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偉
【摘要】近幾年來,羽毛球運動在國內得到了普及,很多高校將羽毛球運動融入到了體育教育當中。練習羽毛球能夠提高學生運動素質、身體機能,緩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的壓力。步伐訓練是羽毛球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直接影響著學生羽毛球學習的效果和技能水平。本文將針對表象訓練在高校羽毛球步伐訓練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表象訓練;高校體育;羽毛球;步伐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普遍缺乏體育鍛煉,日常生活中幾乎不怎么參加體育鍛煉,學校體育課已成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途徑。我國教育倡導“德、智、體、美、勞”,毫無疑問“體”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體育鍛煉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更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學生身體活動與思想品德自然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羽毛球教學中步伐教學占據著重要位置,影響著學生技能水平。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缺乏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無法充分發(fā)揮教學的培養(yǎng)職能,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往往是在模仿教師動作,學習效率低下,很多時候難以理解動作要領。在實踐中不僅動作不標準,且步伐凌亂,難以展開有效練習,教學質量不能得到保障。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信心,一些學生甚至因此產生排斥心理,這十分不利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表象訓練的特征和優(yōu)勢
表象訓練法又稱念動法,指運動員在頭腦中對過去完成的正確技術動作進行回憶、再現、喚起臨場感覺的訓練方法。在訓練中通過多次動作表象提高運動員的表象再現能力及表象記憶能力,使運動員注意力集中于正確的技術要求中,來提高心理穩(wěn)定性,促進運動員技術掌握。運動心理學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信息傳遞及處理的一系列過程。這一過程就是學生心理認知、知識內化的過程,只有將心理認知與知識內化融合在一起,才能達到預期教學目的。但目前很多高校在羽毛球步伐教學中忽視知識內化過程,只注重動作技巧的傳播,學生模仿教師學習,教學模式老套。而基于表象訓練的步伐訓練,注重心理訓練和心理干預,通過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領,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到內化,提高教學質量。
三、表象訓練在高校羽毛球步法訓練中的應用
羽毛球運動不僅娛樂性強,且具有較好的健身效果。羽毛球運動雖看似簡單,但卻也有著許多技巧,高校羽毛球教學中步伐的組合、復雜的技巧、多變的情況,使傳統(tǒng)教學方式難以取得理想教學效果。而表象訓練法為高校羽毛球步伐訓練提供了新途徑。表象訓練法基于心理生理信息加工理論、心理技能理論、心理神經肌肉理論展開教學。在訓練中教師并不是進行直接教學,而是把課堂交給學生,通過暗示性語言來指導學生,使學生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動作或運動場景,從而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和動作控制能力。這種訓練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讓學生成為了中心,這十分有利于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播放羽毛球技巧錄像以及現場比賽視頻,讓學生在頭腦中對一些動作技巧建立一定印象:然后幫助分析動作細節(jié),將動作進行分解細化,在展開具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對需要學習的步伐技巧已有一定記憶,在教師的暗示和引導下學習速度更快,更容易接受,動作成型速率更高。另外,訓練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錯誤動作進行糾正,讓學生對錯誤也留下印象,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錯誤。影像學習與實踐學習應穿插進行,要合理設計教學流程,利用表象訓練來緩解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焦慮與緊張情緒。教學內容選擇時,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如剛開始就讓學生接觸較為復雜、難度系數較高的動作步伐,會對學生信心帶來打擊。這一階段是學生對動作步伐產生印象和看法的關鍵階段,如學生心理上覺得做不到,便會失去信心,這并不利于后續(xù)教學的開展。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流程是開展表象訓練的前提條件。表象訓練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體育成績,改善學生動作學習效率,鞏固和加強運動技術水平。
四、結束語
羽毛球運動具有較強的娛樂性,且健身效果理想,十分適合高校體育教育。但當前許多高校羽毛球教學停留在老思路、老模式當中,并不能取得預期教學效果。實踐證明表象訓練法,對于提高學生運動水平,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有著顯著效果。高校羽毛球步伐教學中應積極融入表象教學法,以實現學生心理認知和知識內化的統(tǒng)一,進一步提高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