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熙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課堂;視
野;生活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2—0098—01
作文是創(chuàng)造性的心智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為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許多教師苦苦求索,尋求捷徑,可效果并不理想。對農(nóng)村小學來說,習作教學更是處于一種被動的局面:教師命題——學生寫作——教師修改,作文課大都以這樣的程序進行,缺少新意,致使學生奉命而作,害怕寫作,寫出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用詞貧乏,千篇一律,甚至照抄他人。對此,筆者認為,必須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引進新的教學思想,通過加強能力訓練,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一、立足語文課堂,突出能力訓練
1. 加強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以說促寫。小學語文教材每一單元的積累運用中都有“口語交際”這一訓練,多年來,筆者十分重視這一部分的教學,常常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訓練,盡可能讓學生多說。對想得妙的、說得好的學生給予表揚,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說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預先布置要說的有關(guān)資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用筆把該說的內(nèi)容有條理地寫下來,這就使寫作成為一種需要。
2.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進行片段訓練。筆者充分把握和利用課文教學的機會,將課文教學貫穿于作文教學中,讓學生模仿和運用課文中的技能技巧,寫自己感受的東西。在具體訓練中可進行隨堂片段練習,也可以進行書面作文練習,如,學習《翠鳥》一文后,讓學生寫一篇關(guān)于喜歡的小動物的文章。
二、走出語文課本,擴大學生視野
1. 激發(fā)閱讀興趣,增加知識儲備?!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主動積極閱讀的基礎(chǔ)。首先,筆者針對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給學生講一些愛聽的故事、寓言,讓他們讀一些童話、歷史故事等,根據(jù)學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點,經(jīng)常給他們推薦一些有關(guān)名人成長的書籍,讓他們在書籍中吸取無窮無盡的語言營養(yǎng)和精神糧食,這種名人效應所產(chǎn)生的力量不可低估。其次,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向?qū)W生推薦有關(guān)課外讀物,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得以拓展、延伸。比如,學習了《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后,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等書籍。這樣的閱讀要求明確,有的放矢,學生讀有所獲,往往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2. 倡導讀思結(jié)合,注意語言積累?!白x書貴思?!比绻麘杏谒伎迹豢香@研,其結(jié)果是什么也不會創(chuàng)造,只會模仿和抄襲。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邊思邊想,引導他們在讀書中善于提問、質(zhì)疑、探索評議,不斷鍛煉自己的讀書意志和思維品質(zhì)。除讀思結(jié)合外,教師還應該注意引導學生積累,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優(yōu)美詞句,學到新知識、新方法以及讀書心得后一一摘記下來,這樣學生能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積累習慣,寫作能力也會不斷得到提高。
三、深入體驗生活,學會觀察積累
為了從根本上提高作文的質(zhì)量,必須使學生多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的生活豐富起來,并在實際生活中對他們進行指導。因此,教師就必須考慮如何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
1. 指導學生學會觀察。觀察的效果取決于觀察的目的和任務是否明確。教師在平時指導中不能大講特講如何細致的觀察,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親自帶領(lǐng)學生去實地觀察,讓學生捕捉觀察的目標,學會觀察的順序,確定觀察的重點。如果要求學生描寫人物,教師就要教給學生按先面部后衣著,先外貌后內(nèi)心的順序進行觀察,然后注意人物的習慣、動作、語言等;要求學生描寫一建筑物時,就要教給學生按從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觀察,并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要求學生觀察植物時,就要引導學生看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的色、形、味、性質(zhì)以及功用等,既要看整體又要看局部;觀察事情就要注意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
2. 鼓勵學生深入生活,細致觀察體驗?!白魑碾x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睂W生掌握了觀察技巧,學會了觀察方法,但不深入生活,不細致觀察還是寫不好作文,甚至無材料可寫。所以教師要讓他們參與生活,自己動手操作,從實踐中挖掘,創(chuàng)作寫作素材。如,常布置一些生活實踐作業(yè)——在自家的院子里或花盆中種自己喜愛的植物,仔細觀察其生長變化并具體寫下來。
處處留心皆學問,巧思多練出文章,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加強學生多種技能的訓練,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習作水平逐漸提升。
編輯:馬德佳