期的初二學生已經(jīng)不滿足于給定步驟進行探究,每個人的智慧類型不一樣,不同學生希望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和需要自己來安排實驗步驟進行探究。比如住校生為了研究洗滌劑的效果,有從洗滌劑的種類著手的,有從洗滌劑的酸堿性著手的,還有從使用習慣調(diào)查問卷著手的。分散的個人數(shù)據(jù)能否整合成為一個有深度的報告?學生通過聆聽、討論、辯論接受別人意見的合理之處,開始對重復性探究進行整合,把大課題細化為一個個可操作的子課題,以便進行更深入的鉆研。
問題二:個人無法完成整合工作。收集利用信息必然經(jīng)歷尋找、查閱、選擇、摘錄和分析的過程,一些課題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選擇相同方向子課題的學生有相同的愛好,他們自然地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和健康個性的養(yǎng)成,筆者引導學生借鑒真實公司中的招募計劃、定期會晤機制、責任到人機制等,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盡量發(fā)揮個人專長,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互相促進。
問題三:“探究公司”運作中出現(xiàn)新的問題。要讓團隊成員具有共同的宗旨、績效目標和通用方法,并且共同承擔責任,需要持續(xù)的管理和激勵。為了樹立管理者的威信,筆者指導學生召開“公司”發(fā)布會,為小組長即“公司”管理者頒發(fā)聘任狀,明確人員分工;在后期論文撰寫階段,筆者以身作則,查閱大量資料為小組成員提供參考和借鑒。小組長依靠個人經(jīng)驗和外部求助,構(gòu)建了問題解決的方式。
(五)成果及反思
擁有了探究能力的學生可以就某個課題進行自由探究,研究方向分化后通過組建“探究公司”的方式進行整合并進一步深化。學生不斷在市級或省級研究性小論文評選中獲獎,并把小組合作的成果推向生活應用,比如“泡泡水公司”在研制出最佳泡泡比例后到幼兒園演示,“超輕黏土公司”制作了一些科學教學用具。探究內(nèi)容也不再局限于筆者任教的科學學科,學生初步具有跨學科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的是,“探究公司”的組建探究還可以更多元和逼真,以便讓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活動中逐漸實現(xiàn)社會化,擁有應付復雜生活的本領,擁有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信心,給人生長跑帶來持久后勁。endprint
三、初三:自發(fā)行動,獲得長足后勁
(一)學生特點
初三學生自主能力進一步提升,視野更加廣闊。
(二)階段目標
初三階段的活動目標是:鼓勵學生通過組建社團、組織興趣小組等形式,實現(xiàn)單飛,把眼光延伸到校外,在更大的天地里自由健康成長。
(三)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如下:自發(fā)提出問題(活動)—教師指出可行性—改進并實施—展示匯報—應用推廣
(四)問題及指導
問題一:學生組織大型活動效率較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常常需要多人合作,比如學生社團組織的探究活動,人員上可能跨越班級甚至年級,工作分類上牽涉到實驗人員、組織人員、拍攝人員、記錄人員等。教師除了要對學生撰寫的活動方案進行改進外,還要提醒學生:組織結(jié)構(gòu)層次要少,如采用類似“社長—干事—社員”的扁平化組織;干事要及時記錄活動中社員的表現(xiàn);可通過邀請教師或家長做輔導老師的方式引起社員重視;等等。
問題二:開展班級活動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隨著學習場所從教室拓展到校園甚至到社區(qū),學生需要和不同行業(yè)的人打交道。常見問題有:學生該如何給同學家長打電話?如何向后勤老師借材料?如何同社區(qū)干部溝通活動方案。對此,教師可在課堂上設置模擬情景:一是模擬學生本人,想象可能遇到問題;二是模擬溝通對象,通過換位思考樹立溝通的信心。當然,教師需要提前做好學校后勤、實驗室及社區(qū)的工作,制定物品租借條例和損失賠償方案。同時還應提醒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
問題三:學生探究形成的結(jié)論層次較低。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這一公式也適用于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及時的反思能夠促進經(jīng)驗的形成,提高學習能力,并給他人以借鑒。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除了關注他人的反思如社團干事的反饋,自己也要主動反思。此外,還要告訴學生:文章撰寫、新聞報道都是很好的沉淀過程,而更好的方式就是把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應用到生活中去,讓生活來檢驗并給出結(jié)論。
(五)成果及反思
初三學生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找資源進行探究,他們組建了“大實驗社團”來驗證科學知識,組建了“手作社”并通過義賣給后勤員工獻愛心,還在去西部支教活動(由家長陪同)中展示探究活動,等等。他們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讓老師贊嘆。但與此同時,初三學生面臨升學的壓力,學習任務重,所以教師須適當控制探究的規(guī)模。
作者簡介:侯晉豫(1984—)男,講師。
通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閑林鎮(zhèn)杭州英特外國語學校 侯晉豫 311121
聯(lián)系電話:0571- 89080323,13738015456
Email: hellozheda@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