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霞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082-01
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語文老師正確運用適合小學生的教學語言,那么在怎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藝術呢?要體現(xiàn)語言的藝術性最起碼的要求就是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采用規(guī)范科學的語言進行教學,啟發(fā)學生,將語言的藝術性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美,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同樣的教學內容,充分運用語言的藝術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老師使用的語言要使學生能夠輕松的聽懂,同時又要滿足以下條件,是語言的藝術性充分體現(xiàn)出來。
1.在教學中使用的語言要規(guī)范科學
小學階段是教給學生運用語言的重要時期,在課堂上老師教學時應用普通話是最基本的要求,講課時老師要做到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新,說話流利,不得使用方言和網(wǎng)絡流行語。例如,有些老師尤其是農村小學的有些老師在講課時習慣性地以口頭禪"完了"結束一句話,或是以"那個"開始一句話,更有的老師發(fā)音不準確,字母中的清輔音和濁輔音部分,將"睡覺"讀成"碎覺";還有的老師語言不規(guī)范,將一些方言帶入課堂,如將"干什么"說成"干嗎去啊"等等。老師在學生心里就是權威,是學生學習的目標,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學生,小學生的心智發(fā)育還不成熟,不懂得如何區(qū)分對錯,在課堂上他們會對老師的不標準發(fā)音記憶猶新,因此老師要嚴格運用規(guī)范準確的語言進行教學,給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老師在教學時運用的語言不僅要規(guī)范,而且要具有科學性,不能與客觀規(guī)律相違背,在邏輯上不能存在缺陷。老師在對課文中的詞句或古詩詞進行講解時要將文章的正確思想傳授給學生,不能信口開河,隨便講解。
2.教學語言要富有幽默感,能夠對學生起到啟發(fā)作用
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語言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富有幽默感的語言更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老師的語言要能夠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文章中作者多表達的思想,并逐漸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的語言能夠啟發(fā)學生。在教學中,老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文章。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麻雀》這篇課文的教學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描寫獵狗逮捕麻雀的情景,并進行比較。最后老師將學生描寫的優(yōu)秀片段向學生展示。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也使學生的寫作得到鍛煉。
小學語文是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基本學科,老師在教學時要注重自己教學語言的應用,展現(xiàn)出語言的藝術性。為教學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藝術美,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 芳.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 淄博師專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