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白巖松是一位非常受大眾喜歡的新聞人,他睿智、誠懇、理性、多思,并將自己的所思所得訴諸筆端。繼《痛并快樂著》《幸福了嗎》等隨筆集之后,白巖松又出新作《白說》。
“我姓白,所以這本書叫《白說》。其實,不管我姓什么,這本書都該叫《白說》?!痹跁校讕r松如是說。“當年胡適在喧嘩的時代,把范仲淹的八個字拿來給自己也給青年人:‘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很多年后讀到它,認同。今天,我們依然不知道未來,可如果不多說說期待中的未來,就更不會知道。思考可能無用,話語也許無知,就當為依然熱血有夢的人敲一兩下鼓,撥三兩聲弦。更何況,說了也白說,但不說,白不說?!?/p>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這大約就是白巖松寫作此書的初衷。他以平等自由的態(tài)度,分享其世界觀和價值觀,溫暖發(fā)聲,理性執(zhí)言。
【巖松說:成與敗】
當下是一個成功學泛濫的時代。中國的很多扭曲和亂象,都與追求面上的成功有關(guān)。我們只是追求現(xiàn)實的結(jié)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們把結(jié)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們從不享受過程;我們?yōu)榱藢崿F(xiàn)某種期待,往往不擇手段。
2012年,我參與過整個倫敦奧運報道,倫敦奧運會最重要的那句話,叫“影響一代人”。有記者提問:“體育如何影響一代人?”倫敦奧組委的一位官員回答:“體育教會孩子們?nèi)绾稳ペA。”這句話很正常,在中國,很多事都能教孩子們?nèi)绾稳ペA,但是他的下一句話讓我格外感動:“同時,教會孩子們?nèi)绾误w面并且有尊嚴地輸?!?/p>
這是中國人很缺乏的一種教育。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孩子從小到大,什么時候?qū)W習過如何體面并且有尊嚴地輸?
我記住了這句話。一方面,它讓我更加明白,體育為什么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此時的中國。有時,離故土越遙遠,感受就越清晰。
其實老祖宗早已明白這個道理,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為什么我們從來不教“十有八九”時的心態(tài)和應(yīng)對能力?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極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無以復(fù)加。
【微評論】“學會如何體面并且有尊嚴地輸”,讀到這句話,頓有醍醐灌頂之感。在成功學大行其道的今天,人們追求競爭、速成,卻很少靜下心來,思考過失敗。其實成與敗,原本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成功固然可喜,失敗也并不可怕。古人說的好,不如意事十八九,可與言者無二三。將成敗得失看得淡一些,自然可有怡然自得的心態(tài)。面對失敗,從容處之,汲取經(jīng)驗,為下次成功做準備。這也許就是白巖松說的體面并且有尊嚴地輸?shù)暮x。
【適用話題】輸與贏;失敗與成功;面對挫折……
【巖松說:故鄉(xiāng)與文化】
我先編一個故事,不妨把主人公設(shè)定成馮驥才老師。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機還很值錢,馮老師家不但有電視機,還有很多字畫和文物。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訴馮老師:“您家四門大開,好像被人偷了。”馮老師說:“慘了,我的字畫!我的文物?。 笨墒堑锐T老師趕回家中,驚訝地發(fā)現(xiàn),小偷把電視機和錄像機都搬走了,字畫和文物一樣也沒動。
警察走了,馮老師坐在沙發(fā)上說了這樣一句話:“賊沒文化,損失巨大。”
柏拉圖說過:“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蔽乙恢痹谙?,對于中華民族,對于世界上的各個民族,什么才是那個民族的故事?是文化。
前幾天我去了德國的萊比錫。萊比錫有博覽會,還有保時捷的生產(chǎn)基地。但是到了那里沒有人向我們提這些,他們首先提的是巴赫。巴赫在那里生活過二十多年,瓦格納在那里出生,門德爾松在那里出任樂團指揮,并創(chuàng)建了萊比錫音樂學院……每個人都對這一切如數(shù)家珍。萊比錫的街道上有許多金屬做成的音符,那是地面的路標,指引你通往一個又一個故居。
見到萊比錫市長的時候,他極其自豪地向我們介紹,這座城市因巴赫而聞名?!拔覀円蔀閲H著名的城市?!彼麄兊牡讱庠从诎秃赵谀抢锷钸^。
【微評論】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不論身在何處,提及故鄉(xiāng),心中總會有深深的自豪,那是因為文化的基因已經(jīng)長久鐫刻在人們的骨子中。隨著城鎮(zhèn)化的飛速發(fā)展,故鄉(xiāng)、村落漸漸離我們遠去,人們對于故鄉(xiāng)的記憶越來越淡。故此,中央提出“留住鄉(xiāng)愁”,留住歷史、保護文化,才能讓人們對故鄉(xiāng)的情愫妥善延續(xù)和安放。
【適用話題】留住鄉(xiāng)愁;文化的力量;傳承……
【巖松說:有用與無用】
從這個時代的追求來看,升官、發(fā)財、出名,要做就要做與此有關(guān)的事兒,因為有用;而一個人喝喝茶、喝喝酒、聽聽琴,實在沒用。因為,一個人在那兒,既不創(chuàng)造財富,又不營造關(guān)系,于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甚至被當做是可憐的。太多有用的事把無用的事推到了邊緣。
2011年,海峽兩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畫作《富春山居圖》的合璧大展。年初,我去了浙江小城富陽。那里的人們,人人都在為出自此地的《富春山居圖》而驕傲自豪。仔細一聊,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過七十的畫家黃公望在此山居,用三四年時間完成的。那三四年,我想小城里的人們也在為名忙為利忙,而黃公望與他的畫作,不過是一個看似無用的人做了一件無用的事而已。耐人尋味的是,當年這幅畫,黃公望正是畫給道友無用師的,因此也有人稱這幅畫卷為《無用師卷》。
然而千百年過去,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煙消云散;卻是當年那無用的老人,用清靜的心和一根又一根磨禿的畫筆,留下的畫作顯赫起來,終成這座城市的象征和最偉大的記憶,并越來越為這座小城帶來資金、帶來財富、帶來關(guān)注。一個無用的人送給無用師的畫作卻真的有用起來。這該是怎樣的一個輪回?無用的事,真的無用嗎?
【微評論】彭麗媛出訪國外,穿設(shè)計師馬可設(shè)計的服裝大受關(guān)注。馬可設(shè)計的品牌名曰“無用”。我喜歡這個名字,無用即大用。我喜歡抱著無用態(tài)度生活的人,他們像哲人一樣詩意地棲居在自己的領(lǐng)地,拒絕庸俗、急功近利,珍視靈魂、內(nèi)心的感受。一如千百年前的《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創(chuàng)造此畫,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自己的心。千百年后,一切煙消云散,唯有這幅畫長存,這就是堅持信念者所應(yīng)得到的。
【適用話題】有用與無用;涵養(yǎng)內(nèi)心;有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